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影片「美國間諜鴿能實現精準打擊」?

【錯誤】網傳影片「美國間諜鴿能實現精準打擊」?

事實查核報告#2873
網傳影片「美國間諜鴿能實現精準打擊」?
發布日期/2024年2月22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2/22版】

網路流傳影片聲稱美研發機器間諜鴿,經查:

一、軍事專家表示,歷史上人類確實曾將真正的鴿子用於敵情偵查等間諜用途,但並非網傳「機器間諜鴿」。目前仿生科技無人機仍在研究階段,要能運用到軍事領域,還有許多複雜的技術問題要解決。

二、網傳影片出現的「拆解鴿子」及「鴿子頭上插著晶片」畫面,前者是特效公司2016年製作的模型,後者則是山東科技大學在鴿子頭部植入晶片並安裝電子信號接收系統的實驗。

網傳影片內容挪用特效公司影片與中國學術實驗畫面,並非美國研發間諜鴿內容,且仿生科技無人機仍在研究階段,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外電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衛報》等報導,1月底,印度政府釋放一隻被懷疑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鴿子。據報導,鴿子在2023年5月被捕獲,腳上繫環並有類似中文字樣,印度警方懷疑是中國的間諜鴿而將其拘留,8個月後證實這是一隻來自台灣的迷路賽鴿

同時,通訊軟體及社群平台流傳多支影片,內容均聲稱美國研發出「間諜鴿」,可以利用機器鴿子身上的攝影機鏡頭監視俄羅斯科學家,再透過衛星回傳資訊、精準打擊目標,並有自毀裝置。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間諜鴿」是否真實存在?

(一)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受訪表示,歷史上人類確實曾將真正的鴿子用於敵情偵查等間諜用途,如在鴿子身上綁相機情搜;但網傳影片的描述較類似「外型及飛行方式均與真實鴿子相同的無人機」,並不是真的鴿子。而目前仿生科技在無人機的運用上,還在研究階段,至少以公開資料來看,還沒有到實際運用的程度,而且要能用於軍事任務,還有飛行時間、傳輸距離等複雜的技術問題要解決。

舒孝煌指出,網傳影片並未從工程或技術角度解釋「間諜鴿」如何飛行,這也降低了影片的可信度。確實有科學家使用擬真動物去拍攝真正動物的一舉一動,還能簡單模仿一些行為動作,但這些「間諜動物」都是科學家直接帶到動物棲息地施放,而不能長途運動;目前也有一些公司在研究用機器模仿鳥類飛行,但似乎僅止於娛樂用途,尚未用於特殊任務。

他說,目前美國特戰部隊使用的微型無人機,大約手掌大,但飛行時間只有1小時,主要是用於戰場偵查及攝影,並沒有網傳影片裡提到的「精準打擊、自毀裝置」等;至於能夠遠端操作、衛星傳輸、精準打擊的無人機,例如MQ-1(掠奪者無人攻擊機)、MQ-9(死神偵察機),體型都很大,更別說RQ-4(全球鷹偵察機)大約有一架波音737那麼大。

(二)《亞太防務雜誌》總編輯鄭繼文受訪表示,或許科學研發單位有鳥型仿生無人機的開發計畫;但從目前的公開資料,尚無法佐證網傳影片「間諜鴿」已經被美軍運用於軍事領域。

他指出,很多國家都有研發仿生無人機的構想,但若要實際運用,除了飛行能力外,還要先克服資料傳輸、抗干擾等技術關卡。比如,單純傳送目標的座標是可以的,但同時還要傳送畫面,就要考量傳輸的頻寬及速度,以及使用的晶片是否夠高階。

爭議點二、網傳影片「間諜鴿」畫面來源為何?

查核中心將網傳影片中「拆解鴿子」及「鴿子頭上插著晶片」的畫面擷圖後利用google反搜;「拆解鴿子」可查找到是一間特效公司為2016年柏林雙年展製作的作品,其YouTube頻道也有介紹這隻機械鴿的影片

而「鴿子頭上插著晶片」則可查找到一段bilibili影片,稱「晶片鴿子」是中國山東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2007年的研究成果,用人工電信號控制鴿子的神經系統,做出起飛、盤旋等動作,但目前鴿子的可控制距離僅數百公尺。

查核中心進一步用「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鴿子」等關鍵字利用google搜尋,可找到《BBC中文網》、《華視新聞網》在2007年均有報導,山東科技大學在鴿子頭部植入晶片並安裝電子信號接收系統,刺激鴿子某些神經位點,以做出特定的動作,但並未提及間諜活動、精準打擊目標等。

綜合以上,軍事專家表示,仿生科技在無人機的運用仍在研究階段,且要能運用到軍事領域,還有許多複雜的技術問題要解決。

至於網傳影片出現的「拆解鴿子」及「鴿子頭上插著晶片」畫面,前者是特效公司2016年製作的模型,後者則是山東科技大學在鴿子頭部植入晶片並安裝電子信號接收系統的實驗。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2/22版】

網路流傳影片聲稱美研發機器間諜鴿,經查:

一、軍事專家表示,歷史上人類確實曾將真正的鴿子用於敵情偵查等間諜用途,但並非網傳「機器間諜鴿」。目前仿生科技無人機仍在研究階段,要能運用到軍事領域,還有許多複雜的技術問題要解決。

二、網傳影片出現的「拆解鴿子」及「鴿子頭上插著晶片」畫面,前者是特效公司2016年製作的模型,後者則是山東科技大學在鴿子頭部植入晶片並安裝電子信號接收系統的實驗。

網傳影片內容挪用特效公司影片與中國學術實驗畫面,並非美國研發間諜鴿內容,且仿生科技無人機仍在研究階段,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鴿子曾被作為間諜工具使用

舒孝煌表示,鴿子具有「找得到回家的路」的特性,因此在歷史上,人類的確會運用鴿子做很多事,例如送信,或是拍攝機密照片。

舒孝煌說,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研發出鴿子相機,讓鴿子帶著珍貴的資訊飛越敵方防線;美國中情局(CIA)網站也有介紹一種小而輕、可讓鴿子攜帶的相機,好讓鴿子飛越蘇聯境內,拍攝無法用間諜飛機拍到的畫面。《BBC》也報導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曾將攜帶問卷的鴿子投放到被德軍佔領的歐洲上空,有超過1000隻鴿子攜帶資訊返回,其中包括火箭發射場及德國雷達站的詳細資訊。上述「間諜鴿」都是真正的鴿子,與網傳影片講的「機器間諜鴿」不同。

「機器鴿」、「間諜鴿」說法從何而來?

查核中心在「【鳥不是真的】以瘋狂抵制瘋狂 一場美國年輕世代對抗陰謀論的社會運動」一文中,曾介紹彼得.麥肯度(Peter McIndoe)發起的「鳥不是真的(Birds Aren’t Real)」運動。其實,這是一場「以瘋狂對抗瘋狂」的惡搞陰謀論運動,希望各界關注到陰謀論與不實訊息的議題。

2017年,當時美國前任總統川普剛宣誓就職,麥肯度訪友途中遭遇反對與支持川普的兩派抗議活動對峙,他覺得眼前所見一切極為荒謬,因此他也找了一張紙,上面隨性地寫著「Birds aren’t real」(鳥不是真的),然後舉著標語到處走,還不斷向四周人群宣傳這個陰謀論。

對麥肯度來說,這只是一個玩笑,沒想到這個玩笑卻產生雪球效應,愈滾愈大,他收到人們聚集在一起大喊「鳥不是真的」口號的影片,還有人製作貼紙發送。

麥肯度決定順勢推動這個運動。他與友人設定了一系列荒誕的「事件歷史」,包括「美國政府官員不滿鳥糞每次都掉在車上,決定殺掉所有的鳥,改用鳥型的無人飛行機來監視民眾」、「美國在1959年到1971年共撲殺超過120億隻鳥」等。

2022年6月24日,麥肯度出席在挪威奧斯陸舉行的第9屆全球事實查核高峰會(Global Fact 9)時,也說出一套關於企鵝來源的理論:「企鵝其實是因為工廠出包,製造了一批飛不起來的無人機,所以政府只好把這些企鵝丟棄在沒人的南極,就是這麼簡單。」

「我從來沒有想要創造一個陰謀論,我只是想要反映現實的荒謬,讓大家在這瘋狂的世界可以停下來,笑一笑。」麥肯度説,「我們這個跟網路一起成長的世代,對於現在假訊息的瘋狂覺得很不可思議。」

而受到「鳥不是真的」運動的啟發,網路上也出現「鴿子不是真的(Pigeons Aren't Real)」的陰謀論網站,指稱鴿子正在監視人們的一舉一動,且政府已經升級鴿子的監視配備,例如鴿子胸前的羽毛其實是無人機內部麥克風的防風罩,可確保監聽時收音不受風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