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吉卜力圖片會踩線?律師:不應用於商業用途


日前風靡世界各地的AI吉卜力圖片蔚為話題,生成式AI讓民眾可以瞬間得到各種風格的影像創作。然對於吉卜力而言,OpenAI利用其內容訓練ChatGPT是否侵權?民眾隨意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片有違法疑慮嗎?律師歐陽漢菁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表示目前吉卜力並未追究,但若將AI吉卜力圖片用做商業用途則恐觸法。
圖片的相似度與用途,成法院判斷侵權的依據
針對民眾生成特定風格的AI圖片是否有觸法疑慮,歐陽漢菁分析法院會針對是否圖片與特定風格相似、有無商業用途,以及會不會侵蝕原有的著作市場,來對不同個案進行裁判。儘管《著作權法》中未有風格一詞,但歐陽漢菁舉1987年藝術家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指控哥倫比亞影業的電影海報抄襲其插畫之判決為例,美國聯邦法院認定在如構圖等等風格上有可辨識的相似,因此判定哥倫比亞影業無法以合理使用作為抗辯原因。
「所以並沒有黑白分明的法則說風格一定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歐陽漢菁提醒大眾,只要普通觀察者可以認知到被控侵權的作品是利用原作的,就有可能構成侵權。歐陽漢菁表示儘管吉卜力目前不追究民眾生成AI吉卜力圖片,但若用做商業用途盈利,抑或違背吉卜力崇尚和平的理念宣揚暴力犯罪,便會提高訴訟風險。「法院會依據能利用何種法律論述,去達到相對公平正義的結果。」
至於民眾能否對自己生成的AI圖片宣稱擁有其智慧財產權,歐陽漢菁表示除非民眾可以證明在創作過程中,自己的精神力作用已達可受保護門檻,否則不受《著作權法》保障。如對AI下指令,因人類無法控制AI的生成結果而無保障;若民眾對AI生成內容進行修改,則須依修改處是否具有獨創性做判斷。歐陽漢菁補充,AI公司也因無法控制AI創作過程,無權主張擁有AI生成內容的智慧財產權。
AI巨頭與作者角力,分潤制度仍待建立
今年6月底,美國聯邦法院針對3名書籍作者向AI公司Anthropic因未經授權,就使用其著作訓練生成式AI模型Claude提起訴訟一案做出判決。法院認為Anthropic利用合法取得的資料集訓練Claude,其生成內容具足夠轉化性,並沒有重現作者可辨識的風格,屬於合理使用。至於Anthropic在其中央圖書館內儲存超過700萬本盜版書籍,法院則判定非合理使用,侵犯作者們的著作權。
而Meta也因為類似緣由遭到控告,案件同樣在6月底有判決結果。法院原告並未證明其著作因用於AI訓練導致著作市場利益受損,認為Meta合理使用作者們的著作。
歐陽漢菁分析依據這兩案,雖然AI公司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就使用其著作訓練AI,但只要著作權人無法證明AI生成結果與原作相似,抑或侵害到原有的著作市場,構成侵權的風險便較低。歐陽漢菁表示著作權人可以藉由聲明著作不希望提供給AI模型訓練,作為法院判斷AI公司是否合法使用的依據。
歐陽漢菁認為目前AI巨頭與著作權人間的癥結點在於分潤機制。「如果AI公司利用我的著作,但卻收割所有經濟成果,我也覺得對著作權人而言太不公平。」歐陽漢菁表示未來在立法上如何找到兩方都認可的分潤機制,並能藉由集體授權的方式,讓AI公司不用一一向著作權人尋求授權,會是著作權保護及AI發展取得平衡的關鍵。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主持。節目中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為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希望達成「群體免疫」,讓大家都和假訊息說掰掰!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尋「新聞真假掰」,或上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YouTube頻道則有訪談精華影片陸續上架。除了適合大眾收聽收看,也推薦各級學校老師在規劃媒體素養課程時可列入影音輔助教材。(撰文:紀泰永、張育騰)
【立即收聽】新聞真假掰 — 假訊息 Bye Bye|EP206|
Apple:https://pse.is/8388mj
Spotify:https://pse.is/8388me
KKbox:https://pse.is/8388ms
【非聽不可的相關訪談】
從廣告推薦到互動教育的AI革新,AI如何重新定義我們的世界?
【喜歡這集嗎?想對主持人或來賓提問嗎?】
🌟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p9wyd
【好節目需要鼓勵~請給我們五星好評】
🌟訂閱、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lbl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