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學術與媒體跨界合作!可望帶來事實查核新機會

2025-05-082025-05-08 活動紀錄

記者/曾慧雯;責任編輯/陳偉婷

《2025台北事實查核論壇:亞洲視野與在地觀點》5月7日登場,香港大學新聞學教授鍛治本正人(Masato Kajimoto)發表開幕演說,剖析當前亞洲的資訊環境與挑戰。他表示,雖然AI讓假訊息的產製成本降低,查核組織又面臨資金不足、平台支持降低、人們冷漠及政治干預加劇等挑戰,但透過學術機構、媒體業界與事實查核機構的跨領域合作,仍有機會遏止錯誤訊息擴散,並推動優質資訊的傳遞。

香港大學新聞學教授鍛治本正人參與2025台北事實查核論壇(攝影:蔡東棧)
香港大學新聞學教授鍛治本正人參與2025台北事實查核論壇(攝影:蔡東棧)

資金短缺、平台支持度低、政治干預……全球事實查核機構面臨挑戰

鍛治本正人表示,查核機構首要面對的是資訊過量的問題,原本就有太多資訊要查核,現在又加入生成式AI,製造誤導內容的成本降低,使得情況變得更糟。不過,AI也為事實查核帶來機會,例如事實查核機構可以和AI公司合作、訓練模型,讓AI學習如何以人的思維進行事實查核。

資金是許多事實查核機構正面臨的一大挑戰。鍛治本正人提到,廣告與商業模式往往傾向於有著聳動標題、誤導性及引誘點擊的內容,而非支持提供正確資訊的機構。若Meta停止支持事實查核機構,除資金問題外,更嚴重的是事實查核內容的觸及率也會受到影響;Meta、Google過去會提供事實查核機構更高的曝光度,但現在這類支持越來越少了。

鍛治本正人說,另一項重大挑戰是人們的冷漠。許多人陷入陰謀論,不在乎事實真相,也有人已經「新聞疲勞」,不太願意再去關注新聞內容。還有一個全球性的趨勢,就是資訊生態系的政治干預正在加劇,不論是來自國內政府的壓力,還是來自其他國家的外部干預,這些現象在世界各地都越來越普遍。

圖說:鍛治本正人指出,全球事實查核組織正面臨多重挑戰,但也伴隨機會(蔡東棧攝)
鍛治本正人指出,全球事實查核組織正面臨多重挑戰,但也伴隨機會(攝影:蔡東棧)

媒體業、學術、事實查核跨領域合作,生產在地優質內容

鍛治本正人指出,錯誤資訊、惡意資訊固然是問題,但更重要的其實是「缺乏足夠的優質資訊」,尤其是非英語區域,因為英文內容的資訊量遠高於世界其他語言。以新冠疫情期間為例,維基百科上冠狀病毒相關頁面的瀏覽量,比世界衛生組織的官方網站還要高出許多,這就是因為在地內容不足,才會導致人們比起信任公共衛生專家的官方內容,更傾向於依賴維基百科這樣的平台。

因此,他認為事實查核機構不必只著眼於打擊錯誤與惡意資訊,還可以努力填補資訊空缺、生產在地的優質內容;在其中,主流媒體將扮演重要角色,因為當錯誤資訊來自看似可靠的媒體時,情況反而會變得更嚴重。

鍛治本正人分享了幾個針對媒體錯誤報導的事實查核案例,包括將發生在台灣的事件誤以為是緬甸、對疫苗效力的錯誤解讀、將2017年的舊影片當成疫情期間中國的群眾抗議活動等。即便是主流媒體如《BBC》、《衛報》、《CNN》和《紐約郵報》,也曾誤用錯誤的資料,他表示,主流媒體擁有極大讀者群,平時產出很多正確資訊,但一旦犯錯,影響就非常巨大,因為會導致公眾的懷疑甚至幻滅感。

因此,鍛治本正人認為,事實查核組織、學術機構與媒體業的跨領域合作、培訓不但重要而且可行,例如邀請大學新聞系及醫學系教授和媒體記者共同討論疫苗效力的正確資訊。

他強調,這種跨領域的合作,正是事實查核領域的一大機會,因為資訊網絡模糊且複雜,想要在每一個環節都阻斷錯誤資訊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能夠在錯誤資訊容易流傳之處切斷鏈條,同時建立起傳遞高品質資訊的連結、補足資訊空缺,就有機會改善現今的資訊傳播生態系。

鍛治本正人分享幾個針對媒體錯誤報導的事實查核案例(蔡東棧攝)
鍛治本正人分享幾個針對媒體錯誤報導的事實查核案例(攝影:蔡東棧)

最後,鍛治本正人也提到,在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日益惡化的背景下,學術機構和媒體的跨領域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他說,今年幾乎所有亞洲國家的新聞自由都面臨嚴峻情況,例如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被降級為紅色區域(非常嚴峻),相較之下台灣為黃色區域(令人滿意),這代表台灣擁有更加自由的環境來生產優質內容。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