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新聞影片「日本的核廢水要運到台灣來,民進黨官員說可以喝,這是什麼政府」?

【錯誤】網傳新聞影片「日本的核廢水要運到台灣來,民進黨官員說可以喝,這是什麼政府」?

事實查核報告#1703
網傳新聞影片「日本的核廢水要運到台灣來,民進黨官員說可以喝,這是什麼政府」?
發布日期/2022年5月26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5/26版】

一、網傳新聞影片為2021年4月底台灣社會討論「日本處理水排放是否安全」的議題。該報導並未指出「日本核廢水要運到台灣」的內容。

二、根據國際核能委員會報告,日本所提的處理水排放計畫,並無「運到台灣」的作法。專家、原能會也都指出,已處理輻射污染水排放需要相關單位監管,目前日本預計在2023年將「處理水」排放至海祥。

三、針對「日本處理水排放至海洋」的議題,專家指出,日本的處理水排放計畫中,會將核廢水的「氚」稀釋到1500貝克以下,符合國際排放標準。但其對海洋污染、長期漁業的影響,仍待觀察。

傳言去脈絡解讀新聞,且「日本核廢水要運到台灣」不符合事實,易引誤解,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自2022年5月22日流傳一段新聞影片,並搭配訊息指稱「日本的核廢水要運到台灣來,民進黨官員說可以喝,這是什麼政府?連民進黨的立委也看不下去。」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新聞影片脈絡為何?

(一)查核中心以關鍵字檢索新聞,查找到網傳新聞影片是《中天新聞》2021年4月21日的新聞報導

該報導以「日本處理水排放至海洋是否安全」為主題,引用2021年4月21日立委高嘉瑜質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本處理水排放是否安全」的回應,另新聞也採訪多位民眾對於日本處理水安全性的意見。該報導並未指出「日本核廢水要運到台灣」等內容。

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廢水」如何處理議題,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2021年4月9日在臉書發文提到「日本拖延未決的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廢水問題,由於儲存容量即將到達極限,可能必須在最近定案,據悉最後是決定排放入海.....台灣的核電廠同樣將稀釋過的核廢水,依照國際規範排入海洋。」此發言在台灣引起熱議。

在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決議,預計將已處理過受放射性物質污染的廢水在2023年後排放入海洋,當時也引起台灣社會熱議「日本已處理核廢水是否安全」議題。

(二)查核中心採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她說,網傳日本排放「核廢水」應是指儲存在福島第一電廠已處理的輻射污染水(處理水)。網傳新聞當時的時空脈絡是,日本宣布預計在2023年將福島第一電廠的「處理水」排放至海洋。當時台灣社會即是爭議「處理水」排放的安全性問題,以及排放處理水是否會影響到台灣。新聞並沒有說是要運到台灣

綜合以上,網傳新聞脈絡為2021年4月底台灣社會討論「日本處理水排放是否安全」的議題。網傳報導並未指出「日本核廢水要運到台灣」等內容。

爭議點二、網傳「日本核廢水要運到台灣來..」,針對網傳內容及日本排放已處理福島輻射污染水議題專家意見為何?

(一)根據國際核能委員會2022年4月29日公布的「ALPS處理水安全性審查報告」。該報告指出,2021年4月,日本在東京公佈了處理 ALPS 處理水的基本方針,其中包括將處理後的水從先進的液體處理系統 (ALPS) 排放到海中。爾後,日本當局請求國際原子能機構協助監測和審查與排放處理水,以確保它們將以安全和透明的方式實施,並且國際安全標準。該報告中,並沒有提到「運到台灣等資訊」。

對此報告,國際核子能委員會指出,報告總結了放水技術準備工作的總體進展情況。包括先進液體處理系統 (ALPS) 處理過的水的特性、用於排放水的系統的安全、放射性環境影響評估、監管和環境監測計劃、職業輻射防護等。日本在準備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並持續邁進東京電力公司和日本經濟產業省確定於 2023 年進行排水的計畫。

(二)崔愫欣說,網傳「日本核廢水運到台灣」有點空穴來風,跟現實狀況不符。目前日本政府預計在2023年將已經處理稀釋過的福島輻射污染水排放至太平洋,不太可能再運到台灣排放。

崔愫欣說,目前日本排放「處理水」的做法是用多核素除去設備(ALPS)來處理福島的核污水,雖然絕大多數的輻射核素都可去除,但卻無法除掉「氚」。目前的「日本處理水排放」爭議就在「氚」,雖然日本政府說排放水中含「氚」是在規定標準之下,並沒有立即的健康風險。但符合標準不代表數值等於零,也不代表就一定是安全、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崔愫欣說,目前沒有人知道大量排放含氚廢水會對海洋、漁業長期造成什麼影響。但日本民間團體、漁民都對此感到擔憂,也怕對漁業長期造成影響。這些受污染的廢水,排入大海不只是會影響到日本的漁民,也會隨著洋流影響到台灣,也可能侵害台灣漁民權益、增加台灣輻射檢測成本、甚至威脅水產品消費者的健康。

(三)查核中心採訪台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蔡孟勳。他說,網傳「核廢水運到台灣」應該不可行,目前日本政府態度是說福島輻射污染水經過處理後是安全的,應可直接到入海洋中。照此邏輯,也不必再花金錢運到別國。

至於「已處理過含氚核廢水」排放議題,蔡孟勳說,可排放的處理水含氚量應有符合國際法規,且目前看起來處理水中含氚量比法規標準來得低。「安不安全」是一個相對風險的概念,在符合法規之下應不會對民眾健康造成立即危害,但符合標準不代表就是「零風險」,而是這個風險非常低,民眾可能要每天大量吃含氚魚產品,才可能會造成身體危害。

(四)查核中心採訪原能會保健物理組副組長袁明程。他說,網傳「日本含氚廢水(處理水)要運到台灣」不可能發生也跟現況不符。含氚廢水排放沒有經過管制機關的核准是不可能輸出或輸入,因此,沒有運到台灣的可能性。

袁明程說,日本的排放計畫中,會將核廢水的「氚」稀釋到1500貝克以下,低於國際排放標準 (WHO的飲用水標準是氚濃度每公升10000貝克以下)。排放口設在距核電廠近海1公里處,排放時會將氚濃度稀釋到每公升1,500 貝克以下,且限制每年排放總量為22兆貝克(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前的排放量)。

至於對漁業的影響,袁明程說,「氚」確實會被魚體吸收,但依照排放計畫,「氚」已被稀釋過,應無立即性的健康影響。目前確實會擔心「氚」會不會長期累積在魚體裡?根據加拿大喬克河實驗室於2013年「以氚水養殖鱒魚」的實驗顯示,經過140天的養殖,魚體內的氚,確實會以自由水氚及有機氚兩種形式存在,其中自由水氚的濃度與養殖水中的氚濃度相當,而有機氚的濃度大約是養殖水中氚濃度的20%。因此,根據日本政府的規劃,排放時會將氚濃度稀釋到每公升1,500 貝克以下,再經過海水大量稀釋後,魚體內的氚濃度累積估計應不至於高於最初的排放水濃度。但實際魚體內的氚濃度到底是多少,還是需要實際的採樣檢測才知道。

對於日本排放處理水後對台影響,袁明程說,目前原能會與其他部會會針對台灣周邊海水進行檢驗,也會要求日本分享海洋監測數據分享,並持續與日方以公開及比對的方式進行技術與結果分享, 以確保對台灣海域及漁獲不會產生不利影響或負面評價。另外,針對「 ALPS 處理水排放符合安全標準之確認」,台灣目前會透過資訊交流管道及實地觀察方式, 以確認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的處理及排放,確實符合當初所宣稱的安全目標。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5/26版】

一、網傳新聞影片為2021年4月底台灣社會討論「日本處理水排放是否安全」的議題。該報導並未指出「日本核廢水要運到台灣」的內容。

二、根據國際核能委員會報告,日本所提的處理水排放計畫,並無「運到台灣」的作法。專家、原能會也都指出,已處理輻射污染水排放需要相關單位監管,目前日本預計在2023年將「處理水」排放至海祥。

三、針對「日本處理水排放至海洋」的議題,專家指出,日本的處理水排放計畫中,會將核廢水的「氚」稀釋到1500貝克以下,符合國際排放標準。但其對海洋污染、長期漁業的影響,仍待觀察。

傳言去脈絡解讀新聞,且「日本核廢水要運到台灣」不符合事實,易引誤解,因此,為「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