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案月破萬件!資安專家:加私人群組要小心


近年詐騙手法不斷翻新,從辦理簽證、搶購演唱會門票到網路購物,民眾在搜尋引擎查詢時,前幾名結果竟可能是詐騙網站。這是因為詐騙集團已熟悉演算法,甚至投放廣告、操作搜尋引擎優化(SEO),讓詐騙訊息更容易出現在使用者眼前。面對這樣的趨勢,民眾該如何辨識詐騙?政府與平台又該扮演什麼角色?
資訊安全專家劉彥伯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表示無論是投資或線上購物,只要對方想把你加進私人群組,很有可能就是詐騙前奏。
詐騙手法進化:社群炫富後引導進入私人群組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打詐儀表板」,今年3月受理通報件數前兩名分別為假投資詐騙和網路購物詐騙,共受理5152件。劉彥伯以投資詐騙為例,詐團最常透過社群如抖音、LINE VOOM進行炫富,且透過下廣告和洗演算法方式讓詐騙訊息能推播到受害者面前。「用社群接近你之後,第二件事一定是把你轉到LINE群組。」
劉彥伯分析,之所以詐團要讓受害者轉移陣地,正是現今各式平台開始有防詐措施,詐團容易因違反規範而被阻攔。「如果他把你從私密社團引到LINE,再從LINE到陌生網站、要你下載APP,這個時候就要非常注意。」
去年台灣在世界棒球12強賽奪冠,原是全民慶祝的盛事,卻成為詐騙集團的行銷題材。網路上迅速出現一頁式網站販售「冠軍帽T」,民眾若受騙購買,可能遇到以下情境:收不到商品、收到劣質仿品、無法退貨。
劉彥伯分析,這類「預購型詐騙」特別容易成功,因為民眾已預期要等待數週甚至數月,時間一久可能忘記購買紀錄,也因此降低警覺。他更自嘲,自己也曾因類似手法受騙,事後找不到退貨地點。
除了社群平台,詐團也積極搶佔搜尋引擎版面。劉彥伯分享,他日前申請峇里島簽證時,上網搜尋時發現搜尋結果前幾筆竟是偽造的政府機關網站。他指出,詐騙集團過去多仰賴購買關鍵字廣告,如今更懂得操作SEO技巧,使詐騙頁面自然排上前幾名。
他提醒民眾,只要網頁要求提供個人資料、信用卡號或轉帳資訊,就應多加警覺,避免落入陷阱。
打詐新四法上路 刑責與平台義務同步加重
去年7月三讀通過「打詐新四法後」,劉彥伯指出在詐騙犯刑責上比舊法都多上許多。如詐騙金額達500萬元,刑期最高十年以下;縱使金額未達500萬元,若為3人以上犯罪及假冒公務員、或用科技手法製造他人不實影像者,刑期也會加重二分之一。劉彥伯表示新法上路後,平台也可以在發現詐騙資訊時預防性下架;若屆時有法律問題也會受新法保護。「新法讓平台業者會覺得自己好像可以多做一些事。」
劉彥伯建議政府各部會在打詐上合作,不要僅各司其職;政府也可以推動國家型電話、網站辨識APP,在一般市面防詐APP外提供普遍的基礎措施。劉彥伯也指出社群平台因詐騙廣告是其收入來源,加上判斷詐騙訊息非其主業,沒有打詐誘因。也因此劉彥伯認為各部會應訂定相關規則,給社群平台壓力,承擔打詐責任。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主持。節目中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為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希望達成「群體免疫」,讓大家都和假訊息說掰掰!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尋「新聞真假掰」,或上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YouTube頻道則有訪談精華影片陸續上架。除了適合大眾收聽收看,也推薦各級學校老師在規劃媒體素養課程時可列入影音輔助教材。(撰文:紀泰永、張育騰)
【立即收聽】新聞真假掰 — 假訊息 Bye Bye|EP190|
Apple:https://pse.is/7jexk8
Firstory:https://pse.is/7jex9r
Spotify:https://pse.is/7jexda
KKbox:https://pse.is/7jexmj
【非聽不可的相關訪談】
台灣七成企業遭勒索病毒襲擊?AI打詐新戰場:Deepfake、仿聲詐騙、勒索病毒
愛人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騙子會從網路跑出來!詐騙每月95億,司法怎麼追?
【喜歡這集嗎?想對主持人或來賓提問嗎?】
🌟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p9wyd
【好節目需要鼓勵~請給我們五星好評】
🌟訂閱、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lbl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