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路流傳「鳥喝了被光電板污染的水後立刻暴斃」影片;經查證,這是AI生成的影片,並非真實影像。
一、根據網傳影片左下角的浮水印溯源,可發現社群平台流傳該影片時,原作者曾留言表示「影片是AI製作的」。
二、網傳影片前半段的鳥喙為深色,但是鳥倒地後突然變為淺色,不符常理。此外,查核中心利用多個AI線上工具檢測,均發現網傳影片有極高機率為AI生成,並非真實影像。
三、鳥類專家表示,網傳影片中的鳥類並非台灣本土野生鳥類,其鳴叫聲也與動作姿態不吻合。專家說明,影片裡的鳥叫聲接連不斷,但實際上鳥類喝水時不可能發出鳴唱聲。
四、部分傳言提到太陽能板流出紅水,所指的是嘉義縣新庄滯洪池暫置受損光電板的農地出現紅色積水,引發當地居民擔憂可能為有毒污染。
然而,環境部於8月20日表示,檢驗結果顯示紅水並非來自光電污染,也未檢出銅、鉛、汞等重金屬,判斷為是土壤腐植酸與生鏽鐵板所致。
網傳影片為AI生成,並搭配虛構的情境流傳,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本報告僅查核網傳影片的真實性,受損光電板堆置農地是否有環境污染疑慮,不在此報吿範疇。
背景
7月間丹娜絲颱風重創中南部,造成部分太陽光電案場損壞,光電板棄置畫面引起社會關注。其中嘉義縣新庄滯洪池堆置廢光電, 空地出現紅色積水,引發當地居民憂心,不過環境部8月20日已澄清,檢驗後並非光電污染,而是鐵板生鏽導致紅水。
近日網路流傳一段7秒影片,畫面可見有隻小鳥喝了光電板旁的積水,隨即倒地不動;該影片流傳時搭配文字如:「居然這麼毒!太陽能板漏出內部紅水」、「小鳥喝了兩口被太陽能板污染的水,立刻暴斃」等語句。
查核
查核點:網傳影片是真實的嗎?
網傳影片為AI生成,並非真實影像
(一)查核中心根據網傳影片左下角的浮水印溯源,可發現Threads流傳該影片時,原作者曾留言表示「影片是AI製作的」。目前原作者Threads帳號已經消失。
(二)查核中心檢視網傳影片,可發現影片前半段,鳥喙的顏色是深色,但在鳥倒地後,鳥喙顏色卻瞬間變淺,明顯不符常理。
另外,查核中心利用「undetectable.ai」、「Decopy AI」、「Was it AI」等線上AI工具檢測網傳影片擷圖,均發現網傳影片有極高機率為AI生成,並非真實影像。
網傳影片非台灣野生鳥類,鳴叫聲也與動作姿態不吻合
查核中心請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秘書長呂翊維協助檢視網傳影片。
呂翊維表示,如果單純從外觀判斷,在台灣近700種野生鳥類中,不存在網傳影片中的鳥類;由於影片畫面不清晰,因此也難以比對是否為國外其他類似的鳥種。
呂翊維也指出,影片裡鳥的聲音明顯與動作姿態不吻合。影片裡的鳥叫聲接連不斷,但實際上鳥類喝水時不可能發出鳴唱聲;另外,鳥倒地時影片傳出「落水」音效,聽起來也很不自然。
嘉義新庄「紅水」疑慮,環境部檢驗證實無污染,成因為鐵鏽與腐植酸
部分傳言提到太陽板流出紅水,所指事件發生在嘉義縣新庄滯洪池,暫放受損光電的農地出現紅色積水,當地居民擔心是有毒污染(台視新聞、自由時報)。
不過環境部檢驗後,澄清不是污染,紅水pH值為中性的6.79,也沒有檢出銅、鉛、汞等重金屬,唯一檢出的砷為0.0535 mg/L,判斷是農地既有的潛勢值。紅色水可能來自生鏽的地面鐵板,與土壤腐植酸混合導致。
環境部也提供原始檢驗報告供查核中心參考,可看到此報告是環境部南區中心委託台宇環科公司檢驗,採樣時間是8月7日,報告完成時間是8月15日。重金屬中僅有砷微量檢出,低於管制標準值,其餘重金屬則未檢出(低於檢驗極限)。
此外,受損光電案場所在的水庫、滯洪池,環境部也有檢驗水質,目前顯示一切正常,並無遭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