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風向球】匿名發文一文多發 破解飛官寧賠百萬退伍傳言

【謠言風向球】匿名發文一文多發 破解飛官寧賠百萬退伍傳言

記者:陳培煌;責任編輯:陳偉婷

520總統就職後,Dcard匿名社群24日出現一篇「給總統的一封公開信」,一名「戰機飛官」自述今年有許多飛官退役,有些年輕飛官甚至寧願賠300萬也要退伍。內文還提到空軍過去幾年工作負荷過重,許多飛官抱怨受不了,文末還寫「敬愛的賴總統,我想今年我也要走了」,被台灣媒體大量轉載報導。

同日,PTT八卦版一篇貼文「為什麼連飛官都不願簽下去?」也引發討論,該文引用臉書貼文「華航113年軍方退役機師應徵人員名冊」,稱國軍損失大量空軍戰力,正當需要空軍保衛國家時,飛官紛紛離職。


圖1:社群平台經常出現帶風向的匿名貼文(此示意圖由DALL.E2生成)/美編卓育麟製圖

查核中心觀察,Dcard這篇500字貼文發布後,多家媒體迅速轉載引用,至少有超過40篇報導,新聞多為突顯飛行員的壓力和困境,還有其職業危險性,以及對家庭和個人生活的犧牲。網路輿論同時也在熱議這篇貼文,多數網友留言對原PO表達支持,認為想退伍是合情合理,還有人分享自身或親友的軍中經歷,佐證文章說法。

在兩岸關係緊張下,飛官的處境引起了台灣媒體與網路輿論的關注和討論。但是,在被匿名文章帶動情緒前,可以先來想想文章及流傳方式有沒有疑點。

Dcard文章註冊帳號有學校資訊,空軍清查無此人;也沒有飛官在服役13年即提前退伍

檢視「給總統的一封公開信」發文帳號,顯示為「南台科技大學」,意即當初用戶是以該所學校電子郵件註冊Dcard。詢問空軍後得知,目前現役飛官沒有一人是畢業於該所學校。

該文另提到「有年輕飛官寧願陪300萬也要退伍」;根據現行規定,因培養一位飛官成本極高,其最低服役年限為14年,提前退伍須按比例賠償。以服役7年為例,飛官若提前退伍須賠償2000多萬,因此按比例來計算,服役13年提前退伍,須賠300多萬。

過,空軍清查後也發現,沒有任何一位飛官在服役13年時,選擇提前退伍。

臉書貼文民間航空公司應徵人員名冊出現「飛官幽靈人口」

另一篇在臉書貼文「華航113年軍方退役機師應徵人員名冊」,圖片顯示12位空軍飛行員姓名、飛行機種、飛行時數、應徵機種、行動電話、電子郵件等資訊。

不過,這份名單並非完全正確,空軍表示,名單中出現的姓名有三分之一並不是目前正在服役的飛行員;其餘三分之二確實為目前空軍正在服役的飛官,但經詢問這些人的意願,目前僅有一位飛行員考慮退伍、轉服民航機。


圖2:社群平台飛官退伍潮文章出現破綻/美編卓育麟製圖

社群平台5/23-24大量出現飛官退伍潮文章 均為匿名發文

此類強調飛官怨言,透露想退役的心聲,從內容來看已有破綻,若從流傳路徑觀察,更有不尋常的軌跡。

查核中心觀察,23-24日在Dcard、臉書等平台,出現至少6篇類似飛官退伍潮文章,但出現匿名、一文多PO、發布後隨即刪除,以及多個發文帳號被標註為「疑似異常」等情況。

例如臉書社團「靠北空軍」23日有一篇匿名文章,發文者自訴在嘉義開了19年戰機,因家人擔憂選擇不續簽,加入華航,過了1年後,現在非常後悔「為什麼沒有早點來」。隔日該文再次以匿名方式出現在臉書社團「靠北長官2024」。

23日,Dcard有另一篇以飛官老婆身分匿名發文「我的飛官老公太難了」,描述飛官老公經常背誦逃生口號,讓她感到害怕與無助,「每天晚上只有收到老公的晚安訊息才敢入睡」。

另一篇「身為飛官 真的不想再續簽」,提到兩岸情勢嚴峻,520總統就職當日有飛行員在台北上空執行任務,但有更多飛官待命,「原本以為任務已結束,但現在情勢嚴峻,又不知道下次見到家人是何時」。


圖3:社群平台5/23-24大量出現飛官退伍潮匿名文章/美編卓育麟製圖

路近年吹飛官逃離風向 前飛官:職涯發展才是關鍵

社群平台流傳類似「面對兩岸壓力,飛官想退伍」文章,並非今年才出現。

2021年2月15日Dcard也曾出現一篇文章「2020我是空軍我好累」,內容同樣自稱飛官談及面對共機擾台壓力,幾乎每天都要升空應對,導致其決定退伍,「反正賠償金遠不如外面機師年薪」。該文同樣是匿名文章,且在媒體大量轉載報導後刪文。

空軍表示,目前戰機飛行人力編現比(國軍現員/編制數)達90%以上,近3年也維持在9成左右。空軍從2020年起,簽約及離退人數均呈常態分布,無異常。

F-16前教官黃揚德說,每年都有飛官服役滿14年或19年選擇續服或退伍,但因飛官年班不同,不太可能會出現大量離退狀況。

黃揚德表示,飛官選擇留在軍中或退伍主要取決於生涯規劃和個人條件。會有兩種情況:情況一,服役滿14年後,若有升遷機會,續簽5年,年薪144萬。情況二,服役19年後再續簽時,若無升遷或職務歷練機會,飛官可能會選擇退伍。

黃揚德說,有無升遷機會與飛行職缺才是重點,網路文章提到的兩岸因素,僅是飛官去留的考量因素之一,其他還包括部隊基層人力減少、工作負擔加重等。因此,飛官會綜合評估這些因素後,決定去留。


圖4:F-16V戰鬥機準備起飛(資料照)/來源:達志影像

奠基部分事實的誤導性言論 學者:用「剝洋蔥」方式應對

淡江大學戰研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表示,網路常出現夾雜似真似假的訊息,以「給總統的一封公開信」為例,空軍戰備任務吃緊、兩岸情勢緊張,都是目前已知的事實,但該文還是夾雜如「服役13年寧願賠300萬也要退伍」等虛構訊息。

林穎佑說,這類文章不僅會強化外界對於國軍「不願吃苦」的刻板印象,甚至誤導民眾,認為軍人都是貪生怕死。建議民眾面對此類想帶風向的誤導訊息時,應該以「剝洋蔥」方式,抽出事實資訊或刻板印象,才不會被牽著鼻子走。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認為,軍隊編制、不同機隊飛行員組成的階級,以及不同機隊所面對的壓力不同等,都是外界短時間難以了解的資訊,導致一般大眾比較難辨識軍事訊息真偽。

不過,舒孝煌說,面對社群平台短時間內頻繁出現類似訊息時,特別是那些可能造成心情大起大落的內容,民眾應該保持警覺心,在還不清楚的情況下,應思考是否要繼續轉傳這些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