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小孩溺水,倒掛在肩上跑步,救回來了」?

事實查核報告#1399

【錯誤】網傳影片「小孩溺水,倒掛在肩上跑步,救回來了」?
發布日期/2021-12-20 10:24:51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2/20版】

一、網傳影片為救治溺水者之個案事件,專家不建議使用此個案作法來進行溺水救援。

專家解釋,網傳「溺水倒掛式在肩膀上跑步」僅能排除胃部的水,並無法達到心肺復甦之作用,且容易傷及患者頸椎,不是恰當的救援方法,因此,不建議使用此方法。

二、專家建議,民眾若在水岸邊發現溺水者,宜先在自保前提下,將患者救至岸邊,並找人協助聯繫消防單位119。

三、專家建議,溺水者移自岸邊後,宜先擦乾他的身體,評估民眾意識、暢通呼吸道、排除口中異物,再做CPR心肺復甦術、AED程序。救援首要目標是儘快救援送醫,避免延遲急救時間。

傳言稱「溺水倒掛在肩上跑步」並不是恰當的救援方法,因此,為「錯誤」訊息。

圖文版(可左右滑動)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taiwan_factcheckcenter)分享的貼文

背景

通訊軟體流傳一段影片中,影片中民眾將孩童自水中救起,然後將孩童倒掛在後背奔跑,最後對溺水孩童做心臟按摩。

該支影片搭配訊息指出,「小孩溺水,倒掛在肩上跑步,救回來了」


圖1-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網傳影片擷圖

查核

爭議點、傳言影片指稱,「小孩溺水,倒掛在肩上跑步,救回來了」,此作法是否恰當?

查核中心採訪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教育訓練處李聰敏處長、新北市消防局災害搶救科股長張程翔、台灣公眾除顫發展協會理事長徐震宇。

(一)李聰敏說,網傳的倒掛式作法,應該指的是「倒掛控水法」。過去坊間確實會用此法,讓溺水者將水從胃部排出,偶有民眾因此被救起,就以為只要把水排除就可以救援溺水民眾,但倒掛式只能將水從胃部排出,溺水者首先要救援的是恢復心跳,倒掛控水無法恢復民眾心肺功能,且也可能傷及患者頸椎,並不建議民眾這樣做。

李聰敏說,一般民眾若在水岸邊發現溺水者,宜先在自保前提下,將溺水者從水中救至岸邊,並找人協助聯繫消防單位。將溺水者移自岸邊後,先擦乾溺水者身體,評估民眾意識、暢通呼吸道、排除口中異物,再做心肺復甦(CPR)、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程序。另外,要做AED程序前,也須注意溺水者身體應先擦乾。

(二)張程翔說,影片中,民眾將溺水的孩童救起後以倒掛的方式奔跑,再用心肺復甦術,可能是想把水及異物排除,但這並不是恰當的方式。

張程翔表示,救援溺水民眾,很重要的原則是要保護患者的頸椎,影片中倒掛拉著小孩的雙腿,讓孩童雙手頸椎甩動,容易對頸椎造成傷害,不建議民眾這樣做。

張程翔說,若一般民眾在水岸邊遇到溺水民眾,標準原則是「叫、叫、伸、拋、划」。

叫-大聲呼救身邊民眾協助

叫-呼叫救援單位如119

伸-利用身邊能拿到的延伸物,如樹枝、竹竿等救援民眾

拋-將漂浮物如球、瓶、繩拋到溺水民眾附近

划-利用大型浮具划過去救援溺水者,如救生圈、船

張程翔說,民眾看到溺水事件,最重要的原則是要先確保自己的安全,評估水勢,才能進行救援。若貿然跳下水去,反而增加自身風險。而若民眾成功將溺水者救援至岸邊,而消防單位尚未抵達前,宜先評估及確定患者是否有意識、口鼻內是否有異物,再進行CPR、AED等救援。

(三)台灣公眾除顫發展協會理事長徐震宇說,網傳影片當中,揹跑或許有助於排出呼吸道的水,但患者能救活的關鍵是後來的胸外按摩。

徐震宇說,溺水導致心肺功能停止的患者,不一定會出現需要去顫電擊的心律。但是對一般民眾而言,並沒有能力去判斷病人是否是因為單純溺水造成心肺停止,或是先因心臟原因後造成溺水,因此只要病人叫不醒,沒有正常呼吸,除即刻撥打119求救及儘可能取得AED外,即應開始實施心肺復甦(CPR)。但若要對剛救上岸的溺者施行AED急救,也應先在貼上貼片分析前將溺水者身體擦乾。

綜合以上,網傳「溺水倒掛式在肩膀上跑步」僅能排除胃部的水,並無法達到心肺復甦之作用,且容易傷及頸椎,並非是正確的救援方法。

專家建議,救援溺水者最重要的是要讓溺水者恢復心跳,而CPR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讓患者恢復心跳,延長後續救援時間。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2/20版】

一、網傳影片為救治溺水者之個案事件,專家不建議使用此個案作法來進行溺水救援。

專家解釋,網傳「溺水倒掛式在肩膀上跑步」僅能排除胃部的水,並無法達到心肺復甦之作用,且容易傷及患者頸椎,不是恰當的救援方法,因此,不建議使用此方法。

二、專家建議,民眾若在水岸邊發現溺水者,宜先在自保前提下,將患者救至岸邊,並找人協助聯繫消防單位119。

三、專家建議,溺水者移自岸邊後,宜先擦乾他的身體,評估民眾意識、暢通呼吸道、排除口中異物,再做CPR心肺復甦術、AED程序。救援首要目標是儘快救援送醫,避免延遲急救時間。

傳言稱「溺水倒掛在肩上跑步」並不是恰當的救援方法,因此,為「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對溺水者施行CPR時,為何患者會吐水?

李聰敏說,過去電視劇中,常會有溺水者在心肺復甦術(CPR)時,口中吐出水後甦醒的橋段,可能讓民眾誤以為只要將水吐出就能恢復意識。但其實最重要的是要讓溺水者恢復心跳,而CPR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讓患者恢復心跳,延長後續救援時間。

李聰敏說,民眾在溺水狀態時,可能會喝進大量水,或是嗆到讓水進肺部。在CPR按壓過程中,可能會因為過大力、過快,壓擠到胃部,所以才會有民眾吐出水的狀況,但這並非救援首要目標。此外,肺部的浸水狀況,也難以用CPR、倒掛式處理,且也不是首要救援目標。最主要的目標是儘快救援送醫,避免延遲急救。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