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照片「這輩子也許從未看過的動物出現越南深山,名叫羊狐」?
【錯誤】網傳照片「這輩子也許從未看過的動物出現越南深山,名叫羊狐」?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7/29 版】
一、網傳照片的原始出處為藝術家Calyn McLeod 在 2014年創作的生物藝術娃娃,照片中的動物是想像出的生物,並不是真實存在的生物。
二、專家指出,網傳照片中的動物之外觀,有太多矛盾、不合理之處,並不是現實生物會有的樣子。
三、網傳照片在2017年及2019年間均曾流傳,並被稱為「尼泊爾的Haiku Bird」,已被國外查核組織查證為不實訊息。
因此,傳言將藝術家想像、創作的娃娃稱為「越南深山的羊狐」,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指稱:
「這輩子也許末看過的動物出現在越南深山 被入山者拍攝到非常珍貴的叫>羊狐< ?」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照片的原始出處為何?是否為真實存在的生物?
(一)查核中心透過yandex.com網站以圖反搜,發現許多與傳言相同或類似的圖片,且部分圖片印有浮水印「CMWyvern」。
(二)查核記者以「CMWyvern」為關鍵字檢索,找到藝術家Calyn McLeod建置的網站「Fruit-Bat-Phoenix」。在網站作品頁面中,也可找到與網傳圖片相同的照片。
圖3:Fruit-Bat-Phoenix 網站擷圖
根據作品說明,網傳照片為Calyn McLeod的2014年的藝術創作,作品名稱為「Cloud Antelope」(雲羚羊),是Calyn McLeod「想像」出來的生物。說明同時指出,雲羚羊是可以擺姿勢的生物藝術娃娃,頭部和腿部由聚合物黏土雕刻而成,而身體的其餘部分則是柔軟的,並構建在金屬絲骨架上;也運用手繪,且將合成毛皮縫製在身體上並保持柔軟。
作品說明同時提及,Calyn McLeod注意到,在她為作品加上浮水印前,已有網友挪用她的作品,有些挪用將之稱為寶可夢或是經修圖的狗。Calyn McLeod表示,她不樂見此創作被用於騙取點閱,並希望網友分享照片時,提及 Fruit-Bat-Phoenix ,且不要分享無浮水印或浮水印為「CMWyvern」的照片。
(三)查核記者檢視Calyn McLeod在「Fruit-Bat-Phoenix」網站上的自介、問答頁面,以及她的Instagram帳號。
Calyn McLeod是一個喜歡創作生物雕塑的藝術家,現居於美國馬里蘭州,她曾使用「CMWyvern」為藝名,但因為這個藝名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好拼音與發音,因此她在 2019 年秋季更名為「Fruit-Bat-Phoenix」,這個名字來自「果幅」與「鳳凰」的結合。
Calyn McLeod 熱愛幻想和自然,她的作品大多是結合兩種以上的動物,且通常是真實與幻想動物的結合。查核中心檢視她的作品,多以奇特的生物為主題,並有鮮豔美麗的毛髮與外觀。
Calyn McLeod 除了創作,也販售她所創作的娃娃,同時接受客戶委託創作,例如「雲羚羊」就曾在2018年受託復刻,而復刻版的照片也被發布於Instagram上。
圖4:「Fruit-Bat-Phoenix」作品擷圖。
綜合以上,網傳照片的原始出處為藝術家Calyn McLeod在2014年創作的生物藝術娃娃,照片中的物體是Calyn McLeod想像出來的,並不是真實存在的生物。
爭議點二、對於網傳圖片中的「羊狐」,專家的看法為何?為何肯定不存在於真實世界?
(一)查核中心採訪臺灣師範大學生科院教授林思民。林思民協助檢視網傳照片後表示,網傳照片中的生物,像是把類似狐狸的食肉目動物的身體,加在小型鹿或羊等草食性動物身上。
林思民說明,角跟蹄是鹿或羊的特徵。現有生存在世界上的草食性動物的角可略分為五種,第一種是鹿的實角,內為實心,每年重新生長;第二種為牛角、羊角的洞角,內部中空,而第一種與第二種均為鯨偶蹄類動物角。第三種為長頸鹿的皮骨角,內部為軟骨硬化而成,外層包附毛皮;第四種則為叉角羚的角;犀牛角是哺乳類的第五種角,由大量的角蛋白聚合而成。野生哺乳動物的角表現都很粗糙,在沒有打磨的情形下,不會像網傳照片中的生物那樣光滑、光亮。
林思民同時指出,網傳照片中的生物另一不合理之處是藍色的毛髮,已知的哺乳類中沒有藍色毛髮,僅有少數靈長類有藍色的臉、藍色的睪丸等,但都是小面積的藍色,沒有像網傳照片這樣一大片藍色。
(二)查核中心採訪生物老師、泛科學與《國語日報》專欄作家曾文宣。曾文宣協助檢視網傳照片以及Calyn McLeod發布於Instagram的照片,網傳照片中的動物之外觀有太多矛盾與衝突,不可能存於真實世界。
曾文宣針對此動物的外觀一一分析。他表示,牙齒是判斷哺乳動物生態棲位的重要特徵,但網傳照片看不出動物的牙齒,只能從其它部分來分析。網傳照片中的動物有蹄,四肢細長,表示牠善於奔跑,這比較像是獵物、植食性動物的特徵,但對草食動物來說,牠的體態過於細瘦,沒有足夠的消化道來消化草料;如果說牠是肉食動物,牠身上又沒有肌肉、利爪、尖牙等可用來狩獵的武器,這是第一個矛盾。雖然說牠的四肢適合跑步,但牠的尾巴比例以牠的體型來說太大,並不適合奔跑,這是第二個矛盾。
曾文宣進一步說,這個動物的口裂(嘴巴的開度)沒有到眼下,這是哺乳類特徵,牠的鼻孔看起來很暢通,鼻腔進氣有效率,適合跑步,這是草食性動物的特徵,但牠的臉很短,臉頰沒有足夠咀嚼草料的肌肉,嘴巴裡也沒有足夠空間容納用來磨碎草料、如洗衣板般的臼齒,因此牠的小臉也顯得很不合理。
曾文宣說,網傳照片中的動物沒有外耳殼,而目前已知的所有哺乳類動物,除非是鯨豚、海豹等,十分適應海下環境且需要游泳的動物,否則陸生哺乳類動物均有外耳殼。
曾文宣接著分析該動物的毛皮,傳言稱此動物生活在越南山上,網傳照片的背景也是山區,但牠的毛色很白,這樣的毛色通常會出現在雪地而不是山區,否則太容易被天敵或獵物看見。牠的毛髮長得很厚長,符合在寒冷地區動物的特徵,但四肢與臉部這種血流較多、需要保暖的部位卻沒有毛髮,這也是一個衝突之處。
曾文宣指出,這個動物的身上有不明的藍色圓塊,且圓塊長在不顯眼之處,不像是用來溝通、示警或求偶,但藍色在自然界中很罕見,需要花很大的成本來演化,花了這麼大的成本卻長在這麼不顯眼的地方,又不知道有何作用,並不符合自然界演化的邏輯。
曾文宣說,至於頭上的角,不是肉食性動物會有的特徵,因為角太重,對肉食性動物來說太浪費能量。此外,羚羊等牛科動物的角是角質所構成,角上會有一環一環的紋路,但網傳照片看不出這樣的特徵;並且在演化上,角質要加入色素很不容易,一對藍色的角顯得十分不必要。
曾文宣總結,雖然科學家致力於發現更多新種、增添生物多樣性,但是同一環境中的動物,或是同一生態棲位的動物,其身體結構與外觀會演化出相似的模式,僅在細部有所不同,這是動物長年適應環境之下所導致的,所以科學家可以從動物外觀反推一個物種可能的生活習性及棲地環境。然而網傳照片中的動物之外觀卻有太多矛盾之處,把牠放在哪個環境都不對,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一看就能知道這個動物不是現實中的動物。
爭議點三、網傳照片的流傳程度為何?是否有其它版本傳言?
查核中心透過以圖反搜及Google Fact Check Tool,找到查核組織《Snopes》、《You Turn》、《BOOM》針對網傳照片發布的查核報告,並確認網傳照片中的動物是幻想的藝術,並不是真實動物。
根據上述查核報告,網傳照片曾在2019年4月間,以英語或孟加拉語在社群平台上流傳,而當時流傳的版本稱網傳照片為「尼泊爾的Haiku Bird」、「世界上真實且危險的20種生物之一」。《BOOM》的報告更指出,傳言早在2017年,就曾在通訊群組WhatsApp間流傳。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7/29 版】
一、網傳照片的原始出處為藝術家Calyn McLeod 在 2014年創作的生物藝術娃娃,照片中的動物是想像出的生物,並不是真實存在的生物。
二、專家指出,網傳照片中的動物之外觀,有太多矛盾、不合理之處,並不是現實生物會有的樣子。
三、網傳照片在2017年及2019年間均曾流傳,並被稱為「尼泊爾的Haiku Bird」,已被國外查核組織查證為不實訊息。
因此,傳言將藝術家想像、創作的娃娃稱為「越南深山的羊狐」,為「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曾文宣表示,網傳照片中的動物對科學家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外觀,然而,近年發表的中大型哺乳類動物新種都是「隱蔽種」,除非在深海,否則人類所及之處,要發現外觀全新的中大型哺乳類動物,可能性極低。
曾文宣說明,所謂「隱蔽種」是指,過去因為外觀相似被認為是同一物種的動物,雖著分子技術的發展,被確定為二或多種動物。例如過去人們以為全世界只有一種長頸鹿,但經過基因鑑定被發現長頸鹿能分成四種;又例如2021年初,墨西哥灣的萊斯鯨才被確認不是布氏鯨,而是一種全新的物種。
曾文宣說,最近一次科學家發現全新外觀的中大型哺乳類,已經是1993年的的事了,當時被確認為新種的物種是中南大羚,這是一種生活在越南偏遠山區的瀕危動物,當地人可能覺得習以為常,在市場出售,被科學家發現。雖然說中南大羚並不是隱蔽種,牠的外觀特徵仍是符合該環境的需求以及該動物的生態棲位。
參考資料
Snopes〈Is the ‘Haiku Bird’ a Real Creature?〉
You Turn〈சமூக வலைதளங்களில் பரவும் அதிசய உயிரினங்களின் படங்கள் பற்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