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生活

【事實釐清】網傳「台北市已經架設啟用科技執法地點…全部用大數據統計各路口違規態樣,自動以AI過濾偵搜截圖,取代人工辨識,效率很高,違規一週內就會收到罰單」?

事實查核報告#1930

【事實釐清】網傳「台北市已經架設啟用科技執法地點…全部用大數據統計各路口違規態樣,自動以AI過濾偵搜截圖,取代人工辨識,效率很高,違規一週內就會收到罰單」?
發布日期/2022-09-26 06:29:0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26版】

一、台北市現行的科技執法地點到2022年9月為止共有13處,也預計針對20處易肇事路口,增設多功能科技執法。

二、科技執法設備是以AI技術辨識違規行為,但會由員警從後端審查,確認符合告發要件後認證舉發。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自2022年9月16日起流傳一則訊息,稱:

「台北市已經架設啟用科技執法地點:

市府轉運站、臺北車站、吳興街220巷北醫前、中山北路2段馬偕醫院前、南港車站、臺北轉運站、內湖路1段739號前等7處

因為很賺錢,再增設20處多功能科技執法:……

各路口分別有3到7項不等的取締項目,
包括車輛不停讓行人、跨越雙白線、轉彎未依規定行駛、逆向、佔用機車停等區、紅燈越線、機車未依規定兩段式左轉、轉彎未依規定行駛、汽車行駛機車道等。
例如紅燈即將變燈還沒變燈,你車駛入機車停等區,就是一張罰單
路段型專抓紅線停車上下客

全部用大數據統計各路口違規態樣,自動以AI過濾偵搜截圖,取代人工辨識,效率很高,違規一週內就會收到罰單。」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科技執法是什麼?台北市已經啟用、預計架設科技執法設備的地點有哪些?

台北市目前已經啟用、預計架設科技執法設備的地點有哪些?

台北市警察局交通大隊執法組組長黃孝勳指出,台北市目前已啟用科技執法地點有13處,包括:辛亥隧道區間測速、自強隧道區間測速、建國高架、市民高架、鄭州西寧北路口、市府轉運站、臺北車站、吳興街220巷北醫前、中山北路2段馬偕醫院前、南港車站、臺北轉運站、內湖路1段739號前、捷運公館站前等。

黃孝勳說,除了上述已啟用科技執法設備的地點,也預計針對20處易肇事路口,增設多功能科技執法,包括中山北路市民大道口、市民大道林森北路口、民權西路承德路口、忠孝東路基隆路口、大度路立德路口、和平東路基隆路口、民權東路建國北路口、信義路基隆路口、民權西路蘭州街口、辛亥路基隆路口、木柵路辛亥路口、大直街北安路口、市民大道承德路口、民權西路延平北路口、承德路福國路口、市民大道建國南路口、市民大道敦化南路口、信義路建國南路口、西園路和平西路口、中正路延平北路口。

查核中心檢視台北市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網站,找到科技執法地點的資訊頁面,所附之文件明列現行啟用科技執法地點的13處,以及取締項目。

科技執法的取締項目有哪些?

黃孝勳說明,科技執法的取締項除了傳言提及的「車輛不停讓行人」、「跨越雙白線」、「轉彎未依規定行駛」、「逆向」、「佔用機車停等區」、「紅燈越線」、「機車未依規定兩段式左轉」、「轉彎未依規定行駛」、「汽車行駛機車道」等,也包括「不依號誌行駛」與「機車行駛人行道」也屬科技執法取締項目的範疇。

綜合以上,台北市現行的科技執法地點共有13處,比傳言提及的7處再多6處。

爭議點二、傳言稱「全部用大數據統計各路口違規態樣,自動以AI過濾偵搜截圖,取代人工辨識,效率很高,違規一週內就會收到罰單」,是否屬實?

黃孝勳同時指出,傳言稱「自動以AI過濾偵搜截圖,取代人工辨識」也不準確,雖然科技執法會透過AI識別違規行為,但均會由員警從後端審查,確認符合告發要件後,才會認證舉發。

黃孝勳說,路口多功能科技執法能偵測不停讓行人、闖紅燈、轉彎不依規定車道行駛等易肇事違規行為,目的是希望遏止違規、防制事故,呼籲駕駛人行經路口要減速慢行、注意左右後方人車、並讓行人先行,務必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保護自己與他人生命財產安全。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26版】

一、台北市現行的科技執法地點到2022年9月為止共有13處,也預計針對20處易肇事路口,增設多功能科技執法。

二、科技執法設備是以AI技術辨識違規行為,但會由員警從後端審查,確認符合告發要件後,才會認證舉發。

補充資料

什麼是科技執法?

台北市警察局交通大隊執法組組長黃孝勳說明,科技執法設備是採用AI運算辨識車種及其行經位置與時間,進而透過系統自動判斷違規行為與違規路徑,可提升違規識別率,也希望透過科技執法,達到遏止違規、防制事故的效果。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說明,科技執法設備的基礎是影像辨識,過往各路口架設監視器,只有單純錄影、觀看功能,但現在科技進步,可利用深度學習、影像辨識技術去辨識違規行為,這就是所謂科技執法。

林志學補充,科技執法可能存在倫理與隱私的問題,相同的技術其實也可用來作位交通規劃的工具,例如識別有潛在車禍風險的路段,並用以作為改善交通安全的資料。

 

參考資料

台北市政府交通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科技執法地點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固定式科技執法設備設置一覽表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