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螃蟹竟然懂得寫『活著』」?

事實查核報告#963

【錯誤】網傳影片「螃蟹竟然懂得寫『活著』」?
發布日期/2021-05-17 11:28:57

一、專家指出,網傳影片中的螃蟹為「鏽斑蟳」,其為海蟹,離水後無法生存太久,網傳影片呈現的螃蟹行為不是自然行為。

二、專家指出,蟹螯只能做單一方向的夾放,無法提筆寫字,且螃蟹僅能看到模糊的影像,無法辨識文字筆畫。傳言稱「螃蟹寫字」,不符合螃蟹的生理構造。

三、專家指出,螃蟹的溝通形式包括聲音、揮動或戳刺螯足或是發出費洛蒙,並不包括「文字」,且螃蟹的大腦無法處理「文字」訊息。

傳言及網傳影片稱「螃蟹寫字」,並不符合螃蟹的自然習性,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流傳一段影片,搭配文字宣稱:「不可思議的螃蟹竟然懂得寫『活著』」。

使傳言有多種版本,均搭配類似的「螃蟹寫字」影片。


圖 1:通訊軟體謠言擷圖。


圖 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網傳影片稱「螃蟹會寫字」,專家如何解讀影片中的螃蟹行為?是否符合螃蟹的習性?

(一)查核中心採訪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黃之暘。他表示,傳言影片中的動物為「鏽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在台灣俗稱「花蟹」或「火燒公」。螃蟹為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動物,牠們的眼睛是複眼,在視覺上,牠們對明暗的感受優先於色彩,最後才是影像,只能看見模糊不清的輪廓,像是人類重度近視者未配戴眼鏡時所看到的影像。因此,螃蟹看不清楚紙上的文字,也不可能看清楚影像後再做出反應,傳言影片中所呈現的螃蟹行為,與螃蟹的生物天性不符。

黃之暘指出,網傳影片的螃蟹動作極不自然。雖然鏽斑蟳的關節發達,但螯肢主要用於攝食、競爭、禦敵與輔助交配,無法進行「書寫」這種複雜細緻的動作。因為蟹螯前端的V字部位,僅一支為可動肢,另一支為不可動肢,因此,僅能做單一方向的夾放,雖然可以夾住筆,但無法如人類般能運用手腕、手指等多部位書寫。

黃之暘說,螃蟹的溝通形式依序為氣味、色彩或花紋、震動與接觸,不同物種會有其特定的溝通形式與傳遞、解讀方式,文字為人類使用的形式,對螃蟹不存在任何意義。

(二)查核中心採訪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林嘉瑋。他指出,傳言影片所呈現的螃蟹行為,有諸多不合理之處,並不符合螃蟹的構造及天性。

林嘉瑋進一步說明,第一,螃蟹的眼睛成像無法辨別細微的文字筆畫,僅會看到模糊的影像。第二,螃蟹的大腦無法處理「文字」這類高階資訊。第三,蟹螯雖可夾住物品,但以其生物構造而言,夾取物品應該是「上下夾」,因此物品會是橫放的,無法如影片般「直立夾筆書寫」。第四,蟹螯僅能簡單揮舞,無法進行如書寫的細緻動作。

林嘉瑋補充,影片中的「鏽斑蟳」是海蟹,離水後無法生存太久,因此離水的鏽斑蟳會感到危機,展現逃跑、找水等本能反應,不可能如影片般停留在桌面,這也是不符合螃蟹天性之處。

(三)查核中心採訪中興大學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施習德教授。他指出,傳言影片中的螃蟹為「鏽斑蟳」,但是,無論是哪一種螃蟹,都「不可能以人類的文字進行溝通」。螃蟹與螃蟹之間,溝通的目的包括繁衍、威嚇、宣示領地等,而溝通的形式則包括聲音形式、揮動或戳刺螯足等視覺模式,或是發出費洛蒙,以化學訊號的形式進行溝通,識字與寫字屬於高等靈長類的溝通方式,與螃蟹的生物天性與演化需求皆不符合,也不可能以人為方式加以訓練。

施習德補充,螃蟹的螯可以「夾住物品」,是其本能反應,但目的為補食或攻擊,不可能也沒必要寫字。

(四)查核中心採訪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副教授何平合。他指出,影片中的「鏽斑蟳」離開海水很快就會死亡,照理說影片中的螃蟹應已死亡。此外,影片中的螃蟹動作也很機械性、不自然,不是自然情境下螃蟹會有的活動,應是用不自然的方式或剪接偽造影片。

綜合以上,網傳影片中的螃蟹為「鏽斑蟳(Charybdis feriatus)」,鏽斑蟳是海蟹,離水後無法生存太久,且蟹螯只能做單一方向的夾放,無法提筆寫字;螃蟹的眼睛僅能看到模糊的影像,無法辨識文字筆畫;螃蟹的大腦無法處理「文字」訊息。網傳影片中的螃蟹行為有諸多不合理之處,不符合螃蟹的習性與生理構造。


圖3:專家指出,網傳影片中的螃蟹為「鏽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圖片來源:《臺灣生命大百科》,陳育賢攝。

結論

一、專家指出,網傳影片中的螃蟹為「鏽斑蟳」,其為海蟹,離水後無法生存太久,網傳影片呈現的螃蟹行為不是自然行為。

二、專家指出,蟹螯只能做單一方向的夾放,無法提筆寫字,且螃蟹僅能看到模糊的影像,無法辨識文字筆畫。傳言稱「螃蟹寫字」,不符合螃蟹的生理構造。

三、專家指出,螃蟹的溝通形式包括聲音、揮動或戳刺螯足或是發出費洛蒙,並不包括「文字」,且螃蟹的大腦無法處理「文字」訊息。

傳言及網傳影片稱「螃蟹寫字」,並不符合螃蟹的自然習性,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