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重啟公投8月23日投票,社群網路流傳訊息宣稱芬蘭在地下490公尺貯存核廢料,導致地下水遭污染禁用20萬年。這是錯誤訊息。芬蘭的安克羅(Onkalo)處置場是全球首座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設施,但目前仍在測試階段,尚未正式啟用,也未出現地下水污染情況。
一、負責處理安克羅核廢燃處置的Posiva經理Pasi Tuohimaa受訪表示,安克羅處置場至今僅進行「模擬燃料元件」試運轉,真正的用過燃料最終處置尚未開始。
二、芬蘭駐台代表羅瑞強調,目前芬蘭並沒有因核廢料導致地下水污染的情況。
三、綜合Posiva官網與外電報導,安克羅處置場位於約400–500公尺深的基岩,設計採用「KBS-3多重屏障法」,將用過燃料封裝在鐵與銅製容器中,官方宣稱可達「十萬年等級安全性」,學界對銅容器長期腐蝕風險仍有討論。
四、專家指出,傳言內容子虛烏有,且本身存在邏輯矛盾。若地下水真的受到污染,政府應會立即公告禁用,而不是出現「20萬年」這種不合科學與行政常理的表述。
台灣核安會指出,芬蘭最終處置場雖已取得執照並進行試運轉,但未曾出現超標輻射事件,更沒有地下水遭污染而禁用的情況
因此,傳言說法為虛構捏造,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本報告僅針對網傳說法「芬蘭地下水遭核廢料污染並禁用20萬年」進行查核;至於核廢料貯存技術與政策的相關討論,並非本報告查核之列。
背景
核三重啟公投8月23日投票,中選會在投票前舉辦5場發表會,第4場8月13日登場,正反方代表分別為民眾黨主席黃國昌、青年吳亞昕。
黃國昌會中提到核燃料最終處置已有技術解方,經濟部、台電6月到芬蘭、瑞士高階放射物處置場參觀,也簽下合作備忘錄要協助台灣規劃場址。吳亞昕指出,核三廠位於活動斷層帶,設施耐震度不足,且台灣仍無核廢料最終處置場。
隨後,社群網路開始流傳訊息,聲稱「芬蘭下挖490M做乾式貯存放,承認地下水污染,該水源禁用20萬年」。
查核
查核點一:芬蘭處理高階核廢料的方式為何?
全球首座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芬蘭安克羅核廢料處置場進入測試
根據瑞典能源巨擘大瀑布電力公司(Vattenfall )文章、Posiva官網、芬蘭國家廣播公司報導、《中央社》新聞,芬蘭在芬蘭西部奧爾基洛托島(Olkiluoto)建造的安克羅(Onkalo)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由芬蘭兩家核電公司合資設立Posiva Oy負責,規劃永久處置核廢料方案,採用KBS‑3多重屏障法,將用過燃料封裝在鐵與銅製容器中,埋入深約400–500公尺的基岩,再以膨潤土封閉。
根據Posiva官網強調設計能確保 「十萬年等級安全性」,芬蘭國家廣播公司報導則以「數千年至數萬年」描述其阻隔能力。目前處置場仍在模擬測試階段,由芬蘭輻射核子安全局(STUK)監督。根據《紐約時報》2025年報導,該處置場預計在不到一年內進入正式運作,成為全球首例。
不過,相關計畫也引發質疑。美國《連線》雜誌文章與芬蘭國家廣播公司報導,有研究指出地下水中的硫化物可能加速銅容器腐蝕,甚至千年內就會出現裂縫。芬蘭與瑞典的核安主管機關則認為風險仍在可接受範圍。
因此,安克羅是目前全球最先進、最接近投入運作的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設施,但其長期安全性仍存在學界討論,需透過後續監測與驗證加以確認。
查核點二:傳言說法是真的嗎?
核廢料最終處置安克羅仍在測試階段,並無地下水遭核廢料污染情況
(一)Posiva Oy通訊經理Pasi Tuohimaa於8月19日透過電子郵件回覆事實查核中心指出,網路上流傳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他表示,安克羅(Onkalo)處置場目前仍在測試中,雖已開始進行使用「模擬燃料元件」的試運轉,但真正的用過核燃料最終處置尚未啟動,預計將在2020年代中期(約2025年左右)展開,確切日期則尚未決定。
他說,芬蘭的最終處置將設於「已經穩定存在約19億年的基岩」中,這樣的地質條件被認為能長期確保核廢料的安全隔離。
(二)芬蘭駐台代表羅瑞(Lauri Raunio)於8月19日透過電郵回覆查核中心表示,目前芬蘭並沒有因核廢料導致地下水污染的情況。
羅瑞強調,位於地下460公尺深的安克羅(Onkalo)最終處置庫至今尚未啟用,因此相關社群網路上的說法並不正確。
(三)清大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李敏受訪表示,傳言屬於子虛烏有。安克羅(Onkalo)處置場目前尚未正式投入營運,他也未曾聽聞芬蘭政府承認地下水遭污染的情況。傳言內容本身就有明顯破綻,若地下水真的受到污染,當局必然會立即公告禁止使用,而不會出現「禁用20萬年」這種不合邏輯的說法。
(四)核能安全委員會核物料管制組長陳文泉指出,傳言所指的是芬蘭所建置的最終處置場。該處置場已取得建照與使用執照,目前預計試運轉至今年年底。但沒有任何資料顯示該處置場曾發生超出輻射安全值的事件,更不存在傳言所稱「地下水被禁用20萬年」的情況。
補充資料
全球首座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安克羅介紹
根據瑞典國營的多國營電力公司Vattenfall文章顯示,芬蘭建造全球首座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設場安克羅(Onkalo)。芬蘭西部奧爾基洛托島(Olkiluoto),由Posiva Oy公司負責興建,該公司於由芬蘭兩間核電公司TVO(民營,持股60%)、Fortum(國營,持股40%)在1995年共同出資成立,專責規劃核廢料永久處置方案。
安克羅自2004年開始挖掘,2015年獲得建造許可,計畫最終將建成約50公里長的地下隧道,可封存約6500噸用過燃料,分裝在3250個容器中。《中央社》報導,1980年代核電公司TVO開始選址時,採用從上而下、不開放民眾參與的方法,遭到當地社群強烈抗議,後來改用與當地社群更多互動、讓居民參與的方式後,才慢慢取得信任,進而得到當地社群許可,建造核廢料處置場。
瀏覽Posiva官網、芬蘭國家廣播公司報導,安克羅採用所謂KBS-3處置方法,也就是多重屏障設計:先將燃料裝入鑄鐵內襯與銅外殼製成的容器,再置入深達400–500公尺的基岩孔洞,四周填入膨潤土黏土,最後回填隧道。官方強調,這樣的設計可長期隔絕輻射,「10萬年等級安全性」;芬蘭媒體則以「數千年至數萬年」描述其阻隔能力。
為了確保系統可行,Posiva官網顯示已於2024年8月啟動「最終處置測試運作」,以無放射性的模擬燃料演練完整流程,包含容器封裝、運送、安置、膨潤土回填與隧道封閉,全程由芬蘭輻射與核安全局(STUK)監督。《紐約時報》2025年報導,芬蘭預計在不到一年內啟動正式處置,成為全球首個投入運作的永久核廢料處置場。
不過,該計畫也存在討論與質疑。美國《連線》雜誌2025年文章、芬蘭國家廣播公司報導均指出,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提出,地下水中的硫化物可能加速銅製容器腐蝕,甚至在千年內出現裂縫,增加放射性物質外洩風險。然而,芬蘭與瑞典的核能安全主管機關則評估,相關風險目前仍在可接受範圍。
根據Posiva於2025年3月4日新聞稿,顯示已完成最終處置的「試運轉」階段,最後一個測試容器已轉移至約430公尺深的地下儲存庫,正式處置作業尚未開始。
首圖來源:Posiva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