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錯誤】網傳「中國的YouTuber指出她的朋友買了二手衣服,穿在身上間接得了鼠疫…衣服來源是一個在停屍間工作的警衛做的,專門把要火化的死人衣服脫下來」?

事實查核報告#216

【錯誤】網傳「中國的YouTuber指出她的朋友買了二手衣服,穿在身上間接得了鼠疫…衣服來源是一個在停屍間工作的警衛做的,專門把要火化的死人衣服脫下來」?
發布日期/2019-12-02 01:40:42

一、此傳言是來自中國YouTuber經營的娛樂頻道,並非有可信度的新聞報導。

二、染病鼠蚤會找活體宿主,即使二手衣被病患穿過,染病鼠蚤不會停留在二手衣上。

三、即使衣物上殘留病患的膿液,因鼠疫桿菌對於乾燥、熱、紫外線環境抵抗力弱,因此膿液帶有活菌機率低,應不足以構成傳染條件。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網傳「中國的YouTuber指出她的朋友買了二手衣服,穿在身上間接得了鼠疫,結果拿衣服去詢問店家,報警後發現,衣服來源是一個在停屍間工作的警衛做的,專門把要火化的死人衣服脫下來,清洗過再間接轉賣到淘寶,以及各個店家,姑且不談直播主的推論是否正確,各位還買淘寶嗎?」


圖1:網傳影片擷圖


圖2:網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此傳言來源為何?

此影片原始出處為中國YouTuber翻牆經營的頻道「神秘劇場」上傳的〈北京肺鼠疫事件:起源二手名牌衣服有鼠疫,可能来自太平间,揭秘一条不为人知的产业链。〉但該影片由於第三方提出版權聲明,已無法播放。

根據該「神秘劇場」簡介,該頻道成立於2019年7月23日,主題包括世界未解之謎、神秘殺人案件、世界文明起始、靈異事件等。

查核中心檢視「神秘劇場」的其他影片,均是由一位YouTuber介紹某一事件,再剪輯影像畫面搭配。此頻道發布的影片屬於娛樂性質,並非有可信度的新聞報導。

爭議點二、傳言指稱,「朋友買了二手衣服,穿在身上間接得了鼠疫」有可能嗎?

(一)根據疾管署發布鼠疫相關資料,鼠疫可依感染方式及部位不同再進一步區分為腺鼠疫、肺鼠疫、咽鼠疫。

腺鼠疫主要由被感染跳蚤(尤其是Xenopsylla cheopis印度鼠蚤)叮咬吸取人類血液或是人類處理被感染動物(尤其老鼠和家兔)或鼠疫感染者屍體的組織時,不慎接觸膿液而感染。

肺鼠疫和咽鼠疫藉空氣散播,人類因吸入帶有致病原之飛沫(原發性肺鼠疫病人或已發展出末期鼠疫肺炎的腺鼠疫病人之飛沫)而感染。

查核中心諮詢疾管署。疾管署表示,二手衣不是活體宿主,所以即使二手衣有病患曾穿過某一件衣服,染病鼠蚤不會停留。鼠疫會透過鼠蚤叮咬及吸入患者咳出新鮮的飛沫而傳染,鼠疫桿菌不會直接經衣物或環境物體傳播。

疾管署表示,即使衣物上殘留病患的膿液,因鼠疫桿菌對於乾燥、熱、紫外線環境抵抗力弱,因此膿液帶有活菌機率低,應不足以構成傳染條件。

若民眾仍有所擔憂,一般消毒劑如甲酚、漂白水和乙醇等,均可殺死鼠疫桿菌,建議購入的衣物應先經清洗後再穿上身。

(二)查核中心採訪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蔡坤憲。他表示,當人類處理感染鼠疫的動物屍體或人類屍體時,可能會接觸到帶有鼠疫桿菌的痰、黏液、血液等,但如果戴上手套或穿著防護衣物隔離就能降低感染風險,只有傷口或黏膜處接觸膿液才有機會遭感染,且此種傳播途徑較為少見,鼠疫傳播主要還是透過帶菌鼠蚤叮咬。

(三)查核中心採訪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邱南昌。邱南昌表示,衣物、紙箱並非可供跳蚤長期生存的環境,藉由此途徑傳播可能性極低。若又如傳言所述經過清洗,跳蚤根本不可能存活。

結論

一、此傳言是來自中國YouTuber經營的娛樂頻道,並非有可信度的新聞報導。

二、染病鼠蚤會找活體宿主,即使二手衣被病患穿過,染病鼠蚤不會停留在二手衣上。

三、即使衣物上殘留病患的膿液,因鼠疫桿菌對於乾燥、熱、紫外線環境抵抗力弱,因此膿液帶有活菌機率低,應不足以構成傳染條件。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疾管署澄清:感染鼠疫的跳蚤不會透過網購途徑附著於物體上帶入國內,請民眾放心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