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小喵出任務】新冠疫苗研發早於新冠病毒? 查核中心解釋給你聽

【查小喵出任務】新冠疫苗研發早於新冠病毒? 查核中心解釋給你聽

記者陳偉婷/報導

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全球近3年,至今已有超過6億人染疫,奪走約650萬人性命。為了遏阻疫情,有效的疫苗和治療藥物是成功關鍵,但是,抗疫之路走來,對於疫苗的陰謀論、錯誤資訊可真不少。

查核中心觀察到,近期有傳言指出「歐洲藥品管理局官員質疑新冠病疫苗研發實驗時間紀錄,居然比武漢發現新冠疫情的時間還早」;更早些時候,也有一則傳言提到「羅馬尼亞歐洲議會代表提出質疑:2019年12月世界上才發現新冠病毒 ,但為何美國的莫德納藥廠在2017、18、19..已在疫苗測試上超前佈局…?」這些傳言是以疫苗研發早於新冠病毒,推測病毒起源或藥廠的陰謀。

歐盟藥管局官員質疑藥廠,先查他是誰

看到傳言宣稱「歐盟藥管局官員」質疑,查核中心查證過程發現,兩則傳言所指的「歐洲藥品管理局官員」及「羅馬尼亞歐洲議會代表」其實是同一人,他的身份是羅馬尼亞的歐洲議會議員Cristian Terheş,並非歐洲藥品管理局官員。


新冠疫苗研發的「曲速」行動

議員理應本於職責提出質疑,但對於疫苗研發為什麼可以早於新冠疫情開始之前,也是有理可循。

新型
冠狀病毒SARS-CoV-2屬冠狀病毒科,根據疾管署的資料,已知會感染人類的7種冠狀病毒,包括4種會造成感冒症狀的冠狀病毒,以及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和最新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因此,不管是病毒學家、疫苗科學家等,早已長期投入研究「冠狀病毒」,對冠狀病毒並不陌生,且早在2002年SARS疫情事件,科學家們就曾投入,期望能製造對抗冠狀病毒的疫苗來抵禦疫情。

國家衛生研究院疫苗研發中心助理研究員周彥宏說,自2003年爆發SARS、2012年MERS疫情之後,輝瑞藥廠對於冠狀病毒疫苗及藥物的研發就沒有中斷;美國國衛院也曾在回覆國會質詢時表示,國衛院則持續研究冠狀病毒,特別是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

周彥宏說,疫苗、藥物的研發,一定是使用當初採集到的病毒株,而比較2003年的SARS及2020年的SARS-coV-2,這兩種病毒的棘蛋白DNA序列有90%相關,可以很快轉換基因序列,以機械手臂操作,甚至2小時就可以修改完成。如果在3天內快速修改基因序列,並提交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申請,在基因工程技術層面上是可行的。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呂俊毅在2022年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也曾分享,新冠疫情是人類歷史上難得一見的世紀瘟疫,為了對抗,各國政府、科學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美國為了發展疫苗也有曲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寓意疫苗研發要以光速進行,且不論是哪一種疫苗技術平台(mRNA、腺病毒載體、次單位蛋白疫苗)都願意支持,也投入大量的資金協助藥廠。

呂俊毅也說,應對新冠疫情,科學家也運用了過去累積數年的智慧結晶,如莫德納和輝瑞/BNT疫苗使用的mRNA技術,過去mRNA技術已研發幾十年,當初是希望能作為治療藥物使用,但研發過程屢遭挫敗,因RNA藥物進到身體後,會引起免疫反應,讓身體產生排斥。但引發免疫反應正巧是製造疫苗所需,因此因應新冠疫情,可快速把先前的技術基準拿來製備疫苗。


早在新冠病毒出現前 科學成果早已累積

新冠疫情和新冠疫苗的研發,在人類醫學史上必然寫下令人難忘的一頁。透過不同的疫苗研發團隊撰寫的疫苗研發紀實,也可從中理解新冠疫苗從研發、產製、上市到追蹤等種種環節下的考驗。

在AZ疫苗研發團隊
莎拉.吉爾伯特Sarah Gilbert)、凱薩琳.格林Catherine Green) 所著的疫苗先鋒 新冠疫苗的科學戰(Vaxxers: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Oxford AstraZeneca Vaccine and the Race Against the Virus)一書中,吉爾伯特就曾寫道:「有一些最重要的時刻早在新型冠狀病毒出現之前就發生了」,他們的科學成果是建立在前輩數十年來的努力之上。多年來,相關領域工作者都預期會有大流行病發生,且開始準備。

吉爾伯特是英國牛津大學疫苗學教授,長年從事疫苗開發工作,她說,要解釋如何設計新冠疫苗,必須穿越時空到2014年,非洲幾內亞爆發了伊波拉疫情,造成數以萬計死亡。多年來,已經在實驗室製作幾種伊波拉疫苗,並用猴子試驗;到了2014年,有兩種疫苗只要打一劑,就能避免恆河猴感染伊波拉,其中之一就是腺病毒載體疫苗。

吉爾伯特從旁觀伊波拉病毒疫苗開發的過程,看到成功與不成功的環節,因此能運用前所未有的速度設計、製作疫苗並進行試驗。早在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之前,AZ的研發團隊即確定疫苗型態並開展後續研發工作。

在輝瑞大藥廠董事長艾伯特‧博爾拉(
Albert Bourla)的書 《 輝瑞登月任務》(Moonshot: Inside Pfizer’s Nine-Month Race to Mak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中,也有類似的描述。博爾拉說,他要求團隊要在最短時間內研發出新冠疫苗,技術平台有很多選擇,團隊經過一番討論,首選mRNA技術平台。

輝瑞一直對RNA很有興趣,因RNA可以迅速因應變化,比起傳統疫苗更有靈活性。因此早在2018年,為了在流感疫苗研發尋求突破,輝瑞即與BNT攜手合作。當時,並不知道兩家公司聯手mRNA流感疫苗研發,會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下搶得疫苗研發先機。

因此,新冠疫苗的研發之快,確實史無前例,從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3月宣布為全球衛生嚴重事件到疫苗問世,短短不到一年時間,打破過去疫苗產製的常規,法規也有所鬆綁。

讓我們演練科學識讀術

新冠疫苗研發的複雜與知識的鴻溝,一般人或許難窺堂奧,其進展之快、長期追蹤資料仍不完整,確實也有可受公評之處,因此與疫苗有關的傳言、錯誤資訊就有成長的空間。

民眾應對相關科學傳言時,可在平時就建立科學識讀的「信賴圈」,訂閱科學新知相關的專業媒體、網路社群、科學書報,平時就要累積正確知識和解讀的方法,遇到錯誤資訊就不容易被牽著走。


延伸閱讀:

查核報告第1926號

查核報告第2006號

【真相與勇氣的追擊之路】打破同溫層拋開意識形態 與病毒共存的科學傳播解方

呂俊毅_主題三:與病毒共存下的科學與闢謠|真相與勇氣的追擊之路|2022調查與事實查核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