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疫苗猶豫 夾雜對科學、政治認同的徬徨與疑慮

香港的疫苗猶豫 夾雜對科學、政治認同的徬徨與疑慮

記者何蕙安/報導

在香港,疫苗猶豫的問題不只是關於科學,還牽涉了歷史、認同與政治。出於港府與中國政府的不信任,香港網路世界持續出現關於中國科興疫苗的不實訊息,加上媒體對於不良反應的誤導性報導、和緩的疫情,皆使得已經低迷的疫苗接種意願,進一步疲軟,形成惡性迴圈。

不實訊息研究機構《First Draft》近日發布研究報告,探討香港嚴峻的疫苗猶豫挑戰。報告指出,如果香港政府想要達成其制定的「2021年底接種率70%」的目標,必須要仔細解析不實訊息的種類,了解人們最根本的顧慮,才有可能改善其公衛宣傳與疫苗接種。

「就跟香港的殖民地歷史一樣,香港有分別來自東方與西方的新冠疫苗選項。」報告作者、《First Draft》澳洲分社編輯Esther Chan指出。香港在今年2月26日開始接種中國研發與生產的科興疫苗(Sinovac),隨後美國輝瑞與德國BioNTech合作的疫苗(香港稱「復必泰疫苗」,本文稱「輝瑞BNT疫苗」)也在3月10日加入接種行列。目前香港共有這兩種疫苗。

不過,儘管香港市民接種免費,且供應充足,但在有750萬人口的香港,疫苗接種意願持續偏低。根據港府的數據,截至5月24日,香港已接種217.5萬劑,共有126.7萬市民至少接種第一劑(其中57.2%接種輝瑞BNT),接種率僅有16.91%。

英國YouGov的民調也顯示了同樣的趨勢:香港想打疫苗、或是已經打疫苗的意願或數字從2020年12月13日的51%一路下滑,至5月10日僅剩37%,是亞太地區最低。其他亞洲國家如印尼、印度、馬來西亞與越南,在今年5月都有超過七成的受訪者願意接種。台灣則為40%。


圖1:香港4月25日至5月25日的疫苗接種情況,過去30天施打情況緩步上升/擷自港府公報

香港社會動盪使人民對政府欠缺信任 

喊出「清零」的香港近期疫情趨緩,在2021年5月25日宣布新增2名確診個案,是連續第26天單日新增確診數為個位數。港府25日表示,在過去14天,香港累計新增23例個案,其中3起個案感染源頭不明。

自2020年1月23日出現首起確診案例至今,香港共有11836起確診,其中210名死亡。

在港府緊鑼密鼓推動疫苗接種的同時,《First Draft》持續監控香港網路世界上關於疫苗的資訊與對話,認為香港對於疫苗的懷疑,除了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最主要是來自對於香港與中國政府的不信任,不相信中國政府是基於人民的利益而行動,而是另有政治考量。

在Covid-19病毒於2019年底、2020年初爆發之前,香港才歷經長達數月的「反修例」示威運動,儘管相關運動隨著疫情肆虐而降溫,但在過去一年多的疫情期間,香港局勢持續劇烈變化:中國2020年6月發布了全面性的《國安法》,港府今年1月大規模追捕與起訴民主派主要人物,3月修改選舉制度強調「愛國者治港」。最新的舉措是,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5月初表示,正在研究打擊「不實訊息、仇恨與謊言」的假新聞法。

《First Draft》指出,香港的疫苗猶豫問題已經變成了一個經典的「反饋迴路」(Feedback loop),由科學、情感與政治焦慮所組成。

人們因為擔心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政府的盤算,對於疫苗有所抗拒;隨著愈來愈少人接種疫苗,公眾對於政府的懷疑就會愈來愈高,形成惡性循環,再加上媒體只專注在不良反應與副作用的新聞標題、缺乏背景的報導,會使更多人不想打疫苗。

 「針對」科興疫苗的不實訊息

「政治信任」議題牽動香港疫苗猶豫的證據之一是,絕大多數的疫苗的不實訊息與顧慮,都與中國科興疫苗有關。《First Draft》觀察,包括關於科興疫苗安全性的誤導論述,以及「香港政府可能會強制民眾接種科興疫苗」等沒有根據的說法;相較之下,輝瑞BNT疫苗則較少被提及。 

一個例子是,2月22日林鄭月娥在鏡頭前面直播接種科興疫苗後,臉書、推特、香港論壇連登(LIHKG)等社群平台上旋即流傳中英文的貼文與比對照片,質疑林鄭接種時的針管比科興疫苗常見的針筒更細長,質疑林鄭月娥其實是偷偷打輝瑞或是AZ疫苗。

香港大學學生事實查核計畫《Annie Lab》於3月10日發布的查核報告指出,相關的說法在香港社交媒體上快速發酵,在當天就有數以千計的分享與按讚;包括民主黨立法會前議員尹兆堅也有發文質疑。 

《Annie Lab》比對了當地媒體的直播影片,確認醫護人員手上的疫苗藥瓶的瓶蓋與瓶身標籤與科興疫苗相符。香港政府也在臉書上發文,強調林鄭的確有接種科興疫苗,以及重申當時輝瑞BNT疫苗還沒有到香港的事實。

 
圖2:大量社群平台貼文質疑林鄭月娥打假疫苗/擷自Annie Lab

另一個案例則是一支宣稱「接種疫苗後出現癲癇」的YouTube影片,該影片在3月下旬一度登上連登討論區的熱門消息。其中一個留言宣稱影片中的當事人接種科興疫苗,直指疫苗「有問題」、接種科興「形同被宣判死刑」。

不過,如果將網傳影片擷圖反向搜尋,可以發現影片的拍攝地點其實是輝瑞BNT疫苗的接種中心,與科興疫苗無關。


圖3:圖左為網傳影片的畫面,有網友宣稱影片中的人是接種科興疫苗後出現嚴重癲癇;圖右為元朗體育館,為輝瑞BNT疫苗的接種地點之一。照片比對顯示,影片是在元朗體育館拍攝/擷自《First Draft》

部分香港市民以「拒打疫苗」反抗政府

另一方面,德國生產研發的輝瑞BNT疫苗,是香港人的另一個疫苗選擇,其安全性與有效性數據儘管較高,但仍然受到疫苗猶豫與政府信任感低的衝擊。根據港府數據,截至5月24日,香港共獲得各約200萬劑的科興與輝瑞BNT疫苗,但仍有105萬劑的科興疫苗未使用,輝瑞BNT也有84萬劑未打完,後者的保存日期僅至8月中。

「我們的研究顯示,香港社群用戶對於輝瑞BNT的討論,主要是對於疫苗本身的擔憂。」研究香港疫苗猶豫的《First Draft》澳洲分社編輯Esther Chan受訪時表示,由於新冠疫苗發展時間較短,人們特別擔憂可能的副作用或不良反應。

Chan舉例,在4月6日、7日歐洲藥管局宣布AZ疫苗(AstraZeneca,香港稱「阿斯利康」疫苗)可能會造成極為罕見的血栓事件後,即便香港根本沒有引進AZ疫苗,Google Trends數據仍顯示,香港民眾大量搜尋疫苗相關資訊,當中AZ疫苗排了第1至4名,而第5熱門的搜尋關鍵字即是「輝瑞疫苗 副作用」(pfizer vaccine side effect)。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路資訊研究機構《Graphika》今年2月發布、針對親中國的不實訊息行動網絡「垃圾郵件龍」的研究報告中,簡短的提到,在今年1月國際媒體大篇幅報導科興疫苗有效性數據僅約50%後,親中國的「垃圾郵件龍」行動者,陸續發佈數支影片質疑輝瑞BNT疫苗的有效性,並宣稱其具有高風險。


圖4:在歐洲藥管局發布AZ疫苗可能造成罕見血栓的調查報告後,沒有進到香港的AZ疫苗仍然成為香港疫苗類搜索關鍵字的第1-4名,排名在後的即是「輝瑞BNT疫苗 副作用」/Esther Chan提供

《彭博》報導提供了另外一個民眾拒打包括輝瑞BNT在內的疫苗的可能原因:在「政治不信任」滲透了每個領域的香港,對一些人來說,拒絕政府推動的疫苗接種行動,是一種反抗政府的形式。

「我不會去打疫苗,因為我朋友跟我都不想做任何政府要我們做、或他們推薦的事。」一名16歲的女學生對《彭博》說,「我完全不信任他們(港府)... 我們會用我們還可以的方式,盡全力抵制與反抗政府。」

《大西洋》雜誌指出,在與當局龐大的疏離感之下,幾乎所有林鄭月娥與其團隊宣布的防疫政策,都遭遇民間嚴峻的質疑。

輝瑞BNT疫苗在香港的接種也非一帆風順。港府曾在3月下旬因為輝瑞BNT疫苗的包裝瑕疵,一度喊停接種,直到4月才恢復;此外,香港的輝瑞BNT疫苗是經由取得大中華區總代理的中國復星公司取得,也增添政治性。

另外,著眼於香港相對和緩的疫情,一部分民眾也認為「戴口罩」足以獲得足夠的保護,而沒有立即打疫苗的急切與必要性。

缺乏脈絡的報導放大對於疫苗的顧慮

此外,媒體在報導疫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時,不完整或不正確的標題或報導可能進一步打擊民眾的接種意願。《First Draft》發現,從2月至今,諸如「疫苗的受害者——另一個注射科興疫苗後死亡的案例」、「第12人死亡/科興疫苗」等標題屢見媒體,且往往在社群平台上被熱傳。


圖5:媒體缺乏脈絡的下標方式,容易誤導民眾認為流產與疫苗接種有關/擷自香港媒體

香港衛生署5月16日公布的最新疫苗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16日,香港共有117萬人接種,共接獲2890起接種後的異常事件報吿,當中有20起是接種疫苗後14天過世的案例。不過據其專家委員會調查,初步認為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

《First Draft》指出,種種關於科興疫苗的論述,也反應了民眾關於科興疫苗有效性較低、以及其有效性與安全性數據欠缺透明度等的擔憂。最新研究顯示輝瑞BNT疫苗的有效性有91.3%,而科興疫苗為67%。

來自港府的數據則顯示,根據科興提交的資料,其在巴西進行的第三期臨床研究(針對1.2萬名會接觸新冠病患的18歲以上醫護人員,包括約600名60歲以上的長者),約1萬名接種兩劑科興疫苗後14日的受試者的整體疫苗有效率為50.65%。

港府祭出刺激政策鼓勵民眾接種

接種進度緩慢的香港,在5月5日達到100萬人接種的里程碑。在疫苗供貨充足的情況下,香港持續開放接種,目前已經開放至16歲以上民眾可打輝瑞BNT疫苗,18歲以上民眾可以接種科興疫苗。

為了鼓勵接種,港府心思用盡,包括在4月底祭出針對已接種者的「疫苗氣泡」新措施,包括已接種者可以參加超過20人的宴會、重新進入酒吧、酒館、夜店與卡拉OK等;香港機場管理局5月26日公布,將抽獎送出6萬張機票,給已接種疫苗的香港居民與機場員工。

當中最為轟動的,莫過於信和集團和華人置業28日宣佈「打針送樓」抽獎活動,將在已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香港居民中抽出一位,送出面積約449平方尺(約135坪)的豪宅,價值達港幣1080萬元(約新台幣3840萬元)。

《First Draft》表示,港府「疫苗氣泡」新措施發布後,的確見到疫苗預約數量成長了一倍,不過其他鼓勵措施也被認爲很混淆、甚至帶有歧視性,例如宣布香港37萬幫護工必須強制接種疫苗。後續的疫苗接種情況仍待觀察。 

報告中,《First Draft》引述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曾公開抨擊「有一小部分的人刻意曲解病毒測試項目、抹黑中國疫苗,惡意散佈謠言,污名化與政治化疫苗採購」。對此,《First Draft》強調,不實訊息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其通常會挑動人們的情緒。以香港的情況為例,是人們已經對疫苗有顧慮,加上政治的不確定性。

「疫苗懷疑不會只待在泡泡裡面,而是會與已經存在的議題互動。」報告指出。

參考資料

First Draft <Hesitancy behind Hong Kong’s low vaccination uptake is driven by political tensions>2021.05.18

Bloomberg <Unused Shots Pile Up as Mistrust Mars Hong Kong Vaccinations> 2021.05.10

The Guardian <Covid vaccine hesitancy could see Hong KOng throw away doses> 2021.05.25

The Atlantic <The Place With Surprisingly High Vaccine Hesitancy> 2021.04.01

Annie Lab <分析:對林鄭月娥接種的疫苗有疑問?直播片段證針筒從科興包裝玻璃瓶取疫苗>2021.03.21

Annie Lab <Explainer: COVID-19 vaccines in Hong Kong> 2021.04.12

首頁代表圖: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月22日在鏡頭前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路透社/Tyrone S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