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台南北門水泥防波堤上都是紅色藻礁」?

【錯誤】網傳「台南北門水泥防波堤上都是紅色藻礁」?

事實查核報告#832
網傳「台南北門水泥防波堤上都是紅色藻礁」?
發布日期/2021年3月3日

經查:

查核中心至台南北門海岸現場拍攝藻類近照。專家協助確認,這些藻類為「石蓴」與「崗氏莖刺藻」,兩者均不具鈣化能力,無法堆積形成藻礁。

因此,傳言搭配照片宣稱「台南北門水泥防波堤上都是紅色藻礁」,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流傳一則訊息,搭配照片宣稱:
「紅色藻礁好珍貴,珍貴到我在台南學甲,北門水泥防波堤上都是(#哈欠)別忘了學甲爐渣這件事被虧好久,怎麼藻礁這麼不識相,居然長得超給力,而且螃蟹一隻比一隻還大隻。
要讓孩子不變成左膠,最快的辦法就是帶他們來看看在吵什麼碗糕。
#其實我比較想採海菜
#救了好些退潮後卡在岸邊的生物」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照片拍攝地點為何?拍攝地點的海藻為何種海藻?

查核中心檢視網傳照片,發現其拍攝地點為沙灘地形,背景有一座造型特殊的建築物。查核中心搜尋Google地圖,沿著台南北門區沙灘,找到網傳照片中的建築。

 

 

查核中心特約攝影記者宋小海實際走訪現場,找到網傳照片的拍攝地點,以及網傳照片所拍攝的藻類。


圖2:查核中心找到網傳照片的拍攝地點。

查核中心採訪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副教授劉少倫。劉少倫協助檢視查核中心拍攝的藻類近照,其指出,照片中綠色藻類為石蓴(Ulva sp.),是一種膜狀綠藻,暗紅色的則為崗氏莖刺藻(Caulacanthus okamurae),為一種絲狀紅藻,兩者皆不是鈣化藻,無法建構礁體。

查核中心採訪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張睿昇。張睿昇協助檢視查核中心拍攝的紅色藻類,並指出照片中的藻類為岡式莖刺藻,而崗氏莖刺藻並不是珊瑚藻科的藻種。


圖3:查核中心在網傳照片的地點拍攝藻類近照,專家指出這些藻類均非鈣化藻,無法建構礁體。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爭議點二、傳言搭配照片宣稱「台南學甲,北門水泥防波堤上都是紅色藻礁」,是否屬實?

劉少倫指出,網傳照片中的絲狀紅藻與綠藻石蓴均為海濱潮間帶常見藻種,通常能忍受退潮後的乾燥,是許多小型無脊椎動物的棲地及可充當藻食動物的食物,這些藻類通常在春季生長最旺盛,隨著夏季水溫升高而死亡減少,因不具鈣化能力,無法建構在死亡後層層堆疊建構礁體,與形成藻礁的殼狀珊瑚藻不同。

劉少倫說明,海藻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紅藻、綠藻與褐藻,所有的海藻中,約有5%的藻種屬於鈣化藻,會產生碳酸鈣並累積在藻體內,但是,並非所有鈣化藻都能建構礁體,能夠建構礁體的藻類主要為紅藻中的殼狀珊瑚藻,因為它能夠生長平鋪在硬底質,故可在藻體死亡後,藉由層層堆疊而形成礁體。其它的鈣化藻並不具有平鋪的藻體,而是直立藻體,因此在藻體死亡後,其所累積的碳酸鈣受到海浪拍打,易破碎形成細砂,無法成礁。


圖4:海藻、鈣化藻與殼狀珊瑚藻種類說明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張睿昇指出,網傳照片中消波塊上大片面積的紅色藻體確實是紅藻,其與建構桃園觀音藻礁的珊瑚藻並非同類,也不是建構藻礁的珊瑚藻。網傳照片上的綠色藻類則是石蓴。

張睿昇說明,珊瑚藻是紅藻的一種,但紅藻不一定是珊瑚藻,珊瑚藻具有堆積碳酸鈣的能力,經年累月下來,堆積形成藻礁,但圖中的紅藻應不具有碳酸鈣,只是季節性生長在消波塊上而已。

結論

查核中心至台南北門海岸現場拍攝藻類近照。專家協助確認,這些藻類為「石蓴」與「崗氏莖刺藻」,兩者均不具鈣化能力,無法堆積形成藻礁。

因此,傳言搭配照片宣稱「台南北門水泥防波堤上都是紅色藻礁」,為「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