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質的「科學」研究 為新冠疫苗謠言加油添火

低品質的「科學」研究 為新冠疫苗謠言加油添火

記者何蕙安/編譯

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推動科學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產出相關研究,儘管很多科學發現有助於人類更好的對抗病毒,但也有一些有缺陷的科學研究被有心人士利用,作為懷疑新冠病毒、反疫苗活動的「證據」。以「科學」之名讓不實訊息變得更有說服力與傳染力。

已有多篇研究方法不嚴謹或解讀有誤的研究,為惡名昭彰的新冠謠言推波助瀾:如5G技術可以傳染新冠病毒、疫苗造成死亡、封城無效、戴口罩對人體有害等。得出這些結論的研究報告都曾通過同儕審查,儘管之後都因為其研究瑕疵被撤回,但已經在網路與真實世界造成災難。

圖文版(可左右滑動)

在〈有瑕疵的科學論為新冠不實訊息加油添〉一文中,哈佛醫學院計算傳染學家邁姆納.馬贊得(Maimuna Majumder)對《法新社》表示,科學報告正在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呈現在大眾的眼前,專家們在向缺乏相關技巧分析與解讀報告的觀眾解讀自己的工作時,「要做得更好」。

「一旦研究報告發布,傷害就無法挽回了。」大西洋委員會數位鑑識研究室研究員艾默森.布魯金(Emerson Brooking)說。

近日,一篇6月底刊登在著名期刊《疫苗》(Vaccines)的高度爭議的疫苗研究,再度將科學研究與不實訊息的問題攤在陽光之下:這篇經過同儕審查的研究,宣稱「新冠疫苗每預防三個人死亡,就要為兩人死亡負責」,被反疫苗人士大肆的宣傳,並有多位科學家為此辭去期刊職位。

刊出錯誤研究 六名科學家為此辭去期刊職務

6月24日,2013年由瑞士出版商MDPI所創立的疫苗專業期刊《疫苗》刊登了一篇標題為「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我們應該重新考慮疫苗政策」。該篇研究報告的結論認為,疫苗每救三個人,就害兩個人死亡。該篇研究報告迅速在社群媒體上流傳。

報告隨後在7月2日被撤回,但截至7月1日,已有將近35萬讀者,而且被有數十萬追蹤者的反疫苗人士力推。


圖1:該篇宣稱疫苗救人同時也害人死亡的論文,目前已經被期刊撤回。

在〈有瑕疵的科學論為新冠不實訊息加油添火〉一文中,《法新社》表示,包括科學家與疫苗批評者Robert Malone在一則推文總結了該篇研究,有上千人轉推他的推文;保守派的名嘴Liz Wheeler在一個影片討論這個研究,表示這篇研究「會讓你目瞪口呆」,這個影片在臉書上有超過25萬次的觀看數。

科學雜誌《科學》(Science)報導,在該篇研究報告刊出後,至少有6位科學家,包括病毒學家Florian Krammer、免疫學家凱蒂.伊娃(Katie Ewer)、期刊的創辦總編輯Ann Arbor等辭去《疫苗》的編輯委員會等職位(其中兩位在報告撤回後復職)。伊娃本身是AZ疫苗研發團隊的成員。

「這篇研究報告誤用數據,因為他把所有疫苗後死亡的案例都當作是疫苗造成的」伊娃回覆《科學》的郵件中表示,「這篇研究現在被反疫苗與新冠病毒否認者當作新冠疫苗不安全的證據,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特別是這是一個疫苗專門的期刊。」


圖2:擔任《疫苗》編輯委員會成員的免疫學家凱蒂.伊娃(Katie Ewer),在爭議論文刊出後宣布辭去職位,表示對於該論文得以通過同儕審查感到不可置信/擷自推特

此外,這篇高度爭議的研究報告沒有人與疫苗、病毒或傳染病有關,包括物理學家、數據科學家與臨床心理學家。這篇報告雖然有經過三人同儕審查,但其中兩人匿名,最後一位是生物化學家。

新冠疫情改變了科學研究報告出版

「學術界在2020年見證了一起新冠研究的洪災,改變了科學與研究報告出版。」英國期刊《自然》(Nature)在去年底的報導中指出,以Elsevier’s journal為例,2020年2月至5月的出版數跟2019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58%(增27萬篇);健康醫學類論文的增幅達92%。

Dimenions資料庫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該資料庫共收有56.9萬篇新冠相關的論文,來自全球198個國家共2.8萬個組織。

「預印本數量大幅增加」是《自然》觀察到的重大改變之一。所謂的預印本(Preprint),是指未經過同儕審查(Peer-reviewed)的報告。截至2020年底,有超過3萬篇的新冠研究預印本,占新冠研究報告總數的17%-30%(隨不同資料庫而異),Dimenions的資料庫顯示,新冠的預印本就佔了全年預印的十分之一。

數據新聞網站《358》(Five Thirty Eight)〈在大傳染病期間,科學怎麼超越同儕審查》中提供了另個驚人對比:論文預印網站bioRxiv與medRxiv創辦人表示,在疫情的前十個月,bioRxiv與medRxiv共收到了超過1萬篇報告;而在2015-2016的茲卡病毒時,bioRxic只有78篇。

預印本的兩難

在疫情期間,未經同儕審查就提前發布的預印本(Preprint)大量問世,當中一些品質欠佳的預印本被有心人士用來傳播。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曾查證了多則涉及預印本的查核報告,如「印度科學家證實並冠病毒是中國人工合成的生化武器」、「尼古丁可能有助降低新冠感染風險」、「研究指美國才是新冠源頭」等傳言。

「疫情前,對於低品質科學預先發布,我比較沒那麼擔心;但現在,每天都有人在讀這些預印本,媒體也在以比2020年前還要快很多的速度在報導他們。」哈佛醫學院計算傳染學家邁姆納.馬贊得(Maimuna Majumder)說,「這代表一旦『惡科學』發布,且如果夠聳動的話,就會快速改變某個特定主題的論述。」

對了對抗此一問題,麻省理工學院Press與柏克萊大學公衛學院發布了新的期刊《快速審查:新冠病毒》(Rapid Review: COVID-19),專注審查那些被過度宣傳的新冠預印本,破解錯誤的研究報告。

儘管預印本腹背受敵,專家仍提醒,預印本有其重要價值。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總編輯艾瑞克.羅賓(Eric Rubin)向《358》表示,生命科學類的研究通常至少6個月的時間審查,但疫情期間,醫生們需要最新資訊來進行攸關生命的重要決定。如疫情初期關於低劑量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可能減低新冠病患死亡率的發現,最早就是出現在預印本報告。

「若在過去,這個研究會在8個月後才刊登在新英格蘭期刊上。」羅賓表示,但預印本的機制使其有機會早點讓醫生們得知這個救命資訊。

同儕審查不代表品質保證

值得注意的是,預印本不代表品質不佳,而經過同儕審查的研究報告,也不是品質保證。例如前面所述關於疫苗安全性的研究。

「新冠期間我們看到很多不實訊息與許多報告被撤回...『高品質』的同儕審查研究也可能跟預印本一樣有瑕疵。」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學術溝通實驗室(scholarly communications lab)的研究者愛麗絲.福麗艾克(Alice Fleerackers)接受《358》採訪時說。

根據研究報告撤回追蹤網站Retraction Watch的數據,截至8月10日,共有132篇報告被撤回,包括權威的《刺胳針》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都曾經撤回有關新冠病毒的報告,

例如荒誕的「5G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的說法,反疫苗人士也曾拿著一篇號稱經過同儕審查的研究「背書」;儘管該篇研究隨後被撤回,但已經造成了破壞性的影響力。以鑑定科學論文著名的荷蘭科學家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稱為是「2020年最差報告」,品質差勁到「她看了下巴都掉了下來」。


圖3:刊登極具爭議的5G研究報告的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Regulators and Homeostatic Agents表示,經過調查,發現該篇宣稱5G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的論文有操控同儕審查過程的證據,決定予以撤回。

另外,多次發佈錯誤文章的右翼網站「Gateway Pundit」,今年稍早也報導「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戴口罩對於減緩新冠病毒傳播是『無效且對人體有害的』」,該文章在社群平台上以連結或是擷圖的形式被分享了數萬次。

Gateway Pundit引用的這篇標題為〈新冠病毒年代的口罩:一個公衛假說〉的研究,在出版後已被《醫學假說》(Medical Hypotheses)期刊給撤回。《醫學假說》表示,該篇研究報告選擇性的引用資料,而且含有「未經證實」的數據。

有關新冠的不實訊息都可能造成現實世界的傷害。現在在各國緊鑼密鼓推動疫苗接種之際,關於「研究指疫苗每救三人、就殺了兩人」的錯誤說法可能會加深疫苗猶豫,進而導致染疫與死亡風險。美國公衛專家佛奇博士7月初曾,美國近月來超過99%的新冠死者都沒有接種疫苗。

首圖:達志影像

推薦閱讀

【2021年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黃俊儒與陳璽尹:揭露科學、科學新聞、不實訊息的三角關係 用科學素養回應科學新聞的難題〉2021.08.06

【錯誤】網傳「印度權威科學家證實:類似愛滋病病毒植入新型冠狀病毒,懷疑是中國人工合成的生化武器」?〉2020.02.10

參考資料

AFP <Flawed scientific papers fueling Covid-19 misinformation> 2021.07.30

FiveThirtyEight<How Science Moved Beyond Peer Review During The Pandemic

>2021.07.08

nature <How a torrent of COVID science changed research publishing- in seven charts> 2020.12.16

Retraction Watch <Paper blaming COVID-19 on 5G technology withdrawn> 2020.07.26

Science Integrity Digest <Worst paper of 2020? 5G and Coronavirus induction> 2020.07.23

Retractuin Watch- Retracted coronavirus (COVID-19) 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