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生活

【部分錯誤】網傳「建議在家中放可樂,萬一家中不幸發生火災時,與其浪費時間去取水,倒不如使用一瓶可樂」?

事實查核報告#1056

【部分錯誤】網傳「建議在家中放可樂,萬一家中不幸發生火災時,與其浪費時間去取水,倒不如使用一瓶可樂」?
發布日期/2021-06-25 08:56:2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5版】

一、消防專家表示,可樂搖晃後,碳酸水產生氣泡與二氧化碳,會產生壓力,進而噴射氣泡、二氧化碳與水等,原理上,確實能達到冷卻與窒息的滅火效果。

二、消防專家表示,可樂在原理上雖可滅火,但其噴射方向不易控制、容量小及噴射距離近,人需很靠近火源,反而增加傷害風險,也不適用於油鍋、電器等火災。若為消防安全,建議家裡應放置滅火器。

可樂雖有滅火效果,但有諸多使用限制,火災現場應使用滅火器為主,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通訊軟體、社群平台近期流傳影片,影片內容為消防員搖晃可樂後,噴射火源,將火撲滅。

影片搭配訊息稱:「香港消防員建議在家裡長期放一瓶可口可樂。萬一家中不幸發生火災時,與其浪費時間去取水,倒不如使用一瓶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訣竅很簡單,只需開蓋,用拇指塞住瓶口然後搖動瓶中的可口可樂,直接嘖射到火焰的底部, 幾秒鐘後就可以快速控制火勢。此視頻是消防員給大家進行的示範。」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中「可樂滅火」的原理為何?

(一)查核中心採訪高雄市政府消防局股長、《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的作者蔡宗翰。

他表示,網傳影片中提到的可樂確實有滅火效果。一般水能滅火,可樂類的碳酸飲料原料含水,基本上都有滅火效果。且碳酸飲料滅火的效果比水稍強,原理是碳酸飲料含二氧化碳,噴射到火上,能覆蓋住可燃物表面,能阻絕燃燒,這是滅火方式的「窒息法」。此外,碳酸飲料搖晃後,能形成泡沫與氣壓推力,有冷卻滅火的效果,這就是滅火方式的「冷卻法」。

(二)查核中心採訪消防署火災預防組。消防署表示,滅火方法可以歸納為:窒息法、冷卻法、拆除法、抑制法。窒息法就是隔絕氧氣、冷卻法是減少熱能,兩者的原理都是隔絕燃燒所需要的條件。拆除法是除去可燃物品、抑制法則是破壞燃燒的連鎖反應。

消防署表示,可樂成分為碳酸水、白糖、色素、酸度調節劑、咖啡因及其他調味劑。搖晃後瓶中碳酸水產生氣泡與二氧化碳,會產生壓力,進而噴射氣泡、二氧化碳與水等,確實能達到冷卻與窒息的滅火效果。

爭議點二、碰到火災時,民眾在哪些情況可使用「碳酸飲料,如可樂、汽水等」滅火?在哪些情況並不適用?

蔡宗翰表示,可樂確實有滅火效果,但運用上有很多操作限制。如可樂罐很難瞄準火源,方向不夠集中,無法精準滅火。此外,可樂容量也有限,發生火災時,身邊也佷難一下子取得大量可樂。可樂也不是民眾隨身攜帶的物品,不需要為了消防安全,特別放可樂在家中。

蔡宗翰表示,二氧化碳在開放空間,無法持續覆蓋在可燃物表面,達成窒息效果。可樂滅火的方法,只能用於木製品、紙纖維、棉、布等引燃的小範圍、短時間火勢。不適合用在油鍋、電器、電線走火的火災,可能會引起導電甚至爆炸。

蔡宗翰建議,如果民眾遇到適用的小範圍起火狀況,而剛好身邊又有可樂時,或許可以試試看,但建議滅火還是要用滅火器為主。遇到火災時,民眾應該優先逃生、撥打119,不需要特別跑去搬可樂,反而造成自身危險。

消防署表示,可樂搖晃噴射起火點,雖然原理上可以滅火,但其噴射方向不易控制、容量小及噴射距離近,人需很靠近火源,反而增加傷害的風險。可樂、水等滅火方式,主要是用於紙類、木製品等起火原因,不能用於電線走火等火災。

因此,不建議民眾在火災現場使用可樂滅火,應該儘速逃生或是使用滅火器滅火。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5版】

一、消防專家表示,可樂搖晃後,碳酸水產生氣泡與二氧化碳,會產生壓力,進而噴射氣泡、二氧化碳與水等,原理上,確實能達到冷卻與窒息的滅火效果。

二、消防專家表示,可樂在原理上雖可滅火,但其噴射方向不易控制、容量小及噴射距離近,人需很靠近火源,反而增加傷害風險,也不適用於油鍋、電器等火災。若為消防安全,建議家裡應放置滅火器。

可樂雖有滅火效果,但有諸多使用限制,火災現場應使用滅火器為主,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