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健保局發文,從110年6月28日起,限制年度就醫次數,一年超過30次,就要自費」?

【錯誤】網傳「健保局發文,從110年6月28日起,限制年度就醫次數,一年超過30次,就要自費」?

事實查核報告#1076
網傳「健保局發文,從110年6月28日起,限制年度就醫次數,一年超過30次,就要自費」?
發布日期/2021年7月4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7/4版】

一、網傳的函文為「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西醫基層醫療服務審查執行會」行文給分會,提醒針對高診次民眾,醫師應協助了解就醫原因,並給予輔導,並不是限制患者就醫。

二、健保署表示,目前健保政策並未設定民眾就醫次數上限,也不會限制民眾就醫。針對高就診次數患者,也並未要求就醫自費。

傳言稱「健保局發文給診所,限制看診次數,民眾要自費」,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通訊軟體及社群平台自7月初起流傳訊息指稱:「你不可不知的健保權益!健保局已發文:從110年6月28日起,19至65歲民眾,年度看診次數限制為30次;65以上,年度看診次數限制為40次;年度住院次數限制為15次。如果您的健保一年看診次數(無論是看中醫、牙醫、眼科、各項醫事檢查)超過30次,之後健保局不會支付給醫院診所健保費用,醫院診所會要求病患自費。

每人所繳健保費用未減少,但個人平均一個月只能看診兩次。所以建議大家必須保留一些看病次數,一旦有大病時可以使用。健保局並沒有公告人民周知,只是發文給醫院診所即刻實施。

所以上半年如果看診已超過30次者,下半年之後請注意!」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3: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搭配函文,傳言稱「健保局已發文:從110年6月28日起....設定年度就診次數限制,超過次數,健保局不會支付,民眾要自費」,是否屬實?此函文內容為何?

(一)查核中心檢視傳言所附函文,發函者為「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西醫基層醫療服務審查執行會」,受文對象為「西醫基層醫療服務審查執行會各分會」。可知,發函單位並非健保署。

查核中心檢視此函文的主旨為「有關保險對象『就醫次數或醫療費用過高』的輔導措施案,建議可由分區專業評估是否抽審」。函文說明指出,健保署在110年3月26日針對就醫次數過高個案輔導措施說明,保險對象19至64歲,且年就醫次數大於等於30次者;65歲以上且年就醫大於等於40次者,或年度住院促數達15次者,保險對象就醫時,提供醫療服務的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於取健保卡號時,會出現即時訊息文字『當年度就醫次數已達OO次,請協助瞭解原因及輔導民眾正確就醫』」

因此,傳言所附函文,並無
限制民眾就醫等文意,而是轉知西醫基層醫療服務審查執行會各分會,針對高診次民眾,醫療院所應瞭解民眾就醫原因,並輔導高就診次數的民眾正確就醫。

(二)查核中心7月4日採訪醫師公會全聯會。醫師公會全聯會主任秘書林忠劭表示,網傳函文確實為醫師公會全聯會發出,但傳言內容卻曲解函文意涵。

林忠劭表示,全聯會發出網傳的這張函文,發文對象並非民眾,而是全聯會的西醫基層醫療服務審查執行會各分會。用意是提醒分會,健保署有相關規定,希望基層醫師若看診時,發現民眾就醫次數明顯偏高,是否有協助輔導,幫助民眾更正確使用醫療資源。若基層醫師沒有處理,分會可評估是否抽審,來檢視基層院所的服務內容。

林忠劭表示,健保署的訊息提醒
系統是指,當民眾就醫超過一定次數,醫師插健保卡後,系統會跳出訊息,提醒醫師要瞭解民眾頻繁就醫的原因,並提供相關協助。但絕對不可能限制民眾就醫,傳言內容搭配全聯會公文流傳,是錯誤推論。

林忠劭說,他從未聽過健保署限制民眾就醫次數,因為就醫是民眾權利,健保運作有「健保會」監督,「健保會」有很多民間代表,不可能通過「限制民眾就醫」這種方案。

(三)查核中心採訪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韓佩軒。她表示,健保署並無限制民眾看診超過多少次就不能就醫,如果民眾就醫次數偏高,也不會因此就要求要自費看診,網傳說法錯誤。

綜合以上,傳言所附函文與健保署限制民眾就醫無關,健保署也沒有限制民眾就醫次數的政策。傳言稱「健保局發文給診所,民眾超過規定就診次數,要自費」,為錯誤訊息。

爭議點二、在現行健保制度中,健保署如何處置高診次就醫的民眾?

(一)韓佩軒表示,台灣民眾每年平均就診次數約15次,針對高診次民眾例來都有相關輔導措施,在醫療端也會有訊息提醒,希望醫療院所如果發現民眾就醫次數明顯高於平均值時,應協助瞭解原因,並給病人支持和幫忙。

韓佩軒說,除了一部份是避免醫療浪費外,也希望給民眾更好的醫療服務和品質。但無論如何,就算民眾就醫次數偏高,也不會限制民眾後續就醫。

(二)查核中心諮詢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她表示,網傳函文提及的民眾就醫次數額度,是一種預警的措施,當醫師發現民眾就醫超過一定額度,應注意,並提供協助。

滕西華說,民眾就醫次數高於平均,也不代表民眾就不能看病,且健保不可能限制民眾就醫,健保法也沒有相關規定。

滕西華說,針對民眾就醫次數高於平均,除了「浪費」這種解釋外,更應該關注高就診次數病人常有特殊狀況和需求,如特殊疾病診斷前常需頻繁就醫,甚至在不同科別流連;或民眾有難解的疼痛問題,或有精神方面的慮病症等,造成就醫次數偏高。

滕西華說,臨床端的警示系統可以提醒醫師注意民眾的需求,瞭解民眾是否有就醫的困難、是否診斷面臨困境,應給予衛教並評估提供轉診、整合醫療的服務,避免過度醫療,協助病患正確就醫,得到更好而合理的醫療服務。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7/4版】

一、網傳的函文為「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西醫基層醫療服務審查執行會」行文給分會,提醒針對高診次民眾,醫師應協助了解就醫原因,並給予輔導,並不是限制患者就醫。

二、健保署表示,目前健保政策並未設定民眾就醫次數上限,也不會限制民眾就醫。針對高就診次數患者,也並未要求就醫自費。

傳言稱「健保局發文給診所,限制看診次數,民眾要自費」,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