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事】烏克蘭全民動員的抗俄資訊戰
【烏俄戰事】烏克蘭全民動員的抗俄資訊戰
記者何蕙安/編譯
從「基輔幽靈」(Ghost of Kyiv)、「蛇島烈士」,到「烏克蘭收割機」(Ukrainian Reaper),烏克蘭的資訊戰既來自政府,也來自國內的自願者,以及聲援烏國的境外力量。儘管這些傳聞與數據虛實夾雜,也不乏無法查證、或是事後被證實錯誤的故事,但已成功描繪出堅忍團結的烏克蘭人以小博大的形象,或有助於烏克蘭的戰事發展。
《紐約時報》近日發布〈事實與造神融合進烏克蘭的資訊戰中〉一文,聚焦烏克蘭的網路政治宣傳。撰文記者之一的Davey Alba強調,烏克蘭傳播的內容跟俄羅斯傳播的假訊息不同,俄羅斯是毫無根據、企圖合法化戰爭謊言;軍事專家也認為,作為戰爭的一部分,烏克蘭必然要持續對外傳播這些訊息,以鼓舞士氣、激勵民心,以求獲得國際的支持。
英國《金融時報》前任莫斯科社長約翰.桑西爾(John Thornhill)也撰文〈烏克蘭正在資訊戰中勝出〉,表示相較於俄羅斯是由國家一手主掌所有的溝通,烏克蘭是國家與公民社會共同合力發聲,兩者的作法行形成強烈對比:一個是垂直,一個是橫向溝通;一個是擴音器,一個則是合唱團。
基輔幽靈的故事振奮人心
就在俄羅斯入侵的前幾天,一個有著神秘綽號的米格29戰鬥機的飛行員,靠一己之力擊毀了多架俄羅斯的戰鬥機,成為這場戰事中的第一個戰事英雄——至少烏克蘭是這樣說的。
「人們稱它為『「基輔幽靈』... 這名烏克蘭空軍王牌成為了入侵的俄軍戰機的惡夢。」烏克蘭官方推特帳號2月27日發布了「基輔幽靈」影片,畫面中一台戰鬥機俯衝天際,其周遭多架敵機爆炸;有70萬追蹤者的烏克蘭安全局telegram頻道也發布了這段影片。
圖1:/擷自推特
這部影片隨後在網路被瘋傳,光是在推特上,就有超過930萬觀看數;在臉書,有上千個臉書社團提及「基輔幽靈」,觸及7.17億用戶。在YouTube上,基輔幽靈的影片也累積超過650萬次觀看數,TikTok也是上文字標籤#ghostofkyiv有2億次觀看。
不過,基輔幽靈可能不是真的。
《紐約時報》指出,雖然有報導指稱有數架俄羅斯戰機被擊落,但並沒有資料顯示這是單一飛官的功勞;查核記者發現,在官方發布的影片中,夾雜了YouTube用戶上傳的模擬遊戲DCS World的數位戰鬥機模擬影像。台灣查核組織《MyGoPen》也針對這部分發布了查核報告。
不只如此,前烏克蘭總統在推特上轉推、據稱是「基輔幽靈」的照片,其實來自烏克蘭國防部2019年的推文。
包括《德國之聲》查核團隊、美國查核網站《Snopes》都發布了查核報告。《德國之聲》還查證了多張號稱是基輔幽靈的露臉照片,發現照片都是「換臉」合成照,被移花接木的臉來自一名阿根廷律師。
蛇島烈士殉職的故事遭破解
另一個故事,是戰爭爆發初期,一段烏克蘭士兵在黑海軍事基地蛇島上面對敵軍寧死不屈的故事。烏克蘭報紙《Pravda》首先披露一個錄音檔,顯示13名邊境士兵面對俄軍下的最後通牒,以髒話回擊,堅決不投降,最終遭到俄軍殺害。
《Pravda》的音訊檔在YouTube上350萬次的點閱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月25日記者會上也提到這段烏軍的英勇事蹟,表示要頒予國家英雄的稱號。
幾天之後,烏克蘭官方在一個臉書貼文證實,這幾名士兵都還活著。他們被俄方帶走、成為戰俘。
在過去幾天的資訊流中,充斥著類似的畫面與故事:烏克蘭宣稱殲滅的俄羅斯數量不斷上升,至3月5日已超過1萬人(另一方面,俄羅斯宣稱為498人);被烏軍擊毀的戰車與被俘虜的俄兵;隻身抵擋俄國車隊的烏克蘭「坦克人」。還有,推特上瘋傳的「烏克蘭收割機」,一名烏克蘭士兵據稱獨自剿滅了超過20個俄羅斯士兵,一張臉部被遮住的士兵照隨著流傳。
圖2:推特上宣稱有暱稱為「烏克蘭收割機」(Ukrainian Reaper)的士兵,獨自殺死了20名俄羅斯士兵。/擷自推特
以小搏大的烏克蘭 以資訊戰激勵士氣與贏得支持
《紐約時報》採訪的專家認為,烏克藍正在進行非常典型的政治宣傳,而講述烏克蘭人的勇氣與俄羅斯的殘暴的軼聞故事,在此時非常關鍵;在戰爭中,他們不只是要贏得每一場地面對戰,也要贏得人民與國際觀察者的心——特別是烏克蘭必須保持軍隊的高昂士氣,並且獲得全球的支持。
「如果烏克蘭沒有傳播他們的正義價值、英勇事蹟,及人民的苦難,那他們將會是失去這場戰爭。」華盛頓智庫「新美國」的資深研究員與策略專家彼得.辛格(Peter W. Singer)說。
麻省理工學院數位經濟計畫的主任思南.艾瑞爾(Sinan Aral)在《華盛頓時報》的撰文,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資訊戰不只能激勵國內民眾繼續保衛家園,也促進外國援助力量對歐盟與美國施壓,甚至煽動俄羅斯國內的示威之火,動員反戰示威;他認為,這最後可能甚至會動搖不知為何而戰的士兵。
艾瑞爾說,「現在還很難說資訊戰有多大程度促成了當前國際壓倒性的共同反對蒲亭的侵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社群平台、主流媒體與入侵烏克蘭的論述,將毫無疑問的決定這場戰事將如何結束。」
俄羅斯著重將戰事責任栽贓至烏克蘭
持續追蹤俄羅斯政治宣傳的俄羅斯歷史學家伊恩.嘉納(Ian Garner)說,比起爭取國際觀察者的同情,俄羅斯更專注在獲得國內人民對於這場戰事的支持。從最早宣稱是烏克蘭率先攻擊、正在發展核武,要將烏克蘭民眾從法西斯份子與納粹份子給解放出來,到之後轉向宣稱烏克蘭無差別地轟炸醫院與殺害平民百姓。
但嘉納說,俄羅斯的資訊戰影響力可能遠不如烏克蘭有效,俄國政府仍堅稱這只是一場「快速、不會流血的特別軍事行動」的情況下,宣傳機器沒法把最強的「軍隊慘烈犧牲」論述拿出來使用,只能反覆指控烏克蘭轟炸平民。
目前人們最大的擔憂之一是俄羅斯國內人民取得的資訊。既禁止媒體將入侵行為描述為「戰爭」,在俄羅斯關閉當地獨立媒體後,俄羅斯總統普丁3月3日簽署法令,傳播「假新聞」者將面臨最高15年的徒刑,並在4日全面封鎖俄羅斯的臉書、推特與YouTube服務。除了官方媒體,俄羅斯人民取得獨立資訊的管道愈來愈渺茫。
在《BBC》的報導中,有住在莫斯科的母親不肯相信住在烏克蘭的女兒對於戰爭的描述,而是擁抱自己在電視上看到的說法,認為女兒所見的「對烏克蘭平民居住建築的攻擊」只是「一場意外」,強調「俄軍不會攻擊平民,是烏克蘭人在殺害自己人」。
但在國內資訊受到高度審查的背景下,也有俄羅斯人為反戰而站上街頭。根據俄羅斯人權組織OVD-Info統計,自從2月24日開始,已有8283名俄羅斯人因上街反戰而被拘捕。
社群平台「選邊站」默許烏克蘭資訊行動
不像過去戰爭的資訊戰,主要是去破壞敵人的通訊設備、防堵戰事的政治宣傳;在網路時代,除了破壞溝通信號塔與行動網路裝置,還要在網路上大量散佈讓讓人想要轉傳的訊息,用以淹沒敵方的論述。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改變使得傳播這些資訊的社群平台成為一個主要舞台,在這場資訊戰中扮演了一個角色。
在推特上,推特為「基輔幽靈」的熱傳影片建立了查核資訊頁,並在影片上標示「失去脈絡」;但在烏克蘭官方帳號發布的影片上,卻不見任何提醒標籤;前烏克蘭總統發布的「基輔幽靈」照片,也沒有被加上任何警示。
前臉書首席安全長、史丹佛大學網路監測站主任亞歷克斯.斯塔摩斯(Alex Stamos)說,科技公司從未創造「對抗錯誤資訊」的規則,主要是針對特定的行為、行動者與內容。他說,在決定如何處理未經證實與錯誤的內容上,社群平台已經選邊站。
「我想這顯示了在發展快速的戰爭以及命懸一線的情況時,『事實查核』工作的限制。」斯塔摩斯說。
烏克蘭全民動員發聲 v.s. 俄羅斯政府主導風向
回顧資訊戰迄今的發展,《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桑希爾認為,不管是在本國,還是國際社會上,烏克蘭已經明顯在資訊戰中勝出。最引人注意的是,烏俄兩國完全不同的資訊系統,烏克蘭是動員公民社會,而且政府與人民合作,而俄羅斯則是由政府主導一切的論述。
策略專家辛格對《紐約時報》說,因為烏克蘭全面傳播己方論述的努力,讓俄羅斯無法主宰網路上的對話。
「在社群平台的時候,資訊戰的關鍵是必須認知到,觀眾既是目標,也是參與者。」辛格說,重點是要讓社群平台用戶也想要分享這些資訊,讓他們也成為資訊戰的戰士。
【更新說明2022/3/8】 為求語意精準,修改標題。
推薦閱讀
〈【烏俄戰爭】調查組織《Bellingcat》數位查證掌握戰況 紀錄戰爭罪行〉2022.03.0
〈【烏俄戰爭】軍事資訊混合戰侵擾人心 台灣民眾應增強辨別資訊防禦力〉2022.02.25
參考資料
Ukraine is winning the information war, Sinan Aral, 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1. 2022
Russia fights back in information war with jail warning, Reuters, March 4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