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資訊戰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 Bye|EP02】俄烏戰爭改線上?臺灣人必須看懂的「資訊戰」:專訪民主實驗室理事長沈伯洋

🎧🎦#俄烏資訊戰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 Bye|EP02】俄烏戰爭改線上?臺灣人必須看懂的「資訊戰」:專訪民主實驗室理事長沈伯洋

 

 

俄羅斯總統普丁2月24日發動攻擊,烏克蘭多座城市遇襲,俄烏戰爭成為國際焦點,也讓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俄國開啟經濟、網路資訊及軍事等手段並進的「混合戰」手法浮上檯面。由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領軍的非營利組織「臺灣民主實驗室」持續追蹤網路資訊操作,觀察網路世界的「異常現象」,沈伯洋在接受𝙋𝙤𝙙𝙘𝙖𝙨𝙩節目【新聞真.假掰】專訪時分享,戰事爆發或許有跡可循!俄國發動攻擊前,烏克蘭民間組織掌握到俄國官媒大量散佈短文、短訊息,觀察出這個軌跡跟現象,就可以知道「俄羅斯可能會發動攻擊」。

俄烏戰爭持續升溫,一場沒有砲火與煙硝的資訊戰同時開打,影響範圍跨越國際,遠超越實體戰場,俄羅斯的國際頻道《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成為這場線上戰爭的焦點,沈伯洋說,烏克蘭民間組織針對《今日俄羅斯》這樣的俄國大外宣機構做長期研究,發現長篇文章因為需要花時間閱讀,是平時「鋪哏」所用,但準備發動攻擊時,短文章就會密集出現,「從它的行為模式可以發現,短文章陡增的時候,俄羅斯可能就會做新的計劃。」沈伯洋說。不過,當這樣的模式被破解,攻擊手法也會推陳出新,「烏克蘭破解、俄羅斯再改變,......在烏克蘭這一方,有多少人是不斷接受這樣的訓練,永遠可以知道最新的一步。」沈伯洋分析烏克蘭能抵禦資訊戰的關鍵。


圖:民主實驗室理事長沈伯洋(右)接受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左)專訪,談俄烏戰爭對台灣的啟示。

看準戰爭期間大眾恐懼、來不及查證的狀態,俄羅斯大量散播假訊息,但沈伯洋觀察到,假訊息傳播鏈都很快被阻斷,他認為烏克蘭人民長期接觸來自俄羅斯的假訊息,已訓練出對任何訊息都先持懷疑態度。除此之外,各地的事實查核機構在開戰後迅速串連,也發揮極大作用。沈伯洋說明,「能抵抗多久」是戰爭中的重要條件,若烏克蘭在等待國際援助的那幾天,民心遭假訊息動搖―以為總統已逃跑、海港被炸毀、首都遭攻陷,「說真的,會一路潰敗到底。」沈伯洋說,為了防止民心潰散,事實查核變得格外重要,「第一時間或一、兩小時之內,就讓謠言無所遁形,大家抵禦的能量就會變得很高。」沈伯洋說。

與烏克蘭相隔數千公里的台灣,也因「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的說法在社群發酵,捲入資訊戰中。沈伯洋說,同樣一個hashtag,台派會解讀為「烏克蘭都這樣,台灣更要自立自強」,統派則解讀為「烏克蘭就是不乖乖聽話、簽和平協議才會這樣」,看似中性的hashtag,其實是比較隱晦、讓訊息得以大量散播的的手法。

沈伯洋提醒,許多譯成中文的俄烏戰爭資訊是來自中國,主要內容跟俄羅斯、烏克蘭沒有太大關係,攻擊的對象是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或台灣當局,像是「烏克蘭總統逃跑」、「持台胞證就能被救」等假影片,「他(中國)要的是民心對政府的不信任跟潰散,一定要類比烏克蘭跟台灣發生的事情。」沈伯洋說,透過類比、影射去製造殺傷力。

至於俄烏戰爭帶給台灣的啟示,沈伯洋指出,俄羅斯先製造危機,再塑造自身是危機的終結者,「中國一直以來也想做類似的事情,讓我們有一定的危機感。」沈伯洋說,中國也試圖塑造台灣外交、經濟遭孤立的情境,再進行「跟中國走近一點、回歸祖國懷抱,我就能幫助你」的敘事,「這套最早是俄羅斯在網路世界做得非常成功,中國現在做的跟這套非常類似,這是我們可以學到的重要經驗。」沈伯洋提醒。

面對相似的威脅,沈伯洋認為烏克蘭充分展現了應對的「韌性」,包括事實查核的速度、信賴度以及國際協作,還有蒐集與分析資訊的情報能力,以及官民備戰、應戰的資源整合,都是這場戰事提醒台灣應檢視並補足的能力。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是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教育總監黃兆徽主持。節目中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為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達成「群體免疫」,和假訊息說掰掰!

更多內容請搜尋「新聞真.假掰」,或上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

 

立即收聽

新聞真.假掰 — 假訊息Bye Bye|EP02|俄烏戰爭改線上?假訊息滿天飛 臺灣人必須看懂的「資訊戰」:專訪沈伯洋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KKBOX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