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20總統選情之夜】選務不實訊息蠢蠢欲動 美國查核組織和媒體嚴陣以待
【美國2020總統選情之夜】選務不實訊息蠢蠢欲動 美國查核組織和媒體嚴陣以待
記者何蕙安/編譯
美國2020總統大選開票日就在美國時間11月3日(台灣為11月4日),由於新冠疫情導致郵寄投票數量大幅升高,耗時的開票程序預計將延長計票時程,使得選舉結果可能無法在當晚出爐,甚至不排除花上數日至數周才會明朗。美國媒體與查核組織憂心,不實訊息、惡意謠言與錯誤報導,都可能威脅美國民主。
美國各家媒體近期提到2020大選當日的情況時,不約而同地使用了「不確定性(Uncertainty)」這個詞。《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爆量的郵寄選票與各州各異的選票規定已為選舉增添複雜度,而美國總統川普陣營連月來持續宣揚郵寄選票可能產生「選民舞弊」(Voter fraud)的錯誤說法,很容易在部分選民心中埋下懷疑選務公平的種子。
憂心不實訊息 美查核組織嚴陣以待
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總統選戰,美國事實查核組織嚴陣以待。《Poynter》報導指出,美國查核組織擔憂,投票日將可能出現選務作票,特別是移花接木的操弄性影像,來誤導讀者,因此,均表示將緊盯社群媒體、媒體報導等,以拆解惡意不實訊息,其中,《PolitiFact》就將在投票日24小時輪班,以即時提供讀者準確資訊。
國際通訊社《美聯社》(AP)為了將選民的困惑與混淆降到最低,將首度開放編輯台的報票過程,解釋美聯社報票的過程。
「美國國內與海外的政治行動者、陰謀論者與投機者可能會趁著這機會削弱選舉的正當性。」來自華盛頓大學知情公眾中心、華盛頓州立大學與史丹佛大學網路觀測站等八位不實訊息研究者(下稱華大團隊),在一篇共同聯名的文章,預測美國今日起將面臨「混亂的選舉日」、「充滿不確定的選舉夜」,以及「藍紅變色翻盤」(藍為民主黨代表色、紅色為共和黨代表色)等三種情境,會可能會有遭遇何種不實訊息。
此文分析,當中最棘手的是,當社群平台試圖採取行動以打擊不實訊息時,又會被指控是「言論審查」。
三種情境下的不實訊息威脅
美國媒體預測,因疫情導致郵寄投票增加,投票結果恐無法在開票之夜就出爐,根據美國選舉資訊網站U.S. Elections Project的統計,截至台北時間3日凌晨4點,美國已有9756萬選民完成投票,包括6209萬的郵寄投票,創下歷史紀錄。美國2016年大選共有1.36億人投票。
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針對開票之夜的分析文章指出,郵寄選票需要工作人員一一手工打開信封、取出選票、驗證,之後才能把票放到讀票機裡,郵寄投票開票將是一大挑戰。另外, 美國各州對於郵寄選票的抵達時間採計方式各有不同,只要郵戳日期符合規定,有11個州可以接受選舉日後7至14天送達的票,加州甚至接受17天後才抵達的票,都為開票過程增添不確定性。
「民主的運作仰賴人民對於選舉的信任。但現在這個信任正面臨嚴重的攻擊。」華大團隊指出,早在過去幾個月,包括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特定立場媒體不斷宣傳郵寄投票會造成大規模舞弊與選舉操控的可能性。
在勝負結果無法在投票之夜決定的情況下,種種不確定性與焦慮極易讓選民受到不實訊息的影響。該團隊根據了過去幾個月觀察到的不實訊息的敘事內容,詳細分析美國選情之夜的三種情境,以及可能遭遇的不實訊息。
圖1:來自華盛頓大學等8位不實訊息研究者根據過去幾個月的不實訊息流傳情況與敘事內容,拆解選舉日、選舉夜與之後可能發生的不實訊息態樣。擷自研究機構Election Intergity Partnership文章
【情境1:投票日】 「監票志願者」前往開票站 選務爭議真假難辨
華大團隊提醒,在選舉日的今天,要首先注意「壓制選民投票」(Voter suppression
)的情況,包括有心人士藉由散布投票站大排長龍、投票站有示威活動的影像,或是關於疫情的謠言,來降低投票意願。
共和黨陣營今年積極組織民眾搜集選民舞弊的證據,預期「監票志願者」前往開票站,但也可能會上傳各式抱怨、爆料選務爭議的訊息或影像。研究團隊擔心部分影片可能會被斷章取義、或是內容真假交雜,企圖營造出選舉不公的氣氛。
華大團隊指出,每年選舉都會發生零星的選務爭議,例如選票遺失、投票機故障、民眾因資格不符不能投票等,但這些缺失可能會在今年被社群平台與媒體過度放大檢視。
【情境2:開票之夜】警惕「過早的當選宣告」 「假專家」的選舉結果數據
研究團隊警告,根據數月來觀察到的散播選民舞弊的敘事,陰謀論者或政治很可能會在此時利用人們對於結果的不確定性,透過不實訊息,將漫長的開票過程包裝為選舉不公的「證據」。
研究團隊預估,選民也要警惕「過早的當選宣告」,在結果尚未出爐前,極可能有各式說法來填補這個空窗。包括候選人自行宣布當選、「假專家」出於政治動機或私利發布選舉結果或數據,甚至是傳統媒體都有可能因為不準確的預測模型而過早推定選舉勝負。
研究團隊表示,當正式選舉結果出爐後,若與先前稍早草率發布的結果不符,將會為社會投下更多的不確定性,而且被用來強化選舉舞弊的說法,挑戰選舉的合法性。
此外,在這個階段,除了一系列稍早上傳、號稱證明選舉舞弊的「證據」會被行動者持續放大聲量。
研究團隊也憂心「選舉權剝奪」(Disenfranchisement)的討論將會陸續在社群平台上浮現。不管是政治光譜的哪一端,都可能因為選票太晚抵達、簽名不符等理由,而面臨選票不被接受的情況。
研究團隊強調,這一類「侵害選舉權」事件往往最初是好心人為了凸顯「選民壓制」的事件而發聲,但最終極可能被帶有政治動機的行動者放大傳播。「這是非民主政府的外國行動者的手法之一,利用這種機會來凸顯民主程序的失敗。」。
【情境3:開票結果藍紅變色】應提防有心人誤導為舞弊
分析普遍認為,由於民主黨支持者傾向採取郵寄投票,共和黨偏向親自投票,在郵寄投票開票耗時較久的一般情況下,意味許多因為現場投票先開完、乍看之下由共和黨領先的州,選情可能在郵寄票開完後出現翻盤。
《今日美國》引述專家表示,因為各州開票程序與規定不同,在少數某些州,也可能因為郵寄投票提前完成開票,所以出現先藍(民主黨)後紅(共和黨)的情況,如佛羅里達州。
研究團隊指出,儘管勝負轉換是此次大選大量郵寄投票的產物,但在有心人士的刻意包裝與誤導下,這樣的「藍紅變色」很可能會被政治化、問題化,為大選蒙上舞弊陰影:輕則被用來指控個別的詐欺舞弊事件,重則可能被描繪成選務機關系統性的大規模作票事件,用來挑戰選舉結果的合法性。
推特採取特別措施
《Axios》報導,推特今天將在所有美國用戶的主頁時間軸的最上方,增加警示欄位,提醒用戶選舉結果可能會延後發布,以及該平台上可能會出現關於郵寄投票的誤導性推文。推特也承諾會在提前宣布選舉結果的推文加上警示標籤。
圖2:推特將在所有美國用戶的主頁加入警示欄位,提醒用戶選舉結果可能會延後發布,並留意關於郵寄選票的不實訊息。擷自《Axios》
參考資料
Election Integrity Partnership <Uncertainty and Misinformation: What to Expect on Election Night and Days After>2020.10.26
Pew Research Center <Election night marks the end of one phase of campaign 2020-and the start of another> 2020.10.22
Poynter <How FactChat members are preparing for Election Day> 2020.10.30
AP <Show your work: AP plans to explain vote calling to public> 2020.10.31
PolitiFact <Trump's cascade of falsehoods about voting by mail> 2020.11.01
Axios <Twitter launches warnings on election misinformation and delays> 2020.10.26
Twitter <Additional steps we're taking ahead of 2020 US Election> 20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