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月亮在北極的俄羅斯和加拿大邊界上升到落下大約30 秒,然候遮擋太陽5 秒,然後立即落下。它非常美麗,自然界奇觀,難得一見」?

事實查核報告#1216

【錯誤】網傳影片「月亮在北極的俄羅斯和加拿大邊界上升到落下大約30 秒,然候遮擋太陽5 秒,然後立即落下。它非常美麗,自然界奇觀,難得一見」?
發布日期/2021-09-13 07:09:17

一、網傳影片是一位特效創作者的作品,不是真實影像。

二、網傳影片呈現的天文現象有諸多不合理之處,包括太陽、月亮比例不對,發生月全食的天空地景亮度不對,月面剛上升時的月相不對,且影片中的月球有明顯自轉現象。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流傳一段影片,搭配不同版本的文字宣稱:

「月亮在北极的俄罗斯和加拿大边界上升到落下大约 30 秒,然后遮挡太阳 5 秒,然后立即落下。 它非常美丽,自然界奇观难得一见」

「月亮在北極的俄羅斯和加拿大邊界上升到落下大約30 秒,然候遮擋太陽5 秒,然後立即落下。它非常美麗,自然界奇觀,難得一見….?????????」


圖1:社群平台流傳影片擷圖


圖2:網傳影片畫面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的來源為何?

查核中心以關鍵字檢索,在一個Tik Tok帳號上找到相同影片。


圖3:查核中心在Tik Tok上找到相同影片。

查核中心檢視,此Tik Tok帳號分享了很多特效影片。在同一帳號的Instagram上,此帳號自我介紹是「CG 藝術家」。「CG」意指「電腦圖形(computer graphics)」。

圖4:此帳號的Instagram上自我介紹為「CG Artist」。

查核中心檢視,此帳號上傳的許多影片,有標註「#animation」,意指影片為動畫。


圖5:此帳號在Instagram上傳的影片有標註「#animation」,意指影片為動畫。

他的推特帳號也在2021年5月30日發布與網傳影片相同的影片,指出自己作為影片的創作者,將這支影片以區塊鏈貨幣「NFT」售出。


圖6:相同帳號在推特上發布相同影片,表示自己為創作者,將這支影片以NFT售出。

爭議點二、網傳影片的天文現象是否合理?

(一)查核中心採訪台北市立天文館技佐許晉翊。許晉翊協助檢視影片指出,網傳影片是動畫師做的模擬影片。台北市立天文館的YouTube頻道也曾發布類似的模擬影片,呈現如果月球在國際太空站軌道上運行,這是假設月球大約離地球400公里時,從地球看到的畫面。

許晉翊指出,從地球觀測,月亮不可能如網傳影片顯示般巨大,如果月亮要這麼巨大,會是距離地球大約六、七千公里,但實際上月球距離地球38萬公里。如果月球如影片呈現離地球這麼近,潮汐也會受到極大影響,漲潮造成的海浪高度會是至少20層樓高。

(二)查核中心採訪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氣象局說,網傳影片有諸多不合理之處,首先是日、月面比例不對,在地球上所見之日面與月面,兩者視直徑大小不會差很多。影片中相對於日面,月面大的比例太誇張。

氣象局說,其次,日全食時天空地景的亮度不對。日全食時,僅有日面所在的天空那一小部位是呈現黑色圓狀,天空還是明亮的天藍色,不會如網傳影片全部變成黑夜。

氣象局指出,網傳影片中,月面剛上升時的月相也不對,這時月面亮緣部位太多,應該只有左側邊緣有極細亮緣。此外,影片中月球移動時竟然有自轉現象。因為月球繞地球公轉週期及自轉週期均約為27.3天,所以在地球上只能見月球面向地球的這一面。雖然在一個朔望月中會緩慢左右晃動一次,可週期性地多看到9%的月面,但來回變化很緩慢,影像中月球明顯轉動是錯誤的。

結論

一、網傳影片是一位特效創作者的作品,不是真實影像。

二、網傳影片呈現的天文現象有諸多不合理之處,包括太陽、月亮比例不對,發生月全食的天空地景亮度不對,月面剛上升食的月相不對,且影片中的月球有明顯自轉現象。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臺北天文館 Youtube頻道〈如果月球在國際太空站(ISS)軌道上運行….〉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