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網路流傳一段「你見過這樣的水果嗎」影片,內容為蘋果浸泡變紅等水果染色畫面。經查為AI生成影片,並非真實畫面;台灣目前也沒有水果染色案例。
一、網傳影片以AI偵測工具檢測,發現有極高機率為AI生成畫面,並非真實影像。
二、網傳影片有多處不合理現象,例如蘋果在輸送帶上瞬間變綠,工人將水果浸入染料池染色,手部卻沒沾到顏色等,這些均是AI生成畫面的破綻。
三、農產專家表示,類似影片每幾年就會重新流傳,但影片加工過程不是真實場景,台灣也不會用化學藥劑將水果染色,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專家建議,消費者可選購有認證標章的農產品,並於食用前以流動清水浸泡15至20分鐘,清除表面的抑菌劑或部分農藥,以確保安全。
四、網傳影片來自中國,雖然是利用AI技術製作,但中國確曾出現水果染色案例,例如2013年發現染色橘子、2016年曾出現染色的紅毛丹。
網傳水果染色影片為AI生成影像,台灣也沒有水果染色案例。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臉書、Tiktok、YouTube等社群平台均有流傳一段「你見過這樣的水果嗎」影片,內容為蘋果浸泡染料變紅、綠葡萄染成紫葡萄等水果染色畫面,還有多種水果塗抹不明液體,並搭配「泡了變色」、「這到底是什麼液體」等簡體字標題。
查核
查核點:網傳影片是真的嗎?
AI生成的假影片
查核中心使用「Hive moderation」、「was it AI」等線上AI偵測平台檢測網傳影片或擷圖,顯示影片有極高機率為AI生成,並非真實影像。
網傳影片還有多處不合理,明顯是AI生成的破綻,包括:
蘋果瞬間變綠:影片00:04–00:06處,在輸送帶上的紅色蘋果,瞬間變成綠色。
手不沾染料:影片00:08–00:11、00:45–00:51、01:23–01:31處,都是工人將水果放進染料池,但只有水果變色,工人手部完全沒沾上顏色。
注水沒有水花:影片00:45–00:51處,畫面中有水龍頭不斷往染料池注水,但注水處完全沒有水花、也沒有形成漣漪。
農產專家:台灣不會用化學藥劑染色水果
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教授梁佑慎表示,類似影片每隔幾年就會再度流傳,而影片中呈現的染色加工畫面本身就不符合真實情況,加上採用簡體字標題,可判斷拍攝場景並非台灣。梁佑慎強調,台灣不會以化學藥劑為水果染色,民眾不必過度擔心。
梁佑慎說,部分水果如柑橘,可能採收後會浸泡或噴施一些抑菌劑減少腐損,但會遵守用藥安全施用適當濃度,同時農業部或食藥署也會定期抽檢,確保食安。消費者也可以採買有「3章1Q」標章的農產品,食用前用流動清水浸泡15至20分鐘,把表面的抑菌劑或部分農藥清洗掉,食用更安全。
網傳影片來自中國,中國曾有水果染色案例
網傳影片使用簡體字,旁白也是中國口音,可以判斷描述場景是中國。網傳影片雖然是利用AI技術製作,但中國確曾出現水果染色案例,例如2013年發現染色橘子、2016年有染色的紅毛丹。
而搜索台灣相關新聞,發現曾在2014年有消費者購買蓮霧,用衛生紙擦拭出現紅色,懷疑遭染色。但當時農委會、食藥署都澄清,蓮霧果皮有天然花青素,才在衛生紙留下紅漬,不是染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