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侯友宜說「民進黨無力吸引外資,新南向政策成效不彰,貿易出超金額在2018年至2022年間下滑」?

【外交】侯友宜說「民進黨無力吸引外資,新南向政策成效不彰,貿易出超金額在2018年至2022年間下滑」?

【快速跳轉】為何要查查證摘要查證對象查核過程

為何要查

各政黨候選人均提出外交政策,侯友宜批評民進黨外交政策為「鎖國外交」,甚至提出數據指該政策已影響台灣貿易獲利,本查核幫助讀者分辨其概念混淆之處,並提供讀者更精確的相關數字做為參考。

查證摘要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12月11日發表國防與外交政策,提到「民進黨無力吸引外資,新南向政策成效不彰,貿易出超金額由2018年的194億美元,下滑至2022年的134億餘美元」,經查:

一、民進黨自2016年執政以來,外資呈現成長趨勢,2022年核准外資達到133.03億美元,創下近15年新高。

二、侯友宜所引用的2018年至2022年對新南向國家貿易出超呈現下滑趨勢的數據雖然正確,不過2023年至11月統計,出超金額已達到246.7億美元,高於2018至2022各年。

三、經濟學者指出,貿易出超金額是進、出口貿易金額的差距,不是判斷吸引外資與否的數據。2018至2022年,台灣對新南向國家出超下滑,是代表貿易獲利減少。

查證結果:僅提供片面事實,有重要前提或關鍵事實被隱藏。

民進黨自2016年執政以來,外資對台投資金額為成長趨勢,並非「無力吸引外資」。2018至2022年,台灣對新南向國家出超下滑,代表貿易獲利減少,但今年至11月,出超金額已明顯超過2018年。

侯友宜的話來自哪裡?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12月11日發表國防與外交政策,批評民進黨執政進行鎖國外交,並有數點觀察,其中之一為,「無力吸引外資,新南向政策成效不彰,貿易出超金額由2018年的194億美元,下滑至2022年的134億餘美元」

此段文字出現於侯友宜12月11日記者會直播圖卡,侯友宜同日臉書也張貼了此段文字,侯友宜在當日記者會(直播影片24:40-25:16),則提到新南向貿易出超額下滑,可說是新南向政策成效不彰。


圖1:侯友宜YT直播擷圖(紅框為查核中心所加)


圖2:侯友宜臉書擷圖(紅線為查核中心所加)

資料出處:《侯友宜houyuih》YT頻道直播、侯友宜臉書《聯合新聞網》《Newtalk新聞》報導。

查核過程

查核點一、侯友宜稱民進黨執政下「無力吸引外資」,是否屬實?

經濟部建置的統計資料,可查詢歷年來台投資的外資金額。在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來台外資並未減少,與前期相比,投資金額呈現成長趨勢。其中2022年核准外資達到133.03億美元,投資金額為歷來第3高,且創下近15年新高。

圖3:近年外資來台投資金額/來源:經濟部經濟統計數據分析系統

查核點二、侯友宜稱「新南向貿易出超金額由2018年的194億美元,下滑至2022年的134億餘美元」,是否屬實?

侯友宜引用數據是否正確?

侯友宜所說的「貿易出超」金額,指的台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差額,如果台灣對新南向國家是出口大於進口,兩者差額就是「出超」;反之,若是進口大於出口,則形成「入超」。出超也稱順差,入超也可稱逆差。

依據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統計,從2017年至今年,歷年台灣對新南向國家貿易進、出口金額都逐年成長,且出口都大於進口金額,也就是說歷年台灣對新南向均形成「出超」。

其中2018與2022年金額,即為侯友宜所引用數據,兩相比較下,的確呈現金額下滑趨勢。不過2023年至11月統計,入超金額已達到246.7億美元,高於2018至2022各年。


圖4:近年台灣對新南向國家出超趨勢/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新南向貿易出超下滑」該如何解讀?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表示,台灣對外貿易的出超或入超,是代表進出口貿易金額的差距,不是判斷吸引外資與否的數據。出超或入超也無法簡化等同經濟狀況的好壞,例如持續出超會帶來大量外匯,讓貨幣升值,有可能牽動金融政策調整,因此要搭配總體經濟其他數據觀察。

劉大年指出,台灣對新南向國家的出超減少,代表台灣在貿易上的獲利減少。新南向國家是近年國際經貿的熱點,貿易成長速度很快,而台灣獲利減少,應該要去思考背後原因,例如是否跟沒有加入RCEP,或者FTA簽署國太少有關。

補充資料

依據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統計,可查得近年台灣對新南向國家貿易進口與出口的原始數據,兩者差額即為出超,整理提供讀者參考。


圖5:近年台灣對新南向國家進出口統計/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記者許雲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