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核三延役公投意見發表會上,有反方代表稱,福島有許多人得到甲狀腺癌,引起社會關注輻射暴露的健康風險。檢視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長達多年的追蹤報告,福島居民的健康問題難以歸因於核災輻射,也沒有觀察到因輻射引起的甲狀腺癌增加。
一、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在2013年和2020年均發布報告追蹤福島核事故的健康風險,在2020年報告中,統合截至2019年底所有相關科學證據,委員會認為,沒有證據顯示福島居民的健康問題可直接歸因於核災輻射,且未來因輻射直接導致的癌症風險也不明顯。
針對甲狀腺癌,委員會指出無論在哪個年齡層,並未觀察到因輻射暴露引起的甲狀腺癌增加。
二、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2月也發布福島核災對健康影響報告,國際專家評估認為,日本福島核事故對日本國內外民眾來說,健康風險偏低,不預期會出現癌症發生率明顯偏高的情況。
三、能源專家廖英凱以系統性文獻回顧分析57篇福島甲狀腺相關論文後表示,多數研究顯示,日本福島核事故與當地甲狀腺病變無關,且這些論文的引用數與使用數均遠高於相異立場,代表目前學界共識,較支持當地甲狀腺病變與核事故較無關聯。
四、甲狀腺癌目前確切成因仍不明確,已知兒童或青春期曾經接受頭頸部放射線照射治療(600~2000cGY)者,可能容易在接受照射後20年產生良性甲狀腺病變或甲狀腺癌,也可能跟家族遺傳有關。
專家表示,目前科學界多認為福島核事故並未增加當地甲狀腺癌風險;災後福島當地甲狀腺癌增加,可能與高靈敏儀器及過度診斷有關。
國際癌症組織2024年10月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近年甲狀腺癌有過度診斷問題,是迄待解決的全球公衛議題。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及多達42篇科學研究結果均不支持福島核事故增加當地甲狀腺癌;網傳說法稱當地很多人因核災罹癌,與當前科學證據顯有落差,可能引人誤解。
【查核聲明】此查核報告查核「福島核事故是否導致當地甲狀腺癌增加」,有關核能存廢的價值判斷,不在查核範疇。
背景
8月23日將舉行核三廠延役公投。在第四場意見發表會上,反方代表吳亞昕稱,2011年福島核災後,除了數萬居民無法回到家鄉,有許多人得到甲狀腺癌。她現場分享一封來自日本福島青年的信件,內容提及:「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00位以上的孩童得了甲狀腺癌」,很多年輕人也必須每年接受甲狀腺癌檢查。福島核災後的健康影響備受外界關注,相關訊息也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核
查核點:日本福島核災導致300位以上孩童罹患甲狀腺癌,是真的嗎?
福島核災後日本啟動大規模甲狀腺普篩 發現兒少甲狀腺癌盛行率偏高
台師大科教所爭議科學研究室/科學月刊編輯委員廖英凱說,過去車諾比核災事故導致當地甲狀腺癌明顯增加,也讓外界重視輻射外洩對甲狀腺健康的影響,因此當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日本政府也擔心會有當地甲狀腺癌大量增加的情況,自2011年10月啟動針對事故發生時0-18歲兒童的甲狀腺超音波篩檢計畫。結果發現,該族群中甲狀腺癌的盛行率似乎很高(每296,253人中有84例)。
廖英凱說,當時大規模篩檢也發現,年輕人的甲狀腺癌檢出率很高,在同一組約 30 萬名受試者中,第一輪和第二輪分別發現了 116 例和 71 例。這些發現引起了居民和公眾的擔憂,他們擔心這可能是由於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的輻射所致。國際社會自2012年後投入大量研究,想釐清福島核事故是否真的導致當地大量甲狀腺癌發生。
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均認為 福島核事故未釀健康危機
(一)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在2013年和2020年均發布報告,
2020 年報告確認了 2013 年的主要發現與結論。統合截至2019年底所有相關科學證據,委員會認為,沒有證據顯示福島居民的健康問題可直接歸因於核災輻射,且未來因輻射直接導致的癌症風險難以察覺。
針對甲狀腺癌,委員會指出無論在哪個年齡層,並未觀察到因輻射暴露引起的甲狀腺癌增加。在兒童偵測到甲狀腺癌病例數比預期多,但推測原因應該是進行了超高靈敏度的篩檢,讓原本存在、但過去未被發現的甲狀腺異常被偵測出來,而不是因為輻射的關係。
此外,在一般民眾中,也沒有可信證據顯示輻射暴露會導致先天異常、死胎、早產或低出生體重的增加。對於事故處理人員與核電廠工人,委員會預期他們未來患白血病或其他實體癌症(包括甲狀腺癌)的風險,也不太可能顯現。
(二)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2月發布福島核災對健康影響報告,國際專家評估認為,日本福島核事故對日本國內外民眾來說,健康風險偏低,不預期會出現癌症發生率明顯偏高的情況。
世衛報告指出,輻射暴露與終生癌症風險之間的關係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輻射劑量、暴露時年齡、性別及癌症種類,這些因素會造成風險推估的不確定性,尤其是低劑量時。在最受影響地區之外(即使在福島縣內的其他地區),預測的風險仍然很低。
輻射所引發的急性反應,如皮膚紅斑、急性放射病等,需要很高的劑量才會發生。福島縣的輻射劑量遠低於此,一般民眾不會出現這些效應。也因劑量低,不足以影響胎兒發育或妊娠結果,因此不預期會增加流產、死產、圍產期死亡、先天缺陷或智力損傷。
一份日本研究顯示,福島兒少甲狀腺風險有大幅增加
(三)參與反核三重啟連署的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張弘潔指出,UNSCEAR報告顯示,車諾比的兒童甲狀腺癌比較可以看到明顯增加,福島事件中,碘和銫等半衰較期短的核種的釋放量為車諾比核電事故的10%~40%左右,而鈽等半衰期長的核種的釋放量為0.02%~0.1%左右,且透過迅速採取居民避難、放射性物質監測和控制飲食物攝取措施,能控制公民受到輻射暴露,截至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有人因輻射暴露而影響健康,且認為有篩檢效應。
不過,張弘潔說,UNSCEAR2013年報告,有指出福島核災的風險,若女嬰暴露會增加癌症風險,且另一份2016年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兒少甲狀腺癌風險有大幅增加,且不太可能用篩檢效應來解釋。
目前絕大多數科學證據認為,福島核事故與當地甲狀腺癌無關
(四)台師大科教所爭議科學研究室/科學月刊編輯委員廖英凱,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研究方法,檢索學術文獻資料庫WOS(Web of Science)中,237則與福島、甲狀腺、輻射有關的文獻,逐一檢視各研究文獻關於福島當地甲狀腺病變的討論,並排除非日本地區、藥物研究、法規設計等無關的主題,最終篩選出57篇有討論到福島當地甲狀腺病變篩檢的結果,分布為:
- A. 不支持核事故導致甲狀腺病變風險提升 ⇒ 42 篇
- B. 支持核事故導致甲狀腺病變風險提升 ⇒ 5 篇
- C. 無法判定/結果混雜/純討論方法學 ⇒ 10 篇
由量化結果來看,廖英凱說,縱有5篇研究支持福島核事故增加甲狀腺病變風險,其中有證據表明輻射暴露與出生缺陷、流產、兒童癌症增加有關;不過,有更多證據(42篇研究)顯示,核事故與當地甲狀腺病變無關,且論文引用數與使用數均遠高於相異立場,代表目前學界共識,較支持當地甲狀腺病變與核事故較無關聯。
進一步分析42篇研究的內容,廖英凱說,日本政府自2011年起,即針對當地兒童與青少年進行全面性的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如一份2012年針對3萬8千名福島兒童的篩檢的研究;2014年針對福島年輕人的研究;2016年針對福島兒童在核事故四年後的追蹤研究;2022年針對福島健康管理機制的回顧研究1, 研究2,均不支持甲狀腺癌篩檢結果的增加,與輻射暴露有關。
福島當地甲狀腺癌增加 研究:可能與過度篩檢、診斷有關
廖英凱說,有數則研究(2014, 2016, 2016, )指出,甲狀腺癌篩檢的數量增加是因儀器與全面普查的「過度診斷」所致;也有研究發現甲狀腺癌與地區的分布無關,可能與出日本整體年輕族群的潛在基因特性(2015),或是兒童肥胖現象(2019)有關。
此類癌症成因與輻射無關的研究,促成對當地甲狀腺癌篩檢機制的檢討與批判。如一份2017年的回顧研究指出,甲狀腺癌與輻射暴露的關聯性極低,但大量報導仍錯誤將甲狀腺癌歸因於輻射暴露,而使民眾產生不必要的焦慮與恐懼;另一份2018年的研究指出,福島核事故針對甲狀腺的過度篩檢機制,引起了一種有偏見的風險認知,反而對暴露於輻射的人產生了心理和精神影響。近期更有研究強調過度篩檢,及其導致的錯誤觀點傳播已成為人權問題;也有研究強調篩檢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已超過其在健康管理上的益處。
(四)「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李敏表示,輻射會有致癌疑慮,天然環境中也有輻射。福島事故發生後,可以估算民眾接受暴露了多少劑量進而評估致癌風險,而福島核事故外釋的輻射和背景輻射沒有太大差異,評估沒有增加甲狀腺癌發生的風險。
李敏說,另一個問題是導致癌症的原因,輻射並非唯一因素,在沒有輻射的情況下仍然有可能得到癌症,但還沒被發現或診斷出來。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因為政府高度重視健康風險,以最新、最靈敏的工具偵測甲狀腺癌,結果就找出一些個案,導致外界認為甲狀腺癌大量增加。
但李敏說,額外的輻射暴露造成癌症會有潛伏期,不是馬上接受暴露癌症就會立刻出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專家歷經多年的追蹤,已經明確得知福島事故並未增加當地甲狀腺癌個案。
補充資料
甲狀腺癌在台灣十大癌症之列 過度診斷成國際公衛議題
依據目前最新的國人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名列十大癌症第七名,有5600名新發個案。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說明,甲狀腺結節是相當普遍的疾病,約4%人口罹患此疾病,所幸大多數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只有極少數是惡性─即甲狀腺癌。甲狀腺癌真正發生原因尚未十分確定。目前已知幾種因素可能誘發產生甲狀腺癌:一、兒童或青春期曾經接受頭頸部放射線照射治療(600~2000cGY)者,容易在接受照射後20年產生良性甲狀腺病變或甲狀腺癌。二、有將近一半的甲狀腺髓質癌患者是因家族遺傳導致。三、有些「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可能與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的發生有關。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在2024年10月發表一篇針對全球63個國家甲狀腺癌流行病學模式演變及過度診斷的研究,這項發表於《刺胳針糖尿病與內分泌學》的人群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過度診斷在甲狀腺癌新診斷中佔很大比例,且過度診斷已成為全球一大問題。整體而言,2013年至2017年,63個國家可能有超過170萬人被過度診斷為甲狀腺癌。這項新興的全球公共衛生挑戰亟待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