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Global Fact 7 學術焦點】六國研究:疫情期間 民眾較信任主流媒體、專家和政府

2020-07-032020-07-24 研究與動態

記者劉芮菁、李惟平/報導

新冠肺炎期間虛假訊息四處流傳,歐美事實查核記者及學者稱之為「假訊息大流行(Infodemic)」。不過研究這場「假訊息大流行」的學者帶來振奮消息:大多數民眾還是可以分辨資訊真假。民眾也認為,相對於社群媒體,主流媒體還是比較值得信賴。

學者並指出,在新冠肺炎期間,國家機器操弄資訊戰的現象,各國並不相同。學者需要更堅實的證據,才能確認問題所在。如果只著重在國家之間的資訊戰,反而可能輕忽其他導致假資訊的因素。


圖1:此圖為研討會直播截圖。左圖為主持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新聞與傳播學教授盧卡斯·格雷夫斯(Lucas Graves)、中上為巴西聖保羅大學新聞學教授伊莉莎白‧薩德(Elizabeth Saad)、中下為奈及利亞尼各斯大學資深講師特莉莎‧莫比(Ifeaoma Theresa Amobi)、右上為英國牛津大學路透社新聞研究所所長拉斯穆斯‧尼爾森(Rasmus Kleis Nielsen)、右下為德國明斯特大學傳播學教授托斯特‧匡特(Thorsten Quandt)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所長拉斯穆斯‧尼爾森(Rasmus Kleis Nielsen)受邀在第七屆全球查核事實峰會上分享該所在今年四月發布的報告《探索訊息瘟疫:六個國家的民眾如何取得及評估新冠肺炎資訊》。該報告調查對象包括英國、美國、德國、西班牙、南韓、阿根廷六個國家,8000多位受訪者。

疫情期間  民眾較相信主流媒體、專家和政府

研究結果顯示,教育程度與取得訊息的來源有關聯性,其中,受過較少正式教育的民眾,多以社群媒體為新聞來源。但在美國、英國以及德國,年輕人傾向以通訊軟體取得新冠肺炎的相關訊息。

該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期間,民眾傾向較於信賴專家、主流新聞媒體以及政府,較不相信人際轉述以及在社群媒體看到的訊息。有趣的是,持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對於媒體與政府的信賴程度不同。以美國為例,在政治光譜上,屬於左派的民眾對於主流新聞媒體的信任程度高於政府,但政治上屬於右派的民眾,反而較為相信政府。

奈及利亞尼各斯大學資深講師特莉莎‧莫比(Ifeaoma Theresa Amobi)說,她的研究也顯示,新冠肺炎期間,奈國國民較為信賴媒體,次為政府,再來才是社群媒體。然而民眾的文化與政治態度,卻會影響對於訊息的解讀。巴西聖保羅大學新聞學教授伊莉莎白‧薩德(Elizabeth Saad)也說,由於巴西國內政治情況(註:巴西政府在疫情期間,試圖限制關於新冠肺炎的訊息傳布),民眾反而比較相信媒體更甚於政府。


圖2:德國明斯特大學傳播學教授托斯特‧匡特(Thorsten Quandt)分享主流媒體的訊息內容

德國明斯特大學傳播學教授托斯特‧匡特(Thorsten Quandt)則分享新冠肺炎期間德國主流及另類媒體所傳播的訊息內容。他指出,主流媒體與另類媒體對於新冠肺炎的報導流量都差不多。大約是在德國疫情開始嚴重時,報導量增加,但所報導的主題卻大有不同。舉例來說,主流新聞媒體報導較多新冠肺炎感染與死亡人數、傳染途徑以及專家意見,但另類媒體除了報導感染與死亡人數外,更著重政府失敗的作為以及新冠肺炎會帶來的經濟危機。

匡特說,在德國,另類媒體(alternative media)就像是主流媒體反照的「一面黑暗鏡」,雖然另類媒體不見得散播不實訊息,但卻不斷分享反體系(anti-systemic)、反對主流媒體的訊息。

在新冠媒體間流傳的不實訊息背後,是否有國家操弄的痕跡?匡特說,每個國家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媒體明顯在傳播國家的立場,例如《俄羅斯今日》(RT,之前的名稱為Russia Today)。但就德國來說,比較多的不實訊息,反而是來自德國境內的極右翼團體。尼爾森則說,談到國家操弄訊息,學者需要更多研究與證據才能證明。

媒體不應淪為假訊息幫兇

他也特別提醒媒體,不要成為傳播不實訊息的幫兇。當媒體重複報導不實或具有偏見的訊息時,即便立意良善,其實是給了這些訊息平台,放大偏見的聲量,反而更造成社會極化。

與會者都同意,即便社會多數人可以分辨訊息真假,但仍有一定族群,懷疑主流媒體,寧願相信不實訊息。尼爾森說,整個社會都不應孤立這群人,反而應該從政治或是宗教的角度,了解這些族群為什麼排斥真實訊息。他強調,這已經不單單是「資訊」本身出了問題,而應放在社會脈絡觀察,研究者也應多接觸這個族群,了解問題的原因。

附註:本文報導者李惟平為美國馬里蘭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

?主持人: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新聞與傳播學教授盧卡斯·格雷夫斯(Lucas Graves)

?與談人: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社新聞研究所所長拉斯穆斯‧尼爾森(Rasmus Kleis Nielsen)
奈及利亞尼各斯大學資深講師特莉莎‧莫比(Ifeaoma Theresa Amobi)
德國明斯特大學傳播學教授托斯特‧匡特(Thorsten Quandt)
巴西聖保羅大學新聞學教授伊莉莎白‧薩德(Elizabeth Saad)

?直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0Depc3n3vc&t=3055s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