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附連結稱「美國在台灣設10個實驗室,台灣完蛋了」?

【錯誤】網傳附連結稱「美國在台灣設10個實驗室,台灣完蛋了」?

事實查核報告#1604
網傳附連結稱「美國在台灣設10個實驗室,台灣完蛋了」?
發布日期/2022年4月7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7版】

一、傳言指稱的「美國在台灣設立的10個實驗室」,實際上是美國生物科技公司「Cell Biolabs」在台灣的經銷代理商,其產品使用於不具有人體感染性的生物實驗,供應給學校、醫院和研究機構等,未因代理產品而設立任何實驗室。

二、傳言可追溯的最早來源為英文Telegram頻道,該頻道不是由媒體經營,其所發布的訊息沒有任何記者、媒體署名,也沒有附上任何消息來源,僅附上兩則無關的報導,並不是可信的消息管道。

此傳言稱「美國10家實驗室、台灣完蛋了」,並不是事實,且誤導讀者,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疫情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自2022年3月10日起流傳一則訊息:

「台灣10個實驗室/台灣完蛋了

🧽:看看有沒有在你家附近👀

地址來源:

https://www.****.com/***y/***m/

傳言有多種版本,另一版本為:

「目前據網路消息傳出,台灣出事了

普京在烏克蘭摧毀美國生化實驗室,繳獲不少文件,通過其國防部發言人曝光

美國在全世界設有生化實驗室包括”台灣的10個”都在被陸續曝光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被傳喚到國會聽證會」

也有簡體字版本:

「普京在烏克蘭摧毀美國生化實驗室,繳獲不少文件,通過其國防部發言人曝光

繼美國在全世界設有生化實驗室包括 ”台灣的10個”

CELL BIOLABS, INC.
Creating Solutions for Life Science Research
在台灣10個實驗室的位置:

1、汐止区
2、南港区
3、士林区
4、南京?路
5、基隆?路
6、新北市 新泰路
7、南港区
8、永和区中山路
9、信义区
10、新庄区

https://www.****.com/***y/***m/

先记录着,目前还是网络上传出的资料,还需要多求证一下。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2:通訊群組傳言擷圖。


圖3:通訊群組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附上連結,稱「美國在台灣設立十個實驗室」、「台灣10個實驗室、台灣完蛋了」,此清單為何?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檢視傳言附上的連結與10家實驗室清單,其內容為美國生物科技公司「Cell Biolabs」的官網與其台灣經銷商名單。

(二)查核中心檢視「Cell Biolabs」官方網站,該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提供細胞實驗用的生物試劑,產品包括:細胞分析(Cell-Based Assays)、病毒表現與純化套組及試劑(Viral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Kits and Reagents)、氧化壓力分析(Oxidative Stress Assays)、代謝研究分析與試劑(Metabolism Research Assays and Reagents)、細胞訊號傳輸與蛋白質生物學(Cell Signaling and Protein Biology)等。

(三)查核中心委託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吳弘毅協助檢視清單。吳弘毅說,這些清單上的公司都是一些銷售實驗耗材的民營公司,而根據「Cell Biolabs」網站介紹,此公司販售的是細胞實驗、生命科學實驗所需要的試劑。

(四)查核中心檢視此清單,並致電其中一家公司。該公司表示,它是產品代理商,代理「Cell Biolabs」產品後,轉銷售給大專院校實驗室、國衛院等研究機構,代理與銷售產品並不需要設置實驗室,更不是傳言所稱的「美國設立的實驗室」

該公司指出,「Cell Biolabs」的產品試劑使用於不具有人體感染性的細胞實驗,比如細胞老化等實驗。許多其他公司都推出類似的產品,市場十分競爭,「Cell Biolabs」的產品並不是獨門生意。

查核中心致電另一家公司,該公司協助檢視清單。該公司指出,這10家公司均為經銷代理商,進口「Cell Biolabs」的實驗試劑產品來銷售,並不需要另設實驗室。除了一家為自有實驗室的上市櫃公司。

該公司指出,「Cell Biolabs」的產品僅用於一般實驗室,用於做細胞抗老化、氧化壓力等研究,用來做定量、大分子的實驗試劑。

查核中心致電給清單中唯一的上市櫃公司,該公司說明,「Cell Biolabs」產品主要是實驗試劑和耗材,通路銷售對象為學校實驗室、中研院、醫院等研究機構,公司會根據客戶需求向Cell Biolabs下單採購。此外,這家公司所設立的實驗室,主要業務是受藥物、保健食品公司委託,在產品上市前進行代檢的動物實驗,實驗室業務跟「Cell Biolabs」並沒有任何關係。

綜合以上,傳言提供的連結,是美國生物科技公司「Cell Biolabs」在台灣的經銷代理商,其產品是運用於不具有人體感染性的生物實驗。傳言稱「美國在台灣設立的10個實驗室」等,為誤導訊息。

爭議點二、傳言稱「繼美國在全世界設有生化實驗室包括台灣的10個都在被陸續曝光,其Under Secretary of State(副國務卿) 被傳喚到國會聽證會」,是否有此事?

查核中心分別以關鍵字「Taiwan」、「Cell Biolabs」、「laboratory」、「Under Secretary of State」檢索美國參議院網站參議員網站國會網站在2022年2月1日至3月15日間的資訊,並沒有看到「美國在台設實驗室、副國務卿被傳喚到國會聽證會」的相關資訊。

爭議點三、傳言的出處為何?

查核中心檢索傳言提及網址,發現傳言有多種語言版本,主要為中文與英文傳言,另有德文、羅馬尼亞文、俄文、斯洛伐克文等其它語言版本。

(一)查核中心首先追溯中文版傳言的出處。

中文版傳言在Facebook上可找到的最早版本,發布於3月10日上午。經檢視,傳言的出處為Telegram頻道發布於3月10日上午的訊息,該訊息僅提及「海綿快訊」、「據網路消息」,並沒有附上明確的消息來源。

檢視Telegram頻道的簡介,此頻道主要是推播反詐騙資訊、新聞時事以及政治評論,但並沒有介紹經營群的身份與背景。

而中文版傳言在Twitter上可找到的最早版本,同樣發布於3月10日上午,傳言版本與Telegram頻道的訊息完全相同。而發布該訊息的帳戶,並沒有可辨視身份的個人介紹。

(二)查核中心進一步追溯英文版傳言的出處。

英文版傳言在Facebook可找到的最早版本,發布於3月1日。經檢視,傳言的出處為Telegram頻道,訊息同時附上MENAFN每日郵報的報導。

該頻道自介為「11B Astute Observer」,除此之外並無其它介紹。

英文版傳言在Twitter上可找到的最早版本,也發布於3月1日。發布該訊息的帳戶,沒有可辨視身份的個人介紹。

查核中心檢視傳言所附上的報導。《MENAFN》的報導發布於2019年1月8日,報導內容為,台灣國防部規劃了加強台灣生物戰防禦的五年計劃,以及升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計劃。該報導同時指出,位於新北的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等級為安全四級,為世衛最高安全等級,有資格處理高度傳染性或不明病原體,而台灣國防部也指出,升級實驗室是對來自中國、恐怖主義或自然發生的疾病的生物威脅的預防性反應。

查核中心查找中文相關報導,找到《自由時報》發布於2019年1月8日的報導,該報導指出,未具名的軍方官員表示,過去在亞洲地區僅有日本及台灣設立有生物安全防護研究最高等級的P4實驗室,但因應中國在武漢設置並運作P4實驗室,政府決定投入近五億元經費,升級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在生物防護研究的各項設施及軟硬體。

每日郵報》的報導則發布於2021年12月10日,報導內容指出,台灣出現一個多月以來的首例新冠病毒本土病例,該個案是中研院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曾被感染新冠病毒的老鼠咬傷兩次,台灣疾管署還不確定咬傷是這波疫情的源頭。

查核中心查找中文相關報導,找到《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在2021年12月9日、10日的報導,報導指出,北市新增一例本土病例,該個案曾任中研院P3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沒有旅遊史,曾於工作過程中接觸病原體,疑在實驗室遭感染,初判感染Delta變異株。

經檢視,上述報導均未提及「美國在台灣設有生化實驗室」,也與傳言指稱的實驗室無關

綜合以上,中文版傳言可追溯的最早來源為Telegram頻道發布於3月10日的訊息,該頻道並不是可信的媒體,其訊息沒有任何記者、媒體署名,也沒有附上任何引述來源,並不是可信的消息管道。

英文版傳言可追溯的最早來源為Telegram頻道發布於3月1日的訊息,該頻道並不是可信的媒體,其訊息沒有任何記者、媒體署名,僅附上兩則無關的報導,並不是可信的消息管道。

結論

一、傳言指稱的「美國在台灣設立的10個實驗室」,實際上是美國生物科技公司「Cell Biolabs」在台灣的經銷代理商,其產品使用於不具有人體感染性的生物實驗,供應給學校、醫院和研究機構等,未因代理產品而設立任何實驗室。

二、傳言可追溯的最早來源為英文Telegram頻道,該頻道不是由媒體經營,其所發布的訊息沒有任何記者、媒體署名,也沒有附上任何消息來源,僅附上兩則無關的報導,並不是可信的消息管道。

此傳言稱「美國10家實驗室、台灣完蛋了」,並不是事實,且誤導讀者,因此,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自由時報〈中國緊追 我提升生物戰防護研究〉

中央社〈中研院P3實驗室人員染Delta確診列本土 匡列85人集中檢疫〉

聯合新聞網〈中研院爆本土病例 P3實驗室女研究員初判染Del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