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影片教學「關閉Letter Sealing(點對點加密)、拒絕外部應用程式存取、不允許提供使用資料,以保護個人資訊」?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教學「關閉Letter Sealing(點對點加密)、拒絕外部應用程式存取、不允許提供使用資料,以保護個人資訊」?

事實查核報告#1055
網傳影片教學「關閉Letter Sealing(點對點加密)、拒絕外部應用程式存取、不允許提供使用資料,以保護個人資訊」?
發布日期/2021年6月25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5版】

一、專家表示,勾選「點對點加密」功能,只有聊天雙方才能解密看到內容,包括LINE公司、外部檢調單位等,都無法查閱「點對點加密的內容」。

影片建議民眾關閉「點對點加密」功能,反而達不到訊息保護效果。

二、影片建議「拒絕外部應用程式」、不允許「提供使用資料」,確實能保護個人資訊,但同時無法使用部分LINE提供的功能。

三、LINE會提供台灣執法單位犯罪偵查協助,但是會透過法院嚴格審查所核發的搜索票與企業內部規範,並不會任意提供用戶資料。

四、專家呼籲,民眾使用社群媒體應多了解不同功能代表什麼意義,社群媒體也應加強自身的社會責任,讓功能說明透明化,提供民眾清楚理解,並自由選擇。

影片建議關閉「點對點加密」功能,無法達到訊息保護效果。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本報告僅針對影片提到的功能進行查核。其他內容並不在查核報告範圍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自2021年6月8日流傳一段影片,影片內容為講解通訊軟體line操作設定教學,並搭配訊息指稱:「現在政府會入侵你的Line,按影片操作就不會被入侵 監聽、監控。」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影片內容為何?

查核中心檢視影片,影片內容中引導民眾至通訊軟體「LINE」中的「隱私權設定」,並將「Letter Sealing」關閉。此外,影片建議民眾,在「外部應用程式存取」選項中,一律按「拒絕」。影片建議民眾,在「提供使用資料」中,包括「聊天室訊息」、「通知型訊息」、「LINEBeacon」 一律不能打勾。

爭議點二、網傳影片教民眾「關閉點對點加密,能保護個人資訊」,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採訪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他表示,影片中每個操作代表不同功能,如影片中提到的「Letter Sealing」,指的是「點對點加密」。用戶在傳送訊息是透過封包傳送,使用點對點加密時,代表透過封包傳送的訊息是加密的,只有傳到對方手機端(end point)時,才會將訊息解密,此功能對於民眾傳送訊息是有一定保護。但影片中,要求民眾關閉「Letter Sealing」,反而不會達到保護用戶資料的效果。

林宗男說,在使用社群媒體時,建議民眾可以了解不同功能代表的意義,再進一步選擇是否允許或拒絕。

(二)查核中心採訪LINE公司。LINE公司表示,「Letter Sealing」指的是「點對點加密」,以保護用戶內容,包括文字訊息、位置資訊、1對1語音、視訊通話等。有此功能時,僅有聊天雙方才能看到內容,而Line公司或外部單位都無法看到「使用點對點加密的內容」。目前群組不適用此功能。

LINE公司表示,民眾若按照影片建議,關閉「點對點加密」功能,反而無法達到訊息保護的功能,也不建議民眾這樣做。此外,LINE配合檢調單位要求提供通訊內容時,僅限於用戶「主動關閉 Letter Sealing」 之未加密對話,不會提供加密對話。

綜合以上,通訊軟體LINE中「點對點加密」功能,以訊息加密保護民眾傳送訊息隱私。網傳影片要民眾「關閉點對點加密功能」,反而無法達到保護聊天訊息的效果。

爭議點三、在何種情況下,執法單位能夠調閱到LINE的個人資料?

(一)查核中心採訪科技法律相關專家廖淑君,她表示,政府機關於犯罪調查之緣故,有必要請企業提供資料或是進行監聽等行為,必須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以電信公司為例,當檢調有調查需求,需要電信公司提供相關通訊紀錄、監聽通訊內容,需要依照通訊保障監察法規定,須有明確的對象、案由、時間等,依一定程序 ,向法院取得監聽票。

建議民眾可於使用APP時,多加注意APP之設定所代表的意義,以維護個人資料與隱私安全。同時,也建議APP業者可考量自企業社會責任之角度,以白話、易懂之文字,向使用者說明APP之設定及其意義、以及相關的個人資料保護措施等

(二)LINE表示,LINE會提供台灣執法單位犯罪偵查協助,透過法院嚴格審查所核發的搜索票與企業內部規範及流程,配合執法單位追緝重大犯罪。

當 LINE 回覆執法機關時,並不會提供執法機關沒有申請或與調查無關的用戶資料,且會嚴格限制調閱之資料僅能用於相關偵查。此外,針對可調閱之資料類型,除用戶之註冊資訊外,通訊歷程紀錄是指訊息傳遞的 IP 與時間戳資訊。

至於通訊內容,僅限於用戶「主動關閉 Letter Sealing」 之未加密對話如是加密對話,則無法提供。

(三)林宗男表示,通常像line這類的通訊公司,會配合執法單位的要求,提供相關資料,但會有一定的調閱政策,像是法院的搜索書面文件等,是有一定程序,通常並不會隨意配合政府提供資料。

爭議點四、網傳影片教民眾設定「拒絕外部應用程式」、「提供使用資料」設定中,不要勾選同意,以保護個人資訊,是否屬實?

LINE公司說明,「外部應用程式」指的是,提供非LINE公司應用程式所提供的服務,外部應用程式可能會要求存取用戶的個人檔案,用戶可以自由設定允許或是拒絕;而用戶個人檔案就是「個人簡介」,指的僅是LINE帳號中設定的顯示名稱、個人圖片、狀態消息,沒有包含用戶的「對話內容」與「好友名單」。當民眾選擇使用外部應用程式時,即使勾選「允許」,也不會分享自己的對話和好友名單。

LINE公司說,在「提供使用資料」設定中,有四個選項包括「聊天室資訊」、「允許LINE取得位置資訊」、「LINE通知型訊息」、「LINEBeacon」,若勾選允許,Line使用用戶將提供聊天室內的「貼圖」、「濾鏡」,但不包括聊天內容,也會提供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藍牙、GPS發送器(Line beacon),並允許收到銀行、商家到貨等通知訊息。

綜合以上,影片建議「拒絕外部應用程式」、不允許「提供使用資料」,確實能夠保護個人資訊,但同時無法使用部分LINE提供的功能。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5版】

一、專家表示,勾選「點對點加密」功能,只有聊天雙方才能解密看到內容,包括LINE公司、外部檢調單位等,都無法查閱「點對點加密的內容」。

影片建議民眾關閉「點對點加密」功能,反而達不到訊息保護效果。

二、影片建議「拒絕外部應用程式」、不允許「提供使用資料」,確實能保護個人資訊,但同時無法使用部分LINE提供的功能。

三、LINE會提供台灣執法單位犯罪偵查協助但是會透過法院嚴格審查所核發的搜索票與企業內部規範,並不會任意提供用戶資料。

四、專家呼籲,民眾使用社群媒體應多了解不同功能代表什麼意義,社群媒體也應加強自身的社會責任,讓功能說明透明化,提供民眾清楚理解,並自由選擇。

影片建議關閉「點對點加密」功能,無法達到訊息保護效果。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本報告僅針對影片提到的功能進行查核。其他內容並不在查核報告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