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邊境爭議】中國社群熱議美國內戰 誇大傳言成台灣政論素材

【德州邊境爭議】中國社群熱議美國內戰 誇大傳言成台灣政論素材

記者/陳培煌;主編/陳偉婷

德州政府2024年1月因邊境非法移民問題,「槓上」美國聯邦政府。根據美國主流媒體相關報導,德州州長艾波特長年就美墨邊境移民議題與拜登爭論;向來是共和黨票倉的德州,在邊境議題與民主黨的美國總統拜登不同調,也成為美國大選前的重要議題之一。

德州邊境議題看似遠在天邊,但或許因為美中情結,有諸多德州爭議傳言在中國社群網站發酵,微博充斥著「德州進入戰爭狀態」的貼文。這些訊息傳到台灣後,成為政論節目討論內容,主題也環繞在「內戰邊緣」,型塑與美國主流媒體關注總統大選、移民議題等截然不同的脈絡和氣氛。

圖卡版

微博熱門關鍵字「#德克薩斯州宣布進入戰爭狀態#」

以關鍵字檢索微博,多個大V(經微博認證、粉絲數超過50萬的帳號)在1月底紛紛發文,宣稱德州州長在1月27日宣布德州進入戰爭狀態;部分貼文獲得千次大量轉發。

實際上,根據德州州長艾波特(Greg Abbott)1月24日的聲明,他並未發布德州進入戰爭狀態的訊息。

 
圖1-2:微博多個大V帳號傳播「德州進入戰爭狀態」訊息/翻攝微博

「坦克進入德州、德州旗升起、農民齊聚德州抗議」 假訊息助長「戰爭狀態」說法

一個粉絲超過300萬的微博大V帳號,也在1月29日貼出一段坦克橫越公路的影片,訊息宣稱「在德州有坦克出沒」,試圖營造出德州正處於戰爭狀態的氛圍,但事實並非如此。

查核中心第2846號查核報告查證,影片中出現的地理線索,如招牌、車牌、車輛型號等是在智利,不是在德州;且影片至少在2023年11月就已經出現。


圖3:翻攝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報告

假訊息也會搭配不相關的舊畫面混淆視聽。另一個追蹤超過100萬的微博大V帳號,1月31日貼出一張有一群軍人手持「德州旗」的圖片,宣稱德州國民警衛隊移除美國旗、升起德州旗。

透過簡單的以圖反搜,可以得到與微博貼文完全相反的答案。查核中心第2854號查核告指出,圖片實際為2016年5月間,美國非營利組織寄送德州旗給當時派駐伊拉克的德州美軍,與當前德州邊境爭議毫無關聯。


圖4:翻攝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報告

此外,網傳影片「美國農機聚集德州邊境」,同樣來自微博粉絲200多萬的軍事大V帳號在1月27日的發文。查核中心第2877號查核報告顯示,影片原始事件是2024年1月14日發生於德國福希滕貝格鎮的農民抗議活動。


圖5:翻攝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報告

中國社群「美國內戰」論述 流入台灣社群平台與政論節目

台灣網路也出現呼應中國社群熱傳的「內戰」論述。社群平台臉書、通訊軟體LINE出現一些討論德州狀況的貼文、訊息,內容均出現與戰爭有關的描述:「內戰即將爆發」、「美國面臨爆發內戰」、「內戰邊緣」等。

 
圖6-7:台灣社群平台、通訊網路流傳「美國內戰」相關訊息擷圖

不僅如此,這股熱議「美國內戰」討論,也吹進台灣新聞報導與政論節目。部分新聞媒體在討論德州政府與美國聯邦政府於移民政策的扞格時,標題與內文不時出現「美國內戰」等用語。


圖8:台灣新聞媒體以「美國內戰」為主軸的報導內容/翻攝畫面

此外,有台灣網路媒體政論節目1月29日以「美國內戰邊緣」作為主軸,討論德州與聯邦政府對於邊境管制不同調的議題,主持人多次請現場來賓評估美國是否會發生內戰的可能性。

另一新聞台政論節目1月30日同樣以「美國內戰」作為談話議題,播放坦克等軍事裝備運輸畫面,藉此連結、討論美國是不是要發生內戰。


圖9-10:台灣政論節目討論德州邊境管制議題/翻攝畫面

「內戰」、「戰爭」 不是美國主流媒體報導主軸

德州州長艾波特1月24日發布聲明,指責聯邦政府沒能有效保護邊境,因此他宣布德州進入「被入侵」狀態,將動用國民警衛隊等資源,保護邊境不受非法移民的進入。隨後有25州州長對表達支持艾波特的作法。

以內戰(civil war)、戰爭(war)等關鍵字,檢索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CNN》、《FOX》、《彭博社》、《路透社》、《美聯社》等美國主流媒體與通訊社,在報導德州邊境爭議時,並不會使用「美國內戰」或「戰爭」描述德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的爭執。

在德州邊境議題上,美國主流媒體報導焦點是民主黨籍總統拜登與德州州長艾波特對於非法移民議題立場扞格,以及可能代表美國共和黨角逐總統的前總統川普對於德州事件的回應。此外,媒體探討非法移民從邊境進入美國的長久現象,已經成為美國民眾關注議題,並可能成為影響這次美國大選的重要因素。

專家:媒體識讀缺乏 仰賴單一媒介無法形塑理性平衡討論

政治大學名譽教授丁樹範表示,部分台灣媒體新聞報導或政論節目,常會以便宜行事的方式,透過轉載社群平台等網路訊息,在短時間內快速整理出「專業觀點」提供閱聽眾,但實際上卻是過度簡化或跨大事件本身,特別是針對國際議題。

丁樹範指出,以美國德州邊境爭議為例,一些新聞報導或節目不用原始報導,卻轉載網路以簡體或繁體發布的「美國內戰」論述,一來不需要再花時間翻譯或查證,二來這類誇大或簡化的說法,很輕易就可以吸引閱聽眾到目光,獲得收視率、點擊率,實際上卻是忽略了美國社會與政治的複雜度與實際情況。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盧業中也表示,當前台灣媒體環境未必能即時提供正確的國際資訊,且缺乏長期觀察、深度分析的專題,導致閱聽眾獲取資訊來源受限。若僅倚賴社群平台瞭解國際時事,長久下來無法形塑對社會議題的理性與平衡討論。

盧業中也說,美國主流媒體對德州移民問題的討論,聚焦於對美國大選、民主黨的影響;以及民主、共和兩黨在移民政策的不同立場,特別是移民問題原本就是美國長久以來的重要政策辯論議題之一。

因此,當發生其他共和黨州長聲援德州,派遣國民警衛隊前往德州,主要是因應移民人潮、維護當地秩序,若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讀者能清楚這個脈絡,對於各州派遣國民警衛隊的應對方式,就不會認為是突兀,或感到「要發生戰爭了」。事實上,以美國目前狀況,距離「內戰」是非常遙遠的。當社群平台以聳動、片段的方式呈現國際議題,可能與現實脈絡脫鉤。

他認為,台灣媒體應多投注心力在國際新聞,且能有長期性的觀察報導,強化讀者的媒體識讀能力,才有助建構韌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