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COVID-19不實訊息的生態面貌初探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COVID-19不實訊息的生態面貌初探
記者何蕙安/編譯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深入分析225篇英文的COVID-19不實訊息,發現內容半真半假、來自政治人物、公眾名人的不實訊息在傳播上深具影響力;大多數訊息涉及政府作為與政策的現況,也顯示官方機構在疫情資訊溝通上仍有加強空間。
路透新聞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日前發布研究報告〈新冠肺炎不實訊息的種類、來源與內容〉,由研究員J. Scott Brennen、研究助理Felix M. Simon、牛津網路研究所(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主任Philip N. Howard與路透新聞研究所Rasmus Kleis Nielsen共同撰寫。Brennen並在4月23日於網路研討會上介紹該報告。
該研究的對象為英文發表的事實查核報告。研究團隊從國際事實查核組織(IFCN)與Google Fact Checking Tools提供,截至3月底共1253篇查核報告中,隨機挑選出225則被評定為「錯誤」或「誤導」(Misleading)的不實訊息。
Brennen指出,與疫情有關的事實查核報報數量快速增長,3月底總量比1月成長了900%。但由於事實查核組織資源有限,無法一一查證所有可疑的內容,不實訊息的成長情況勢必更為迅猛。
圖1:不實訊息的成長情況。圖擷自路透新聞學研究所報告
不實訊息類型:半真半假訊息居多,無中生有訊息較無影響力
研究團隊指出,在225則不實訊息樣本中,近六成屬於重組訊息(Reconfiguration),即內容真假交雜,通常是有心人士將已存在、真實訊息進一步變造、移花接木或混入錯誤訊息;至於完全虛構、杜撰的不實訊息(Fabricated misinformation)僅佔38%。
不過,若進一步統計每則不實訊息在社群媒體上的互動情況( 如按讚數、留言數與分享數),重組訊息高達87%,虛構訊息僅佔12%,顯見重組訊息的說服力較強,吸引較多人互動或轉發分享。
Brennen表示,雖然各界對於製作精良的Deepfake影片有許多擔憂,但該研究團隊目前並未看到涉及深偽技術的不實訊息,多數遭到竄改的影像仍是使用簡單的工具編輯。
不實訊息來源:政治人物與名人與民眾「貢獻」良多
Brennen指出,有關訊息的來源,儘管由政治人物、公眾名人、網紅等製造或散布的不實訊息只占了20%,但此類「由上而下」(Top-down)的不實訊息在網路上的互動程度卻占了總量近七成,完全不成比例。具代表性的例子如美國總統川普多次被查核機構評定為錯誤的言論,擁有高互動率。
不過,儘管來自一般大眾、即「由下而上」(Bottom-up)的不實訊息看似影響力較弱,研究團隊也強調不可輕忽。少數一般民眾散布如「吸吹風機與三溫暖的熱氣可以預防新冠肺炎」的不實訊息,即展現了驚人的傳播力。
研究團隊也試著分析傳播者的動機,但坦言並不容易。值得注意的是,樣本中只有極少數的不實訊息有確切的盈利目的,包括銷售藥品或服務(3%),或是發表在賺廣告點擊率的內容農場網站(4%)。
不實訊息的內容:多數有關政府行動與政策
在不實訊息的內容方面,涉及政府單位或國際組織(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作為或政策的占最大宗(占39%),如中國政府宣布殺掉2萬病人、假封城消息等。排名第二的是錯誤的病毒確診或傳播的消息(24%)。
Brennen指出,該數據反映了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度,對大眾來說,政府並未提供充分且即時的、清晰的、值得信任的資訊,因而民眾在缺乏資訊的情況下,網路不實訊息填補了訊息缺口。
圖2:疫情不實訊息的內容分析,前三名分別為政府措施、病毒傳播與健康資訊。圖擷自路透新聞學研究所報告
對於不實訊息的應對:社群平台採取行動,但未斬除所有不實訊息
報告指出,此次研究主要是針對不實訊息在社交平台上的傳播情況,在電視或即時通訊軟體的流傳情形則較難追蹤。研究團隊統計,其分析的225則查核報告,有88%曾在社群平台上流傳。
報告表示,包括Twitter、YouTube與Facebook等主要社群平台都推出應對新冠不實訊息措施,包括移除已證實錯誤或可能危害用戶的內容或貼文,其中Facebook與第三方查證機構合作,將後者認證的不實訊息貼上警示標籤。
團隊觀察,已被查核組織判定為錯誤或誤導的內容,在以上的三種社群平台仍持續蔓延:在Twitter,已判定錯誤、但仍在流傳,且無任何警示標語的訊息有59%;相關數字在YouTube與Facebook平台上分別為27%、24%。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仍肯定三大平台在日前移除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含有錯誤資訊的社群貼文,認為此舉對於打擊「由上而下」的不實訊息是極為重要的一步。
事實查核組織的重要性
研究團隊指出,事實查核組織與獨立新聞媒體在此次對抗、更正疫情不實訊息發揮了關鍵作用。由於多數不實訊息內容涉及政府與官方,在人民已對政府缺乏信任或有所質疑的背景下,政府出面澄清或更正消息的效果相當有限,而事實查核組織可以扮演公正獨立的第三方,提供大眾權威的分析,同時也協助社群平台辨識不實訊息。
不過,事實查核的能量畢竟有限。大多數機構在這段期間將人力與資源調配至查證疫情相關的不實訊息上,其他主題的不實訊息可能會遭到忽略,目前仍不清楚會造成什麼後果。因此,研究團隊指出,各查核組織協力合作、減少重複查核工作,以及外界更多資金投入支持查核組織工作等議題,將是現階段的重要議題。
參考資料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Types, sources, and claims of COVID-19 misinformation〉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研究員J. Scott Brennen介紹研究報告的網路研討會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