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生誤解】網傳「媒體送驗泡麵,結果驗出重金屬,難怪台灣洗腎一堆」?
【易生誤解】網傳「媒體送驗泡麵,結果驗出重金屬,難怪台灣洗腎一堆」?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4/26版】
近期流傳「泡麵驗出重金屬」,實際情況如何?
一、食安和毒物專家均表示,傳言誇大了食品的重金屬危害。重金屬本就存在於自然環境、動植物及大氣中,在食品發現重金屬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是否過量。
二、食藥署說明,以報導中的檢出值計算,必須1天吃下96包泡麵,才會超出鉛的安全耐受量;吃下917包泡麵,才會超過銅的攝取容許量。
三、傳言影片為2013年談話節目片段,並非近期事件。該節目聲稱引述某媒體報導,但誇大描述只要食品含有重金屬,就會導致烏腳病、水俁病等。檢視原始報導,有說明須重金屬過量才有食安風險。
四、台灣對食品重金屬汙染的監控,是針對食品「原料」如穀類、魚類做檢驗,從食品源頭把關,確認沒有受到重金屬汙染,檢驗結果會定期公布。
傳言引用2013年談話節目內容,誇大渲染食品重金屬危害,因此為引人誤解的錯誤訊息。
圖卡版
背景
近期台灣食安事件頻傳,引發社會關注。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流傳一段訊息,並搭配11分41秒節目影片,稱有媒體將市售泡麵送驗,結果驗出重金屬,知名大廠全上榜,難怪台灣洗腎一堆。
經檢索網路,此一搭配影片的文字訊息,自2018年就已出現,並持續流傳至今。
圖1-2: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網傳「媒體驗出知名大廠泡麵含重金屬」,實際狀況為何?是近期事件嗎?
(一)傳言所附影片為某一談話節目片段,上傳時間為2013年11月14日。節目中引述某周刊報導,聲稱將市售泡麵油包送驗,結果驗出銅、鉛、砷、汞等重金屬。
可知傳言訊息或影片,是指2013年媒體報導內容,並非近期事件。
(二)檢視傳言影片,節目主持人與來賓表示,食物中有砷吃了會有烏腳病,有鉛會讓智力降低,有汞會出現日本曾發生過的水俁病。
但檢視原始媒體報導,有說明須重金屬過量才有食安風險。
(三)食藥署當時在媒體刊出泡麵含重金屬報導後,即發布新聞稿澄清,表示食品中所含重金屬,多是來自環境,為無法避免的物質。而且報導中的泡麵重金屬含量,經評估後,也沒有食安風險,民眾不必恐慌。
食藥署解釋,以報導中檢出的重金屬含量計算,必須1天吃下96包泡麵,才會超出鉛的安全耐受量;吃下917包泡麵,才會超過銅的攝取容許量。
專家學者解讀傳言
(一)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指出,重金屬本就在自然環境中存在,出現在食品中,是很正常的事情,譬如汞很常在大型迴游魚類中發現。以報導的檢出值來說,都在安全容許量以內。如果含量超出環境背景值,就要探究是不是有可能被汙染或者人為添加。
(二)陽明交通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特聘教授楊登傑表示,傳言誇大食品重金屬危害。食品中的重金屬來自環境,甚至動植物、大氣中都有,在食品中發現重金屬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是否過量。
楊登傑說,重金屬是在泡麵油包中發現,但檢出值很低,並無食安風險。而且民眾也不可能吃下大量油包,讓重金屬含量提高,實在不必擔心吃泡麵的重金屬危害。
舊食安事件重新流傳傳言套路
查核中心過去觀察到,當社會發生食安事件時,就會重新流傳食安假訊息,舊的新聞影片失去原本時空脈絡後,重新在社群流傳,卻容易誤導民眾以為是近期的事件,可能引起莫名恐慌。
【謠言風向球】查核中心教兩招 破解網傳「去時間脈絡」舊新聞影片
補充資料
如何監控食品重金屬問題?
楊振昌說,目前對食品重金屬的監控,是針對食品原料如穀類、魚類做檢驗,從食品源頭把關,確認沒有受到重金屬汙染,來確保食品安全。
楊登傑表示,台灣是對食品原料做重金屬檢測,食藥署及地方衛生局都會抽檢,結果定期公布。而且目前全民食安意識高漲,食品大廠避免產品出錯,也都設有食品檢驗室或者食安中心,進行內部檢驗,這其實也加強了食安管控機制。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泡麵油包及調味醬料產品之重金屬含量無攝食風險之虞〉
國家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吃過量的危害 更甚微量重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