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日本人自己都不吃福島食物,再便宜都一樣被抵制。福島的復興大使大塚範一多次在節目公開食用福島食物,後來卻得了血癌震驚日本 !」?

【錯誤】網傳「日本人自己都不吃福島食物,再便宜都一樣被抵制。福島的復興大使大塚範一多次在節目公開食用福島食物,後來卻得了血癌震驚日本 !」?

事實查核報告#1522
網傳「日本人自己都不吃福島食物,再便宜都一樣被抵制。福島的復興大使大塚範一多次在節目公開食用福島食物,後來卻得了血癌震驚日本 !」?
發布日期/2022年2月22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2/22版】

一、傳言影片擷取自微博2021年10月19日一段8分9秒影片,內容是一名在日本的中國人前往福島縣盤城市超市觀察福島食品銷售狀況。傳言影片拍攝者非新聞工作者,內容未引述其他可信來源。

二、查核中心透過在日台灣人協助檢視網傳影片,該福島超市的標示與其他日本超市標示方式並無特異。網傳影片卻誤指「福島產品標示較小」、「未在大牌子直接說明產地」,並把在福島加工的日本國產農產品誤導為福島產品,再稱其滯銷,並不符合事實。

傳言影片對超市產品標示有多處錯誤訊息,對銷售狀況解讀易產生誤導,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 2022/2/22】針對影片提及的主持人罹癌病因,不是本報告判讀查核指標之依據。對此,查核中心採訪專家學者,列在爭議點三,作為補充性資料供參考。專家指出,輻射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但若要致癌關係到暴露劑量,且細胞癌化需要長時間累積。傳言稱一名主持人試吃福島蔬菜半年後罹癌,專家依據學理判斷,其關連性較低,以生物學來說並不尋常。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近期流傳訊息指稱「日本人自己都不吃福島食物,再便宜都一樣被抵制。福島的復興大使大塚範一多次在節目公開食用福島食物,後來卻得了血癌震驚日本 !」、「試吃福島蔬菜的日本主持人大塚範一今罹血癌」。

傳言並附上一段3分多鐘影片,內容指稱:

「福島生產的蘋果還是有蠻多的,然後旁邊的蘋果明顯好像比這邊賣的好,這是福島縣產的一些水產品,打折打的很厲害,而且包裝很精緻,但是卻賣的不好,旁邊已經賣掉了......(略)

為了重振福島,日本政府也是想非常多辦法根。據報導日本復興廳2021年的年度預算中,關於福島和事故的公關經費已經大幅提升值了20億日元,是2020 年的4倍,日本媒體一再強調福島師食材經歷了最嚴格的檢測,是安全的,沒問題的,大膽吃放心吃,安倍還帶頭試吃

但是日本的一位藝人大塚範一,作為福島的復興大使,曾經數次在節目上試吃福島產品,結果是他患上了血癌。另外日本政府還採取了一個策略,就是盡可能多的往東京銷售福島食材,因為只要大城市的人接受就沒有問題

而且最神奇的是奧運結束之後,超市裡面的福島水果就不見了,默默消失了。後來我聯想到日本政府本來就打算藉東京奧運會重新推廣福島食材,在這個時間段突然出現這麼多福島食材,看來不是意外,但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不管他怎麼推廣,大家還是一樣的抵制......(略)。」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截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影片的出處為何?

查核中心檢視傳言影片,畫面右上、左上分別出現「微博视频号 @XXXX」、「XXXX」等字樣。透過微博搜尋,找到2021年10月19日一段8分9秒影片,經比對,該微博影片從從4分02秒開始、直到8分09秒的內容,與傳言影片相符。

查核中心檢視該微博頻道,有超過190萬名粉絲,影片累積播放次數2億,是中國人在日本的「海外直播主」。瀏覽該頻道影片,常拍攝與日本生活、文化等有關影片。

傳言引用的微博影片,內容是這名在日本的中國人,記錄她特地走訪福島大熊町,觀察福島核洩漏之後大熊町人煙稀少的狀況,並提出「福島食品究竟能不能吃」、「日本人自己會吃福島食品嗎?」幾個問題。

網傳引述的影片節錄該名中國人前往福島超市的拍攝內容。經查核中心以微博完整影片比對Google 地圖,該名中國人是到福島縣磐城市中心的York Benimaru超市,觀察超市內福島食品的販售狀況。

傳言影片拍攝者在片中描述超市內「給人的感覺是福島這邊特別注意食物的產地」。查核中心檢視影片中出現的其他畫面,出現的水果、水產等畫面時,都有標示牌標註產地來源。拍攝者稱其觀察到超市內其他產地蘋果明顯比福島產蘋果賣的好。查核中心檢視,傳言影片中的福島蘋果陳列數量,原就多於其他地產地蘋果的陳列數量。

此外,拍攝者提到超市內福島水產品「打折打的很厲害」、「包裝精緻」,卻賣的不好。查核中心檢視畫面,影片拍攝者進入超市前,外面的天空已經全黑,顯示當時拍攝時間是晚上,傳言影片僅是某一短暫時間點,非長期觀察。

傳言影片拍攝者並非新聞工作者,對於福島食品的販售狀況,未引述新聞報導、消息人士等其他可信來源,僅是自身觀察評論。

爭議點二、影片人物宣稱,「福島產品的標示較小」、「福島超市標示從未見過」推測福島產品在超市滯銷,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詢問目前居住在新潟縣的台灣民眾洪小姐,她協助檢視影片並實際走訪新潟3家超市,比對傳言影片提出的標示問題。

洪小姐表示,網傳影片特別針對超市標示和福島農產,如影片3分57秒處,主角講述日本一般超市會用大牌子標註產品產地,但福島該超市的標示在大牌子寫上「食物的產地在盒子包裝上」,且說這是「從未見過的告示牌」

但洪小姐說,這樣的標示在各大超市都非常常見,並非福島該超市特有。若產品有獨立包裝,產地就會標註在包裝上。若為零售未包裝的生鮮(如魚類),才會在大牌子上直接標註產地。

 
圖3:日本超市標示比對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洪小姐說,網傳影片在4分10秒處拍攝福島的蘋果,並與隔壁的其他縣市的蘋果相比較,因福島蘋果剩下較多,就說福島蘋果滯銷;但超市是機動性補貨,無法從影片得知該福島蘋果是否剛補完貨,影片說法並無根據。

洪小姐表示,網傳影片在4分18秒時拍攝宣稱是福島的水產品,表示打折打得很厲害、包裝很精緻,但是卻賣不好;但仔細檢視影片,因為畫質模糊,很難辨識真的是來自福島。

此外,洪小姐說,影片4分15秒處,主角宣稱福島肉品打折打得很厲害,日本食物一般是快過期才打折,但這家福島超市卻是肉品海鮮直接打折。不過,日本超市常常有非即期的促銷活動,如新潟超市近期就有高級越後豬打折,這是特定促銷而非賣不出去或快過期,影片單純以打折認定是賣不出去,有誤導之嫌。

洪小姐說,影片最特意誤導人之處在於將標示的「加工者」當成「產地」。影片5分06秒處出現:福島縣產的東西不會寫福島縣,而是直接寫國產,然後在標示下面一行小小的字才寫上福島;但網傳說法是刻意模糊產地和加工地。

洪小姐說,日本超市從中央卸賣市場(類似台灣的果菜批發市場)進貨之後再加工分裝,送進批發市場的肉類未必是福島當地飼養生產的動物,且因是國產品,因此會標示國產肉。但因為在福島的超市加工,因此加工者必須標示超市名稱,網傳影片卻「將加工者的所在地」誤導為這些都是福島產的農產。


圖4:日本超市標示比對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二)查核中心詢問熟知核工、長期追蹤日本福島核能新聞事件的編譯張郁婕,她協助檢視網傳影片後表示,影片所拍攝的超市是位於福島磐城,磐城是福島沿海地區的大市鎮,當地超市本來就會有較多的當地農產,加上福島本來就是農業大縣,日本也在推動「自產自銷」,鼓勵民眾選購在地食材,除非是東京、大阪這種非農業大都市,才會有較多外縣市蔬果。磐城的超市中有很多福島農產品是合理的。但影片內容因此暗示福島食品在當地都滯銷,有點跳太快。

張郁婕說,影片中提到,超市標示「食物的產地在盒子的包裝上,給人的感覺是福島這邊特別注意食物的產地」;但這樣的標示方式她曾在大阪的超市看過,通常是該貨架的蔬果其實是來自很多產地的同品項,因此才會標註,提醒消費者可辨識包裝外盒。

此外,張郁婕說,影片內容也暗示福島的蘋果比其他縣市蘋果滯銷;但檢視發現超市所賣的其他縣市蘋果為青森縣蘋果,價格本來就比較貴、包裝也精美,可能進貨量就比較少,難以從影片內容判斷福島農產滯銷。

張郁婕表示,根據日本現行食品法規,所有的食品標示必須包含:名稱、過敏原、保存方法、消費期限、原材料、食品添加物、營養標示及熱量、原產地。如果是混合多種原物料的加工食品,只需要標示到(日本)國產即可,可標示到更小範圍,但也並未強制。但像影片中出現的生鮮食品(例:農產品、肉類、水產等),依日本《食品表示基準》須標示到都道府縣或廣為周知的地名。

(三)傳言影片稱福島產品不停促銷,查核中心詢問目前居住在關西地區、從事文字工作的劉小姐。她表示,日本超市打折品分兩類:一是快過期,有可能是一天後,也可能是一個月後,要看是什麼產品,還有什麼店家;二是廠商推出新包裝或新商品,所以店家要把舊產品下下架。此外,影片拍攝者前往的地方是在鄉下,肉只要沒人買,在超市打烊前就會推出很多折扣,但如果是位於大城市的超市,不見得會看到這麼多折扣。

影片稱產自福島食材標註特別小,劉小姐說,福島產品產地標註字體,跟其他產地產品相比,沒有比較小。如果真的要說會縮小產地標示字體的產品,大概都是中國產品。

綜合以上,傳言影片節錄自一名在日中國人到福島核污染區所拍攝的影片,影片敘述一間福島超市有許多沒見過的標示。但多名在日台灣人協助檢視影片後發現,網傳影片的超市標示並非福島獨有,且依據日本現行法規,只要產於日本的產品標示「國產」並無疑慮,傳言刻意有刻意誤導之嫌。

爭議點三、傳言稱「日本的一位藝人大塚範一,作為福島的復興大使,曾經數次在節目上試吃福島產品,結果是他患上了血癌」,實際狀況為何?

查核中心找到日本媒體《産経ニュース》2011年11月6日報導的庫存頁面,富士電視台2011年11月6日宣布該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大塚被診斷出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並將接受治療。

查核中心檢視相關媒體報導,大塚範一罹癌訊息在2011年日本媒體與台灣媒體皆有報導,內容稱多次公開試吃福島蔬菜的主持人大塚範一,發現頸部有腫塊,確診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俗稱血癌),住院接受化療。大塚在2011年31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重災區宮城縣石卷市,後為表示對重災區福島的支持,多次在電視節目上試吃被質疑受核輻射污染的福島蔬菜,如蘆筍、番茄、椎茸等做的料理。

查核中心向日本事實查核推廣協會(FactCheck Initiative Japan,簡稱FIJ)求證,FIJ表示,大塚範一並無社交帳號,但他本人在2013年出書《耐えて、咲く》,講述當時發病後的心路歷程,根據該書內容介紹大塚自稱當時發病原因不明,無法確認。

FIJ指出,日本雜誌《週刊アサヒ芸能》2011年11月24號刊內容顯示,一位醫療記者前出接受採訪時表示,他訪問許多醫療專家,大塚當年有去福島,其在福島的暴露時間與食用當地食材的情況,應該跟血癌沒有直接關係。不過,這些專家也都無法保證,若長期暴露在低劑量輻射環境,5-10年後是否會引發疾病,尚無法證明因果關係。

綜合以上,日本在2011年3月發生福島核災,但根據媒體庫存備份資料,富士電視台在同年11月6日宣布自家節目主持人大塚範一確診白血病接受治療中。

爭議點四、傳言稱日本藝人2011年311地震後前往福島試吃當地產品,結果同年患上血癌,專家如何解讀?

查核中心諮詢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長、台大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蔡孟勳、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世翔、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游介宇、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楊振昌。

(一)蔡孟勳表示,游離輻射除了直接破壞細胞,也會讓身體產生自由基,間接破壞DNA跟組織。當染色體累積很多突變,容易導致癌症或其他慢性病發生。

輻射傷害的確定效應指的是,當暴露劑量達到一定水平(劑量閾值)後,該傷害則一定會產生,且劑量愈大,對人的損害愈嚴重,此類傷害包含白內障、皮膚損傷、生育能力損害等;而輻射傷害的機率效應是指,暴露到輻射線後不一定會產生的傷害,而發生的機率與劑量大小有關,如輻射引致的癌症、遺傳效應。

蔡孟勳表示,若要說輻射導致癌症,關係到暴露的劑量,就算是長期追蹤原爆生還者,要得到癌症也是好幾年甚至是10年以後的事情。以傳言所述情境,該名試吃福島蔬菜的主持人,在福島核災發生的同一年即罹患血癌,若僅是試吃幾次福島蔬菜,要說半年內就得到癌症,關連性微乎其微。

蔡孟勳說,縱然核輻射污染會有健康疑慮,但前提必須考量劑量、暴露和發病時間,如每天、長達一段時間、且暴露高劑量。目前政府對有核污染疑慮的進口食品進行監測,以現行的檢測來說,民眾若攝取相關食材都是相對安全的。

(二)陳世翔表示,到目前為止,白血病的發生原因很多是不明原因,風險因子包含先天染色體異常、再生不良性貧血、接觸放射性物質、藥物、化學物質等。但基本上放射線導致癌症病變都是經年累月,不會在接觸放射線短期內就發生。若如傳言所述,短暫接觸受輻射污染食物就馬上罹癌,以生物學來說並不尋常。

(三)游介宇表示,傳言所述情境一般不會發生。高能量輻射線確實可能增加癌症風險,但基因突變導致細胞癌化並不是一次到位,不是受刺激就馬上變成癌細胞,而是時間累積、幾次的突變,並不會短時間內就致癌。一般來說,接觸輻射線罹癌的高峰期落在暴露後的5到7年間。

游介宇也說,來自日本的食品與食品是否受輻射污染是兩回事,食品是否受輻射污染物質可透過檢測得知。

(四)楊振昌表示,以傳言所述情境,主持人試吃福島蔬菜才半年就發生血癌,時間上太快了。僅管高能量放射線可能有致癌的風險,且若導致白血病,發病的時間也會比一般癌症來得早,可能暴露後一兩年後會發生
,但半年還是太快了。此外,該主持人暴露的情境是試吃福島蔬菜,蔬菜若要造成血癌,輻射量要相當高,學理上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楊振昌說,外界對受輻射污染食品會有疑慮,要說「完全沒有風險」是不敢講,但要說「風險很高」也不正確,應從科學證據來研判風險,且政府做好檢驗的把關工作、落實標示,讓民眾有所選擇,如果民眾還是擔心,可以不要購買認為有疑慮的產品。

(五)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er Taiwan, SMC)2022年2月17日舉行日本福食與食品安全線上記者會,與會者包括清華大學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教授許芳裕與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謝婉華。查核中心記者在會中提問受輻射污染食物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因果關係驗證是否有科學侷限。

許芳裕表示,目前輻射效應數據依據國際組織ICRP(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的劑量規範,原則上一般人的劑量只要不超過每年1毫西弗(mSv),在人體健康方面的影響是可以忽略。

許芳裕說,目前台灣和日本的標準,相對其他國家較為嚴格。日本在制訂國內標準與估算安全劑量時,是假定每人100%會吃入輻射食品,台灣民眾不可能百分之百吃的都是日本食品,他認為只要符合法規劑量限值內,健康效應的風險應可忽略。

謝婉華指出,一般民眾每年接受劑量不可超過1毫西弗,人體暴露在百萬或千萬分之一內都可以被接受。即便污染食品輸入,人體吃進去,估算劑量還是遠低於可接受劑量,是可以放心。

謝婉華也引用澳洲官方報告指出,針對日本福島事件造成的澳洲居民風險低於1毫西弗的輻射曝露量,對人體的機率效應影響可以忽略。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2021年9月也解除日本食品輸入的「進口警示」。現今開放日本福島五縣市食品對國人的健康風險應該可被忽略。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2/22版】

一、傳言影片擷取自微博2021年10月19日一段8分9秒影片,內容是一名在日本的中國人前往福島縣盤城市超市觀察福島食品銷售狀況。傳言影片拍攝者非新聞工作者,內容未引述其他可信來源。

二、查核中心透過在日台灣人協助檢視網傳影片,該福島超市的標示與其他日本超市標示方式並無特異。網傳影片卻誤指「福島產品標示較小」,並把日本國產農產品誤導為福島產品,再稱其滯銷,並不符合事實。

傳言影片對超市產品標示有多處錯誤訊息,對與銷售狀況解讀易產生誤導,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 2022/2/22】針對影片提及的主持人罹癌病因,不是本報告判讀查核指標之依據。查核中心採訪專家學者,作為補充性資料,提供讀者參考。專家指出,輻射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但若要致癌關係到暴露劑量,且細胞癌化需要長時間累積。傳言稱一名主持人試吃福島蔬菜半年後罹癌,專家依據學理判斷,其關連性較低,以生物學來說並不尋常。

【更新聲明 2022/2/24】因文章出現錯字,更新爭議點一,並感謝讀者指正。

補充資料

根據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網站「日本食品與放射性物質的真相」資料顯示,日本設定標準值方式,是假設食品攝取量最多13-18歳男性在一年間食用的食品中,即使其中一半含有達到標準值上限的放射性物質,其由此接收的年輻射暴露劑量仍不會超過1毫西弗(mSv)。此一標準完全符合國際準則。

資料指出,研究結果指出,除天然背景輻射,人在一生中所接收的輻射暴露劑量若低於100mSv,則不會造成健康影響,致癌風險也極小。假設維持與年輕男性同等的食量100年,且食用的食品中有一半皆含有達到日本標準值上限的放射性物質,其一生中所接收的輻射暴露劑量仍會低於100mSv。而在日本市場上流通的食品幾乎沒有檢測出放射性物質,因此日本民眾從飲食中接收的輻射劑量遠低於標準值,長期食用仍然安全。

資料提到,日本人因一般飲食中所含的放射性銫而接收的輻射暴露(額外輻射劑量)相較於癌症致死風險增加0.6%的額外輻射劑量(100mSv),僅為其十萬分之一。而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分析,人在一生中所接收的額外輻射劑量合計若達到100mSv,因癌症而死亡的風險將增加0.6%。 與各種醫療行為等相比即可得知,日本人從日常飲食中所接收的輻射劑量微乎其微。

在檢測部分,該資料顯示,日本國内監測調查中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過100貝克/公斤的件數以及百分比,人工栽培與飼養管理項目(蔬菜、水果、豆類、豬肉、牛肉、雞肉、雞蛋、稻米),2011年檢查8萬889件,超標539件(0.7%); 2012年檢查18萬5294件,超標157件(0.1%);2013年檢查21萬8494件,超標87件(0.04%);2018年檢查21萬7223件,超標0件(0%);2019年檢查20萬9953件,超標2件(0.001%);2020年檢查2萬6418件,超標0件(0%)。

此外,該資料表示,由民間團體針對福島縣等日本國内17個地區的一般家庭飲食中所含放射性物質進行調查,其結果顯示放射性銫(Cs-134, Cs137)截至2020年度為止,已連續7年未檢出。

參考資料

産経ニュース〈「めざましテレビ」大塚キャスターが急性白血病で療養へ〉

週刊アサヒ芸能〈フジ大塚キャスター白血病の原因は放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