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文章「高雄小林村學者表示,遷村時沒電沒冰箱,空投食物腐壞,最好的物資是活小雞」?

【錯誤】網傳文章「高雄小林村學者表示,遷村時沒電沒冰箱,空投食物腐壞,最好的物資是活小雞」?

事實查核報告#3146
網傳文章「高雄小林村學者表示,遷村時沒電沒冰箱,空投食物腐壞,最好的物資是活小雞」?
發布日期/2024年7月27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7/27版】

凱米颱風侵襲台灣,造成中南部多處淹水。網傳一篇小林村遭颱風土石流滅村文章,引述倖存者稱遷村時沒電沒冰箱,導致空投食物腐敗。這是真的嗎?

一、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8月9日清晨7時遭土石流淹沒,奪走462條人命,有44人被直升機救出。

二、經向前小林村自救會長、倖存者之一羅姓婦人、時任甲仙鄉公所職員、協助災後安置居民的紅十字會等多方管道查證,傳言有多處不符合事實:

網傳文章引述一位聲稱是小林村倖存者的女性原住民族學者,經查並無此人。

網傳文章稱遷村時,山路不通,因此直升機空投生鮮食物。事實上,直升機空投物資是在災民安置於甲仙鄉時期,此時尚未遷村;且空投物資是奶粉、尿片、醫療器材等緊急物品為主,並非網傳的生鮮食物。

小林村民後改安置於高雄縣杉林鄉的「組合屋」,最後才遷入分散成3處「永久屋」社區。無論在組合屋或永久屋時期,均有提供電力。網傳稱遷村沒電、沒冰箱、食物腐壞等說法,與事實不符。

此外,當時救難物資並不缺乏,可滿足災民所需,並無養小雞自給自足或以物易物需求。

網傳文章引述的小林村倖存者為虛構人物,且內容多處與事實不符,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7月25日凱米颱風登陸台灣,造成中南部多處淹水。臉書流傳一篇文章,轉述不具名原住民族學者說法,聲稱自己是2009年因莫拉克風災遭滅村的高雄縣小林村倖存者。文章描述小林村災民獲救後,在遷村、重建過程中,空投食物因沒冰箱腐壞,災民最期盼的物資是活的小雞。

臉書該篇文章獲得5000多個讚,分享數達2200次以上。


圖1:臉書文章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網傳「小林村滅村」事件背景為何?

依據中央社報導(連結1連結2),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造成嚴重水患。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於8月9日清晨7時遭土石流淹沒,奪走462條人命,約占全村8成人口。

前小林村自救會長蔡松諭接受查核中心訪問時表示,有44位倖存受困村民被直升機救援到山下,災民先後安置在內門、甲仙宮廟, 後再遷到組合屋,2010年後陸續被分散安置在3個永久屋社區。

查核點二:網傳文章引述倖存者描述小林村災民獲救情況,實際狀況為何?

經採訪前小林村自救會長、小林村倖存者之一羅姓婦人,以及時任甲仙鄉公所職員、協助災後安置居民的紅十字會等多方管道說法,網傳文章多處不符合事實,分別說明如下:

女性原住民族學者自稱搭直升機獲救?
查證:倖存者中並無此人

(一)網傳文章並未透露這位女性原住民族學者姓名,她自稱是遭直升機救出的小林村民,目前是博士後研究員。依「博士後研究員」身分研判,年齡應在30歲至40歲左右。

(二)前小林村自救會長蔡松諭表示,土石流滅村後有44位村民遭直升機救出,多數為老人,有部分小孩。如有網傳的女性原住民族學者,應該當時年紀還小,但是依他所知,當年的小孩或其他倖存者,現今沒有人成為學者

(三)倖存者之一羅姓婦人表示,倖存年輕人中只有一位男性與她孫女有就讀大學,該位男性目前為老師,她孫女20多歲,兩人均非學者。倖存者中另有1位現年30多歲女性,與網傳學者年紀較相符,但這位女性不是學者。

遷村重建因為沒冰箱,空投食物都爛掉?
查證:多處與事實不符

(一)當年任職甲仙鄉公所員工的蔡姓民眾表示,他有家人在小林村不幸罹難。當時不論空投或後來運補的物資,都是由甲仙鄉公所接收,再分配給災民。他曾經參與空投物資分配,網傳說法並非事實。

蔡先生表示,直升機空投是災民安置甲仙鄉時期,並非遷村時期。小林村滅村後,甲仙其他地方並未遭遇土石流,倖存者大多安置在鄉內龍鳳寺等宮廟。當時對外道路不通,水電也中斷,甲仙鄉變成一個孤島。

蔡先生說,受困初期鄉內仍有食物,經盤點缺乏物資後,透過衛星電話向外求援,當時直升機空投物資都是緊急物品,如奶粉、尿片、醫療器材,還有少部分泡麵餅乾等乾糧,並非網傳生鮮食品。約一週後道路搶通,大量物資進來,有白米或其他乾糧,沒有生鮮食品,因此不會有網傳食物放到壞掉。

(二)紅十字會專案經理顧先生表示,小林村慘遭滅村後,當時官方、民間規劃在附近興建提供給災民居住的「永久屋」社區,即所謂遷村。「永久屋」蓋好前,先把災民安置到高雄縣杉林鄉的「組合屋」,這批組合屋是由紅十字會負責建造,災民入住時間是2009年10月底。

顧先生表示,在高雄縣政府、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協助下,這批組合屋都有提供水電,且還有冰箱、電視機等電器設備,這些都有照片可以佐證。網傳遷村過程沒電沒冰箱,並非事實。

(三)小林村倖存者羅姓婦人表示,她曾入住杉林鄉的組合屋,後來永久屋陸續蓋好,分散成3個社區,她搬入其中的「日光小林」社區居住。但無論是組合屋,或後來的3處永久屋社區,都有電力與冰箱等設備,並無網傳沒有冰箱一事。


圖2:2009年小林村組合屋有接電、有冰箱/照片來源:紅十字會

(四)依據行政院2012年出版的「莫拉克颱風災後救助與安置」120頁,災區的空中物資運送期間是2009年8月5日至9月8日,此時間段為小林村民在甲仙宮廟安置期間,尚未移到組合屋,更遑論之後的永久屋。也就是說,傳言稱遷村、重建期間,有直升機空投物資,與事實不合。

遷村重建很需要小雞,可以吃或養大換東西?
查證:與事實不符

(一)前小林村自救會長蔡松諭表示,自從媒體報導小林村慘況後,外界物資即源源不絕,可滿足災民生活所需,並無聽說有養小雞需求。

村民還安置在甲仙宮廟時,就有領取物資與慰問金。後來村民遷往紅十字會建造的組合屋,紅十字會把捐款購買電器或物資分配給村民,外界也持續送物資給自救會。此外,當時政府還有一天領800元的臨時工救助計畫,也有很多村民登記。在物資不缺與政府臨時工計畫下,村民基本生活沒有問題,不需要養小雞當食物,或者以物易物。

蔡松諭說,老人家可能會在空地養雞,但應該是生活習慣或者打發時間,跟物資缺乏沒有關係。

(二)紅十字會專案經理顧先生說,傳言說法有可能是他個人經驗,在組合屋安置或遷村重建階段,災民有可能在空地養雞種菜,也能貼補家計。

顧先生分析,在重建過程中,主要是要讓災民走出傷痛,恢復正常生活,並且與社會重新連結。但傳言的說法,養雞是為了食用或者交換食物,比較像是以物易物的群體生活,這跟現代社會不同。而且重建也不代表跟外界封閉,災民可以出外工作,以物易物的說法的說法不太合理。

(記者:許雲凱;責任編輯:陳培煌、陳偉婷)

補充資料

小林村災民安置遷村過程

2019年8月小林村遭土石流掩埋之後,獲救44位村民先安置於內門鄉順賢宮,後轉移到甲仙鄉龍鳳寺等宮廟。

約10月底,紅十字會興建的組合屋完工,村民改遷入杉林鄉組合屋社區。

前小林村自救會長蔡松諭表示,關於永久屋的興建地點,官方、民間團體、村民意見紛雜,並不一致,因此最後分成3個永久屋社區興建。分別為杉林大愛園區(慈濟援建)、五里埔小林社區、日光小林社區(兩者都為紅十字會援建)。

2010年初到2011年底,3個社區先後完工,村民也陸續遷出,最晚遷出的居民住在組合屋約有2年時間。


圖3:小林村組合屋由紅十字會負責/來源:行政院2012年「莫拉克颱風災後救助與安置」專刊


圖4:小林村永久屋分成3個社區/來源:行政院2012年「莫拉克颱風災後救助與安置」專刊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捐款連結 (或掃QR Code) /接受捐助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