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者闖入美國國會】破解個別假訊息無效 要用同理心打破資訊泡泡

【示威者闖入美國國會】破解個別假訊息無效 要用同理心打破資訊泡泡

記者何蕙安/編譯

不實訊息研究機構《First Draft》創辦人克萊爾.瓦杜(Claire Wardle)投稿《波士頓環球報》,警告美國國會山莊被闖入的事件凸顯出已然成形的「替代性資訊生態系」(Alternative information ecosystem):有一群人擁抱截然不同的新聞來源、信念系統與世界觀,宛如身處在平行時空。社會應正視其嚴重性。

「我們不能夠只專注在查核、破解個別不實訊息,而是要從社群連結,甚至心靈層面上,來了解這個生態圈。」瓦杜強調,「這已經是『極端化』的挑戰,不是光看事實查核報告就可以改變他們心意的。」

「這是一個30年到50年的戰爭。」瓦杜說。


圖1:根據民調公司YouGov的調查,68%的共和黨選民不認為國會山莊被闖入事件是對美國民主的威脅/擷自YouGov

假訊息的新挑戰:替代性資訊生產圈

「若要解決問題,我們必須了解實際上發生什麼事... 這個國家有一半的人正在接收完全不同的資訊、一個建立在不同版本現實的資訊。」她以蓋洛普2020年的民調為例,只有4成美國民眾對媒體有信心,共和黨選民的信心度甚至僅剩10%。 

「我這幾年來一直在警告人們不實訊息的後果,我還以為我們有5年左右的時間來準備。」瓦杜說,「但當我看到有45%共和黨選民支持國會山莊的示威行動,我很害怕我的預測其實已經太晚了。」


圖2:根據民調公司YouGov的調查,高達45%的共和黨選民支持示威者衝擊國會山莊/擷自YouGov

瓦杜表示,國會山莊事件的發生,意味著當今的挑戰已超越了不實訊息的範疇,而是一個影響層面更廣的系統性問題:替代性資訊生態圈。

瓦杜是這樣分析「替代性資訊生態圈」:

「當人們不斷接收到不實資訊與影像時,會試著填補訊息與自己認知之間的空白,並逐漸建構出更大的不實論述… 最終這些人陷入了一個完全阻隔主流媒體的另類資訊生態圈,擁抱另外一個信念系統與世界觀,從完全不同的新聞來源接收資訊。當中的資訊傳播與互動參與方式,都比同溫層還要複雜。」

瓦杜解釋,這樣的「替代性資訊生態圈」,並非由一個人所造成,而是一個內部反覆增強的複雜網路。在該網路中,川普與其家人、陰謀論新聞網站與部落格、挺川論壇、親川普媒體等都在不斷推送一個取代現實事件的不同版本:「選舉被對手偷走了,人們必須要站出來拯救民主」。 

「對衝進國會山莊的人來說,這不是政變或是叛亂;他們是以行動保護憲法的愛國者;他們是在「停止偷竊」;他們是在保護民主。」瓦杜回憶,在新聞畫面中,她看到一個衝進國會殿堂的男子高喊著:「捍衛自由」。

疫情的無助與孤立感  助長陰謀論

嚴峻的新冠疫情也可能為替代性資訊生態圈的生成推了一把。被迫待在家裡的人們花費更多時間在網路世界中,有更多機會與陰謀論團體發現彼此與互動,各地的封城示威聚集許多八竿子打不著的團體,即是證據之一;特別是惡劣疫情讓人備感無助與情況失控,陰謀論即時提供了一個宣洩出口。 

民眾活在平行時空  

直到國會山莊事件爆發後,人們才突然意識到,「平行時空」內的資訊問題已經一發不可收拾:在資訊泡泡中的人們是真心相信陰謀論,而採取行動,甚至是帶上了武器

在國會被闖入事件後,推特於1月12日宣佈移除超過7萬個「匿名者Q」(QAnon)的相關帳號。長期發布無根據的陰謀論的「匿名者Q」,宣稱川普正在秘密對抗崇拜惡魔、吃人肉、涉及人口販運與兒童色情剝削的邪惡精英集團,於去年快速崛起,系統性地攻擊美國選舉的公正性與讚揚暴力。

「我們早就知道這件事(相信不實訊息與陰謀論的人會採取行動)會發生,但還是非常、非常的震驚。」瓦杜坦言,「平行時空」的議題在過去並未被認真看待;人們覺得「匿名者Q」陰謀論聽起來荒誕無理、無法置信,嚴重低估了這些陰謀論背後的吸引力與實際在發生的影響力。

用同理心取代批評  打破資訊泡泡

瓦杜呼籲,希望各界在國會山莊事件過後,開始去學習這種「參與式」(paticipatory)的資訊生態圈,了解其中的吸引力,為那些深感在現實生活中缺乏「代理人」的人們,重新找到可以信任的資訊來源。

瓦杜在1月12日舉辦的路透未來論壇(Reuters Next)上,再次重申此議題之嚴峻,強調各界必須試著從社群的互動連結,甚至心靈層面等角度理解「替代性資訊生態系」,研究民眾為何受吸引,它又發揮哪些影響力,才有可能從根本緩解此議題。

推薦閱讀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示威者闖入美國國會】移除有害言論 vs 社群極端化 資訊生態系的權衡之難〉2021.01.1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0年美國年度之謊】疫情與選情成為美國不實訊息的兩大主題〉2020.12.22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匿名者Q陰謀論崛起 成美國民主社會「最急迫威脅」

〉2020.10.28

參考資料

Boston Globe <The information ecosystem that led to the Capitol attack> 2021.01.08

Poynter <How did we get here?> 2021.01.11

Washingtonian <Guns, Brass Knuckles, Homemade Napalm: Read Some of the Documents From Arrests After the Capitol Riot> 2021.01.11

YouGov <Most voters say the events at the US Capitol are a threat to democracy> 2021.01.07

主圖來源:Unsplash/作者:Samuel A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