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環境能源

【部分錯誤】網傳照片宣稱「宏都拉斯白蝙蝠體重僅5g,專吃無花果」?

事實查核報告#674

【部分錯誤】網傳照片宣稱「宏都拉斯白蝙蝠體重僅5g,專吃無花果」?
發布日期/2020-10-29 03:30:25

一、網傳照片為絨毛玩具,並非真實的「宏都拉斯白蝙蝠」。

二、確實有「宏都拉斯白蝙蝠」,牠的學名為「ectophylla alba」,身長平均3.7到4.7公分,布在中美洲地區,以無花果為主食。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10月流傳兩張照片搭配文字訊息指出:「宏都拉斯白蝙蝠體重僅5g,專吃無花果 開眼界了~萌呆了。好療癒哦~,可愛到破表。」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照片原始內容為何?

(一)查核中心先以圖反搜,查找到網傳照片出現在多個購物網站中,如「Jelly stores」、「alexmeier」,購物網站內容皆指稱照片中的白蝙蝠為絨毛玩具(Plush/Toy)。

(二)查核中心進一步以關鍵字檢索,查找到此玩具的製作者為俄羅斯人「YAST ANNA」,其在購物網站「Etsy」發布多個與網傳照片相似風格的絨毛玩具。


圖2:購物網站「Etsy」擷圖

(三)查核中心檢索「Yastnanna」個人Instagram帳號,其在個人簡介介紹自己是藝術家,貼文多為發布相同類型風格的絨毛玩具。查核中心也查找到俄羅斯媒體《NGS55RU》2020年7月18日曾發布文章介紹「Yastnanna」製作絨毛玩具的過程。

經檢視,其在2019年10月7日-11日曾發布多則貼文,照片與網傳照片比對相符,文字訊息指稱此為白蝙蝠絨毛玩偶(Белый летучий мышонок! Такой улыбчивый ребятёнок получился! Дом нашёл.Albino baby bat! Such a smiling kid! Adopted)。


圖3:網傳照片與「YAST ANNA」個人Instagram貼文比對/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四)查核中心採訪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其檢視網傳照片後指出,照片中的蝙蝠是布偶。

綜合以上,網傳貼文所引述的「宏都拉斯白蝙蝠」照片為絨毛玩具,並非真實的蝙蝠。

爭議點二、宏都拉斯是否存在白蝙蝠?網傳「宏都拉斯白蝙蝠體重僅5g,專吃無花果 」是否屬實?

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指出,確實有「宏都拉斯白蝙蝠」,牠的學名是「ectophylla alba」,屬於葉口蝠科蝙蝠的一種,一般會稱為小白蝠、白果蝠、加勒比白造帳篷蝙蝠,分布在加勒比海一帶,宏都拉斯也是牠們的分布範圍。而從目前的研究中,牠們確實只吃果實,主要是桑科榕屬的隱花果,也就是俗稱的「無花果」。

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也提供國際蝙蝠保育協會(Bat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和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網站資料。據以上資料指出,宏都拉斯白蝙蝠身長平均3.7到4.7公分,除了耳朵、鼻子、腿和翅膀為橙色外,其他為白色,分布在中美洲,包括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的部分地區,棲息在赫蕉屬(Heliconia)的葉片裡,以無花果為主食。


圖4:宏都拉斯白蝙蝠介紹/擷自雨林聯盟網站


圖5:宏都拉斯白蝙蝠/圖片取自:flicker 拍攝者:Geoff Gallice  CC BY 2.0

結論

一、網傳照片為絨毛玩具,並非真實的「宏都拉斯白蝙蝠」。

二、確實有「宏都拉斯白蝙蝠」,牠的學名為「ectophylla alba」,身長平均3.7到4.7公分,布在中美洲地區,以無花果為主食。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Esty〈YAST ANNA〉

Bat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ECTOPHYLLA ALBA〉

Rainforest Alliance〈Honduran White Bat〉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