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平台流傳影片,內容描述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說「高鐵只能搭到烏日,不要往南坐」。經查,發文者假冒李鴻源,且斷章取義其原始發言脈絡。目前高鐵中南路段營運安全無虞。
一、網傳影片擷取自李鴻源今年5月的演講片段。李鴻源當時說「高鐵只能坐到烏日」為民國100年因當時高鐵彰化路段地層下陷嚴重,後續採取了封存深水井措施,成功延緩該處下陷情況。然而因2021年乾旱,政府重新啟用深水井,李鴻源擔心深水井重新封存將成為一大挑戰。
李鴻源10月30日告訴查核中心,此段發言與回顧,目的是希望政府應重視地下水超抽與地層下陷問題,而非警告民眾勿搭乘。
二、網傳影片來自假冒李鴻源名義的TikTok帳號,帳號首頁與每支影片畫面中還邀請民眾加入LINE帳號。
李鴻源向查核中心表示,自己並未經營任何TikTok,裡面的LINE帳號也非他本人所有。
三、台灣高鐵公司表示,高鐵公司與經濟部水利署長期監測結果顯示,目前高鐵沿線軌道平整度與結構檢測結果均符合安全標準,營運安全無虞。
網傳影片假借李鴻源名義上傳影片,並斷章取義其原始發言脈絡。目前高鐵沿線軌道符合安全標準。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社群平台流傳一段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的演講片段。影片中李鴻源提到「高鐵只能坐到烏日,千萬不要往南坐,這麼快的鐵路怎麼可以允許每年下陷8公分」。他指出,高鐵行經彰化路段時,因地層下陷問題必須減速通過。當時,高鐵局為維持軌道平順,曾抽出橋樑下方的墊片調整高度。但李鴻源追問若下陷情況持續惡化,是否有其他對策時,局長僅回應,高鐵「頂多還能撐10年」,也就是到2021年。
影片最後指出,李鴻源離開公職後,當初推動的封井計畫未再嚴格執行。
查核
查核點一:網傳說法從何而來?
傳言影片假冒李鴻源名義的TikTok帳號,非本人或團隊創立
查核記者將網傳影片擷圖反搜,找到TikTok帳號@lhy_tv於10月21日發布的影片,畫面與網傳影片相同。檢視該帳號,發現該頻道專門上傳、剪輯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參與的演講及政論節目片段,每支影片畫面上皆附有邀請加入LINE帳號的資訊。
查核中心10月30日向李鴻源求證表示,他沒有開設TikTok帳號,更沒有開設LINE帳號提供民眾加入,這些都是假冒帳號,非他本人所創。
李鴻源:「高鐵只能搭到烏日」說法是講述民國100年的情況,傳言忽略前後脈絡
(一)使用關鍵字檢索網路,找到中天電視於今年5月3日發布的直播影片。直播影片14分58秒處至20分14秒,李鴻源談論過去治理屏東、雲林、嘉義等區域地層下陷的經驗分享,其中也包含傳言提到「高鐵只能搭到烏日」的說法。
李鴻源於直播影片15分10秒提到:「過去在外面演講告訴大家,高鐵只能坐到烏日,千萬不要往南坐」他說明,民國100年間高鐵彰化路段因地層下陷,每年下陷約8公分,列車行經時必須煞車減速。當時,高鐵局為維持軌道平順,曾抽出橋樑下方的墊片進行調整。時任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的李鴻源追問若下陷情況惡化,是否仍有改善空間,高鐵局長則回應,高鐵「頂多還能撐十年」,也就是到2021年。
之後,李鴻源向行政院長報告,建議由他主導處理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問題。經調查與研究後,他宣布封鎖當地約1000口深水井,限制地下水抽取,並稱此措施成功將彰化地區的地層下陷控制在約3公分。
演講中,李鴻源指出因2021年乾旱發生時,政府宣布重啟已經封存的深水井,他擔心一旦啟用了這些深水井,要將其再重新封存,將成為一大挑戰。
(二)李鴻源10月30日向查核中心說明,網傳影片是自己過去的演講畫面,但傳言剪去了前面的假設情境。當時演講內容主要是回顧任內曾推動封存約1000口深水井、限制地下水抽取的政策。但該政策後續並未持續執行,可能導致該路段的地層下陷情形繼續惡化。
李鴻源強調,相關言論並非意指民眾不應搭乘高鐵,而是希望喚起政府重視地下水管理與地層下陷議題。
查核點二:高鐵中南部路段目前情況為何?
高鐵公司:目前軌道平整度與結構檢測結果均符合標準,營運安全無虞
(一)針對高鐵中南部路段地層下陷問題,交通部鐵道局每年9至10月間針對「高鐵沿線結構墩柱下陷進行監測」。最近一次、2024年的監測結果顯示,四處重點關注路段(溪州與國道三號交界、高鐵雲林超站、台78快速道路交界、雲158縣道交界),部分零星的高鐵橋墩將納入定期巡檢與土建設施維護計劃,持續進行監測。
(二)台灣高鐵公司10月30日回應查核中心表示,高鐵沿線經過的主要地層下陷區包括彰化縣溪州,以及雲林縣虎尾、土庫、元長與北港等地。根據高鐵公司與經濟部水利署長期監測結果顯示,高鐵的沉陷量與區域地層下陷量一致,隨著大地均勻沉陷,軌道線形平整度與結構檢測結果均「符合安全標準」。
高鐵公司說明,地層下陷可分為「大範圍區域均勻沉陷」與「差異沉陷」。彰雲嘉地區多屬前者,對軌道線形及結構變異影響較小,列車運行未受影響。高鐵在規劃階段即已考量地層下陷風險,目前僅極少數橋墩需因差異沉陷進行調整,並透過調整軌道版、橋梁支承墊或結構改善等措施維持軌道平整度於規範內。
高鐵公司指出,地層下陷屬國家安全與國土保育的重要議題。經濟部水利署、農業部農糧署及地方政府推動「減抽、補注、荷重管理」等防治措施後,沿線沉陷量已逐年減緩甚至持平。目前高鐵橋墩間軌道平整度均在容許範圍內,營運安全無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