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生誤解】網傳影片「綠委看不下去了!蔡政府大開作票灌票之門」?

【易生誤解】網傳影片「綠委看不下去了!蔡政府大開作票灌票之門」?

事實查核報告#2787
【易生誤解】網傳影片「綠委看不下去了!蔡政府大開作票灌票之門」?
發布日期/2024年1月10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1/10版】

一、網傳影片的原始事件是立委林淑芬2018年12月在立法院的質詢,當時中選會在2018年縣市長地方選務投開票所工作人員手冊中拿掉「開票前,向民眾宣布領票人數」規定。

二、針對此爭議,監察院於2019年11月提出糾正案,中選會隨後更新規定,也因此,2020年1月11日的總統與立委大選,開票時,工作人員清點領票人數與餘票數後,必須公開口頭宣布領票人數。

2021年公投、2022年地方選舉與公投,與即將到來的2024總統大選,投開票所工作人員手冊均明文規定,必須在開票前向民眾宣布領票人數。

傳言引述2018年立委質詢影片,當時質詢的開票措施已於2019年遭監察院糾正,從2020年總統與立委大選之後,已採取開票前公開宣布領票人數的做法。傳言引用過時資訊,易誤解為現況,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影音平台最近流傳訊息稱:「綠委看不下去了!終於爆出!蔡政府大開作票灌票之門」、「良心綠委驚爆蔡政府作票灌票證據」。

傳言有多種版本,主要流傳是兩支影片,影片內容是立委林淑芬的質詢內容,稱中選會違反慣例,影片搭配畫面顯示「2018年選舉中選會刪除『向參觀席民眾宣布領票人數』程序」。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影音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網傳影片的原始事件與脈絡為何?

網傳影片發生的時間與背景是何時?

網傳影片的原始出處為2018年12月13日的立院內政委員會質詢影片,民進黨籍立委林淑芬質詢時任中選會代理主委陳朝建時指出,2016年總統大選的投開票所工作人員手冊明定,工作人員點算選舉人名冊上領票及未領票人數後,要立即向參觀民眾宣布「投票完畢,經清點結果,領票人數OO人」;但2018年的投票工作人員手冊,卻拿掉立即向民眾宣布的文字,根本是違反慣例。

在2020年及之後的選舉,中選會是否恢復「公布領票人數」的相關規定?

查核中心曾在編號1992報告編號245報告中查證並還原此事件。

網傳影片中,立委林淑芬的質詢背景,是針對2018年地方選舉與公投的投票選務,中選會在2018年投開票手冊中拿掉「向民眾宣布領票人數」之規定;對此,監察院也於2019年11月20日提出糾正案

監察院糾正文指出,中選會在投票手冊中刪除「……並應即向觀眾席民眾宣布,『投票完畢,經清點結果,領票人數○○人』」」,造成現場民眾無法知悉多少人領票,自無從據以稽核用餘票數,更可能影響選舉結果正確性,難謂非重大事項,卻未依該會組織法經委員會議決議即變更規範,亦核有違失。

在監察院提出糾正案後,中選會於2019年12月19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已於同日邀集直轄市、縣(市)選舉委員會討論第15任總統副總統及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投開票作業程序,決議從2020年1月11日選舉投票日時,在開票前將宣布領票人數,並會請投開票所選務工作人員,依投開票作業程序辦理投開票。

檢視2021年公民投票的工作人員手冊2022年的地方選舉與公投的工作人員手冊,以及2024年大選的第16任總統副總統及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投開票所工作人員手冊,均已在工作手冊中載明,開票時,必須宣布領票人數。

查核中心也於2022年10月採訪新北選委會、諮詢投開票所的選務人員,均表示依現行規定選務人員須在開票前口頭宣布領票人數並將數字登記在報告表中。

綜合以上,網傳影片為立委質詢時質疑中選會在2018年的九合一大選,刪除開票時應宣布領票和未領票人數的規定,經監察院在2019年11月提出糾正案,中選會已於2020年1月總統和立委大選,規定開票前將宣布領票人數。2022年的公投與地方選舉及即將到來的2024年大選,工作手冊中均已明文規定開票時,必須宣布領票人數。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1/10版】

一、網傳影片的原始事件是立委林淑芬2018年12月在立法院的質詢,當時中選會在2018年縣市長地方選務投開票所工作人員手冊中拿掉「開票前,向民眾宣布領票人數」規定。

二、針對此爭議,監察院於2019年11月提出糾正案,中選會隨後更新規定,也因此,2020年1月11日的總統與立委大選,開票時,工作人員清點領票人數與餘票數後,必須公開口頭宣布領票人數。

2021年公投、2022年地方選舉與公投,與即將到來的2024總統大選,投開票所工作人員手冊均明文規定,必須在開票前向民眾宣布領票人數。

傳言引述2018年立委質詢影片,當時質詢的開票措施已於2019年遭監察院糾正,從2020年總統與立委大選之後,已採取開票前公開宣布領票人數的做法。傳言引用過時資訊,易誤解為現況,因此,為「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