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環境能源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這就是鳳凰,極其珍貴,全世界據說不滿百隻」?

事實查核報告#1445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這就是鳳凰,極其珍貴,全世界據說不滿百隻」?
發布日期/2022-01-17 08:08:1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7版】

一、傳言影片中的鳥類為「青鸞」,又稱百眼雉雞、大眼斑雉,在亞洲一些地區稱為「鳳凰」。

二、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在2020年8月評估,青鸞族群總數超過10萬隻,物種受脅等級為「易危」。傳言宣稱「全世界不滿百隻」與事實不符。

確實有部分地區稱青鸞為鳳凰,但其數量評估超過10萬隻,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近期流傳一段60秒的影片,並搭配文字:

「見過鳳凰(Phoenix)嗎?這就是鳳凰,極其珍貴,全世界據說不滿百隻。鳳凰有別於孔雀,鳳求凰時展示的是前部,而孔雀開屏是尾部。

世界上真有此吉祥鳥,分享分享一飽眼福!」

另有版本為相同影片搭配文字:

「見過鳳凰嗎?這就是鳳凰,極其珍貴,鳳凰有別於孔雀,鳳求凰時展示的是前部,而孔雀開屏是尾部。世界上真有此吉祥鳥,大家一飽眼福!全世界只剩下30隻鳳凰 在台灣有28隻 日本有兩隻。」以及「這就是鳳凰,據說全世界剩不到20對!極其珍貴!希望帶給看到的人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影片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影片中的鳥類是什麼?

(一)網傳影片為兩段影片串接而成,查核中心以圖反搜,找到西班牙一粉絲專頁Faisanes del mundo(世界雉雞)在2016年8月2日發布的影片。這支影片長約33秒,經比對,這支影片的內容與網傳影片的第二段影片(00:18至01:00秒處)完全相同,但網傳影片是慢動作版本。

根據Faisanes del mundo的影片文字說明,影片中的鳥為「Gran Argus (Argusianus argus)」,此為青鸞的學名。

查核中心進一步檢視,Faisanes del mundo的官方網站,據網站說明,「Faisanes del mundo」是Zoo koki基金會所創立的一個專案,旨在提供雉科鳥類的介紹。專案負責人、網站經營者Iñaki Hernández García是Zoo koki基金會秘書、Zoo koki動植物園的館長,為西班牙的鳥類與攝影愛好者,並著有《世界野稚-實用指南 卷一》(Faisanes del mundo. Guía práctica – Volumen 1)、《世界野稚-實用指南 卷二》(Faisanes del mundo. Guía práctica – Volumen 2)等書。


圖3:經比對,網傳影片與西班牙粉絲專頁Faisanes del mundo在2016年發布的影片內容相同,但為慢動作版本。

(二)台北市立動物園協助檢視影片並表示,影片中的鳥類為青鸞,而青鸞和孔雀都是大型雉科動物,兩者都有長尾羽,加上行走的姿態,許多人會將青鸞誤認為孔雀,但青鸞和孔雀是截然不同的物種。

查核中心同時找到台北市立動物園發布的新聞稿〈青鸞迎春-報喜訊〉,其中指出,青鸞的俗名又稱百眼雉雞、大眼斑雉,並在亞洲一些地區被視為「鳳凰」。

(三)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常務理事丁宗蘇協助檢視影片,表示影片中的鳥類為Great Argus,中文叫青鸞。

綜合以上,網傳影片中的動物為「青鸞」,又稱百眼雉雞、大眼斑雉,在亞洲一些地區被視為「鳳凰」。

爭議點二、傳言影片中的鳥類是否在全世界不滿百隻?

(一)查核中心檢索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網站,該網站在2020年8月評估,青鸞族群總數超過10萬隻,傳言稱「在全世界不滿百隻」與事實不符。

IUCN網站同時指出,青鸞分布於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地,2016年以前青鸞都被評估為「近危物種」(Near Threatened),但研究認為,許多棲地的青鸞的族群數量都在急劇下降,雖然沒有實際數據,但青鸞的棲息地面積正在縮減。因此,推測青鸞總數是以中等速度下降,並在2020年將其評估為「易危物種」(Vulnerable,簡稱為VU),使之名列受威脅物種。

(二)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青鸞主要分布於馬來西亞、蘇門達臘、婆羅洲的熱帶森林,但因近幾十年野外棲地被大規模破壞及盜獵行為,使得青鸞族群數量不斷遞減。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 17版】

一、傳言影片中的鳥類為「青鸞」,又稱百眼雉雞、大眼斑雉,在亞洲一些地區稱為「鳳凰」。

二、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在2020年8月評估,青鸞族群總數超過10萬隻,物種受脅等級為「易危」。傳言宣稱「全世界不滿百隻」與事實不符。

確實有部分地區稱青鸞為鳳凰,但其數量評估超過10萬隻,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青鸞繁殖的時間與過程為何?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三月到五月是青鸞的繁殖季,而影響繁殖季節的主要因素則為降雨狀況。當母青鸞臥巢孵蛋時,公青鸞會在巢邊守護。出生後的青鸞寶寶會跟在媽媽身邊,母青鸞會用翅膀「罩」住青鸞寶寶,好及時躲避天敵。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青鸞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平均壽命約15歲,3歲時達到性成熟,每一窩產下兩顆蛋左右,蛋的直徑約6到6.5公分,受精蛋的孵化時間約需24至26天。

青鸞與孔雀有何不同?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除了羽色、冠羽等型態差異之外,青鸞與孔雀最大的不同就是兩者求偶的方式。

台北市立動物園說,青鸞和孔雀一樣,公鳥吸引母鳥時都會撐起羽毛,凸顯羽毛上的斑點,也就是「眼斑」。而青鸞只有開屏才會露出翅膀飛羽上的「眼斑」,每根飛羽會有十幾顆眼斑,所以又被稱為「百眼雉雞」。發情期的公青鸞,除了大聲鳴叫外,還會圍著母青鸞跺腳繞圈,展翅跳舞熱情地展開追求。而孔雀的「眼斑」則位於尾羽的末端,一根羽毛只有一個眼斑,在繁殖季時就算沒有開屏也能看到眼斑。

參考資料

台北市立動物園〈青鸞迎春-報喜訊〉

IUCN-Great Argus

Faisanes del mundo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