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蕭美琴11月7日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於歐洲議會舉行的年度峰會,並發表演說,網路隨後流傳訊息宣稱「法國BBC報導,台灣透過捐贈80億歐元,換得蕭美琴演講」。這是虛構捏造訊息;BBC為英國公共媒體,活動主辦單位IPAC對外否認「捐款換發言」說法,澄清邀請自主,歐盟與比利時政府均知情。
一、傳言提及的「法國BBC」在現實中並不存在。BBC(英國廣播公司)是英國的公共媒體,並非法國媒體。查核記者實際檢索BBC(含BBC法文版)以及法國公共媒體,均查無傳言相關說法。
二、根據《中央社》報導,活動主辦單位IPAC共同創辦人兼執行董事裴倫德(Luke de Pulford)表示,外界聲稱蕭美琴是因捐款或承諾捐款才獲邀演說的說法「荒謬可笑」。演講邀請是自主決定,歐盟、歐洲議會與比利時政府均知情。
傳言虛構「台灣捐款80億歐元換取演講」內容,並捏造消息來自不存在的媒體「法國BBC」。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副總統蕭美琴於7日在「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於歐洲議會舉行的年度峰會發表演說。社群平台隨後流傳訊息宣稱「法國BBC報導台灣捐80億歐元,換取讓蕭美琴上去噴20分鐘口水的機會」。不過,查核中心檢視原始發文帳號,發現該貼文已經被刪除。
查核
查核點:傳言說法是真的嗎?
BBC為英國公共媒體媒體,BBC、法國公共媒體查無傳言相關說法
傳言提及的「BBC」全名為「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中文為英國廣播公司,為英國的公共媒體,並非法國媒體。法國的公共媒體則為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法國電視台(France Télévisions)、法國世界媒體集團及France 24等。
查核記者實際檢索上述BBC(包括BBC法文版)及法國的公共媒體報導,也均未看到傳言說法的報導內容。
主辦單位IPAC否認「捐款換發言」說法,澄清邀請是自主決定,歐盟與比利時政府均知情
(一)根據《中央社》11月9日報導(1、2),IPAC共同創辦人、執行董事裴倫德(Luke de Pulford)表示,「捐巨資換演講」說法是「徹底捏造」;IPAC在歐洲議會的兩位共同主席自主決定邀請蕭美琴,而蕭美琴也欣然決定接受邀請。
此外,針對「台灣民主基金會」名列IPAC合作夥伴一事,裴倫德說,IPAC不依賴台灣民主基金會支持,外界聲稱蕭美琴是因捐款或承諾捐款才獲邀演說的說法「荒謬可笑」(ludicrous)。
裴倫德強調,IPAC對促成蕭美琴演說感到十分自豪。蕭美琴赴比利時並前往歐洲議會一事,歐洲議會議長、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及比利時外交部皆「全然知情」。
(二)台灣駐法國代表處11月9日在臉書貼文指出,「法國BBC」的單位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台灣也沒有捐80億歐元。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網傳「法國bbc報導台灣捐贈80億歐元巨資交換演講」訊息為假,並非事實。
補充資料
蕭美琴出席IPAC峰會發表演說
根據《中央社》報導,蕭美琴出席IPAC峰會以「Taiwan: A Trusted Partner in a Volatile World(台灣是世界在動盪變局中可信賴的夥伴)」為題發表演說,指出台灣的重要性在於三點:是亞洲蓬勃的民主典範、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並以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參與國際人道與永續行動。
蕭美琴呼籲各國加強與台灣在貿易技術、防衛韌性、全球包容及台海和平等四大領域的合作,強調台海穩定對全球繁榮至關重要,並表示台灣將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持續捍衛自由民主。
首圖來源:蕭美琴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