【錯誤】網傳「彭博社報導,實驗室培養肉會致癌,台灣早在2019年就引進」?
【錯誤】網傳「彭博社報導,實驗室培養肉會致癌,台灣早在2019年就引進」?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7版】
網路傳言引用彭博社報導,指稱實驗室培育的許多肉品都是致癌的,而且稱台灣早在2019年就引進,經查證如下:
一、彭博社2023年2月7日報導提到「培養肉」(Cultured meat)是利用不朽細胞(immortal cells)分裂製作。該篇報導指出,有人認為食用不朽細胞製作的培養肉對人體有致癌疑慮,報導同時採訪癌症專家,並指出尚無研究證明有致癌風險。報導沒有指出「合成肉類都是致癌的」的結論。
二、食品學者指出,台灣目前核准的未來肉、人造肉為新興食品「植物肉」(Plant-based meat),是使用植物性蛋白製成的加工食品,與網傳所說使用動物細胞製作的「培養肉」(Cultured meat)並不相同。
三、食藥署指出,網傳「實驗室培養肉」還無法證明對人體無害,依據《食安法》規定,目前台灣並未開放引進食用。傳言指出「台灣2019年引進」並不正確。
台灣從未引進「培養肉」,目前國內只有「植物肉」,且其製作原理與培養肉完全不同。彭博社的報導也沒有「合成肉都是致癌的」文字。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2023年3月起社群平台與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指稱:
「彭博社 : 實驗室培育的肉比實驗室有更大的問題(連結略)
報告:世界經濟論壇和比爾蓋茨推動的一些實驗室培育的肉類作為氣候變化的補救措施是由“永生化”的癌細胞製成的(連結略)
彭博社最近的一份報告強調說,許多合成肉類都是致癌的。
你看過肉放在桶子裡面會一直增生的嗎?
想像一下,去文章中找一下,怎麼發明的。
台灣有沒有?當然,就說台灣走在很前頭....2019就引進了」
傳言另有不同版本,同樣指出用動物細胞培養的「未來肉」或「人造肉」已經入侵台灣:
「(未來肉)入侵台灣:在台北市已經看到有餐廳掛起布招,宣傳未來肉是人類的希望,未來肉真的是人類的希望嗎?
現在所謂(未來肉),也稱(人造肉),是用類似組織培養的方式讓動物細胞無限繁殖培養出來的,細胞無限繁殖?你有想到什麼嗎?對!癌細胞就是細胞的無限繁殖。
人造肉(未來肉)的可怕在於因為人造肉不是以前用肉屑重新黏着的組合肉,更不是傳統菜市場裡用麵粉做的素雞素鴨的素肉,而是用動物細胞去培養出來的一團(肉)……(後略)」
圖1-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指稱的「未來肉/人造肉」為何?傳言稱 「台灣2019年就引進實驗室培養肉」是否屬實?
未來肉/人造肉為何?
查核中心採訪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兼任教師許庭禎。他表示,未來肉泛指使用新技術(novel technology)製作出來的肉類。目前又因其製作來源分成植物肉(Plant based meat) 以及培養肉(Cultured meat)。而植物肉與培養肉在本質上的差別就是其中成分是植物蛋白或動物蛋白。
許庭禎解釋,植物肉,是採用Vegan的定義,其內容物來源包含混合植物性油脂(替代動物油脂)、富含蛋白的豆類 或植物(取代肌肉蛋白)、植物性纖維(模擬肌肉纖維咀嚼口感),再透過食品加工技術,使它更接近絞肉或肉塊的口感與風味。其並不會使用動物性蛋白。
台灣有動物細胞製作的培養肉(cultured meat)嗎?
(一)許庭禎表示,傳言稱的未來肉精確來說應指的是動物細胞製作的「培養肉」,傳言並未寫清楚可能會導致民眾誤會是Vegan的「植物肉」。事實上,台灣早已有植物肉進口,亦有台灣廠商製造研發,但目前食藥署尚未核准「培養肉」輸入台灣,傳言稱「台灣2019年就引進」不正確。
(二)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黃三龍表示,傳言所說2019年引進台灣的人造肉或未來肉,應該是指新興食品「植物肉」,目前台灣並未核准實驗室培養肉上市。實驗室肉是使用動物細胞培養而成,而植物肉則使用植物性蛋白加工,兩者完全不同。
黃三龍指出,使用植物性蛋白製成、具有肉纖維口感的加工食品都可通稱為「植物肉」,例如台灣市面早就存在的素肉。國外新興食品植物肉,跟傳統素肉都是利用「擠壓加工技術」製成,但新型植物肉水份較多,吃起來跟真肉口感更接近。目前台灣廠商也擁有相同技術,因此市面上的植物肉也有本土商品,不全是國外進口。
(三)食藥署表示,網傳所說的實驗室培養肉,目前台灣並無引進。這種肉品並非傳統育種或加工所產生,而且也還無法證明對人體無害,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十五條規定,不能作為食品輸入。
綜合以上,台灣食品主管機關尚無核准「培養肉」進口,傳言稱「台灣2019年就引進」不正確。台灣目前已經有引進的為「植物肉」,也有本土廠商投入研發製作,而植物肉與培養肉並不相同。
圖3:植物肉與培養肉比較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
爭議點二、傳言所說彭博社報導為何?是否提到「合成肉類都是致癌的」?專家如何解讀?
(一)查核中心檢視傳言所提及報導。該報導為彭博社於2023年2月7日發出,該報導是與非營利調查新聞組織「Food & Environment Reporting Network」合作刊出。
該報導內容旨在動物細胞培養實驗而成的「培養肉」(cultured meat)未來的商機,以及其對人體健康是否造成疑慮進行討論。報導指出,培養肉是在實驗室中利用不朽細胞(immortal cells)分裂製作出來的實驗肉。對於其製作的方式,有人認為食用不朽細胞對人體有致癌疑慮。
但報導同時指出,癌症相關研究人員回應彭博社,因為這些細胞不是人類的,所以食用它們的人不會從中得癌症,動物癌細胞不可能在人體內複製。
報導也指出,截至目前為止,尚無有研究證明培養肉會在人體產生癌症病變。科學界對其安全性有一定科學共識,但仍待更多未來相關健康研究。整篇報導並無寫出「合成肉類都是致癌的」結論。
(二)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張有勝協助檢視報導,他指出這篇報導並未強調實驗室培養肉會致癌,而是採訪多位專家,將「安全無風險」與「可能會致癌」的兩面意見都予以呈現,報導中也提醒業者,必須謹慎處理培養肉的爭議。
張有勝表示,這類培養肉是以幹細胞,誘導或基改成的不朽細胞 (immortal cells)去培育生產。目前生產培養肉都必須要有安全評估報告,全世界只有少數地方准許,如以色列、新加坡、美國加州等。
(三)師許庭禎檢視報導指出,報導其實是在講人造技術肉的發展以及現況。報導當中也提到製作培養肉的過程中,會利用不朽細胞 (immortal cells)製作成細胞株,再培養成人造肉。
許庭禎強調,不朽細胞不會像正常細胞一樣會凋亡,它會一直循環複製,成為培養肉,不朽細胞不能直接定義為癌細胞。而截至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證據顯示食用經過煮熟後的不朽細胞製作的培養肉會有致癌疑慮。
許庭禎說,比起不朽細胞,其實培養肉更要注意的是在生產過程中,額外添加的培養液中的營養素是否有健康疑慮。其關鍵仍是「食品管理」是否嚴格審視所有內容物,通常培養肉要通過審查上市,需經過食品或農業主管機關評估,該廠商也須提供相關的食品安全報告。而目前除了美國加州,僅有以色列、新加坡、歐洲少數國家。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7版】
網路傳言引用彭博社報導,指稱實驗室培育的許多肉品都是致癌的,而且稱台灣早在2019年就引進,經查證如下:
一、彭博社2023年2月7日報導提到「培養肉」(Cultured meat)是利用不朽細胞(immortal cells)分裂製作。該篇報導指出,有人認為食用不朽細胞製作的培養肉對人體有致癌疑慮,報導同時採訪癌症專家,並指出尚無研究證明有致癌風險。報導沒有指出「合成肉類都是致癌的」的結論。
二、食品學者指出,台灣目前核准的未來肉、人造肉為新興食品「植物肉」(Plant-based meat),是使用植物性蛋白製成的加工食品,與網傳所說使用動物細胞製作的「培養肉」(Cultured meat)並不相同。
三、食藥署指出,網傳「實驗室培養肉」還無法證明對人體無害,依據《食安法》規定,目前台灣並未開放引進食用。傳言指出「台灣2019年引進」並不正確。
台灣從未引進「培養肉」,目前國內只有「植物肉」,且其製作原理與培養肉完全不同。彭博社的報導也沒有「合成肉都是致癌的」文字。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