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誇台灣? AI虛構影片背後的流量騙局與資訊風險
特約查核記者/張加;責任編輯/陳偉婷
過去幾個月以來,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破解多則AI虛構影片,包括宣稱台灣奪下「社會信任與安全奧林匹克競賽」冠軍,「丹麥王子、西班牙公主罹患罕病,來台奇蹟治癒」,以及最近台灣漢光41號演習後,網上流傳影片稱「韓國被台灣漢光演習嚇傻,急派人赴台」。
其中,「韓國被台灣漢光演習嚇傻,急派人赴台」影片,上網短短9天,觀看次數已達40萬,並有900多則留言,還有網民寫下:「我看哭了,台灣人無論做什麼事都很認真,很團結」。可見大部分被觸及者信以為真,其傳播力與影響力,不容小覷。
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戴毓辰分析,目前網路媒體出現一種製作趨勢:採用文字轉語音(Text-To-Speech,TTS)技術,搭配生成式AI圖片或影片與網路既有圖像素材的混合呈現。這種製作模式的核心特徵在於—製作者無需進行實地採訪、專業攝影或現場報導,僅需收集網路的公開資訊,透過AI工具即可快速產出看似專業,實則漏洞百出的影音內容。

查核中心注意到,這類虛構影片多以「外國人」視角談台灣,由AI配音,搭配大量合成影像,穿插部分真實但不一定相關的畫面,營造「世界各國讚揚台灣」的印象。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這些虛構故事似乎有大量複製的現象,甚至有「模板」。
模板謠言:「王室來台治療」的奇蹟故事
查核中心以「王室來台治療」為關鍵字在網上檢索,找到10幾則類似的影片:
上傳日期 | YouTube帳號 | 影片標題 |
---|---|---|
2025/2/22 | 韓妹tv | 癱瘓阿拉伯王族,來台灣30分鐘見證奇蹟!“我要捐款10億台幣” |
2025/2/23 | 韓國留學生TV | 罹患絕症被趕走的阿拉伯公主來台灣才1小時就發生奇蹟(片頭有標註「故事改編」) |
2025/2/24 | 探索時光機 | 傲慢的王子,看不起台灣?台灣只是小地方,30分鐘後他改口了!結果台灣救了他一命! |
2025/3/5 | 韓在台 | “我愛台灣 救了我一命!”台灣太偉大了!阿聯酋王子原本對台灣不屑一顧!結果被台灣醫生救命!台灣的醫療太強了!感動宣佈:我願捐10億台灣值得尊敬! |
2025/3/20 | 今日明日 | 看不上台灣?10分鐘體驗震驚全場!億萬富家族來台後竟直言:“我早該來這裡!這裡才是世界第一!我要捐款60億台幣! |
2025/4/5 | 台式咖啡 | 嘲笑台灣是「貧民窟」 杜拜王室成員被台灣民眾瘋狂打臉 悔恨痛哭 「台灣人拯救了我」 稱要投資千億 |
2025/4/9 | 觀察台灣 | 西班牙公主身患絕症,來台灣半小時發生奇蹟,要捐款數十億給台灣,甚至想嫁到台灣 |
2025/4/13 | 探索時光機 | 丹麥王族以為台灣,只是個落後小島 來台10分鐘見證奇蹟,他說:台灣比皇宮更像家… |
2025/4/19 | 探索時光機 | 西班牙公主罹患絕症來台療養,30分鐘後徹底改變人生:「我要把命留給台灣!」 |
2025/5/11 | 探索時光機 | 丹麥王子在台灣突發高燒,醫護人員一舉動讓他淚崩:我們北歐也辦不到… |
2025/5/21 | 寶島小北 | 非洲王子突發重病,命懸一線!台灣實習醫生一招破解,王室震驚連王后都淚謝台灣! |
2025/6/21 | 小花相親記 | 杜拜王子罹患絕症,全球名醫束手無策!秘密包機來台「最後一試」,竟被台大醫院一項「獨門技術」奇蹟救活! |
2025/7/27 | 阿美在台灣 | 泰國皇室御醫帶著疑難雜症來台求助,台灣中醫師的診斷結果讓他當場決定拜師學藝 |
(資料時間:2025/7/28)
光是從影片標題,就能看出微妙的相似之處。至於內容,大多是描述某國的王子、公主、億萬富翁患上重病,到台灣就醫,奇蹟治癒後,深受感動而愛上台灣的故事。看起來是讚揚台灣的醫療品質,但其中部分陳述可能有損台灣形象,例如宣稱台灣醫療團隊給予王室、富翁特殊待遇。
而從列表可以看出,某些特定帳號經常發布這類影片,像是「探索時光機」至少發布4則相似內容;「韓妹tv」除了發布王室來台治癒的奇蹟故事,也傳播「韓國被台灣漢光演習嚇傻,急派人赴台」影片;「寶島小北」、「台式咖啡」則曾出現在報告編號3618。
「阿美在台灣」是2025年7月25日才加入YouTube的帳號,截至7月28日已經發布7則影片,包括摩洛哥王子來台留學、印度科技首富兒子來台學習、智利礦業鉅子在台灣搭計程車,而被台灣驚艷的故事。

專家示警 虛假故事背後的動機與利益
對於這些社媒帳號發布AI虛構影片的意圖,政治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怡志認為,應該是商業企圖,因為演算法的偏好,喜歡看這種內容的人,會一直看到類似內容,加上AI創作成本低,從流量生意的角度來看並不差;至於其他的動機很難猜測,但從某些頻道另外也有經營成人內容來看,流量應該是重要目的。
國際研究發現,社媒帳號散播虛假治癒故事,有時是為了銷售特定產品而獲得經濟利益,有些用戶則利用這些虛假故事影片做為一個「入口」,引導人們點閱其他更為極端、更陰謀論的內容。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有癌症患者因服用網路銷售的假藥而死亡,另有患者因相信網路飲食療法,而拒絕醫生的治療方法。英國NHS國家醫療總監史蒂芬寶威 (Stephen Powis) 表示,網路上的「神奇療法」和「童話故事」使人們的生命處於險境。他說,社媒可以為癌症患者提供一個支持性的社群,但也傳播驚人的錯誤資訊,他敦促人們對社媒上關於任何「神奇療法」持懷疑態度,僅使用可信、可靠的來源。
影響台灣資訊環境 恐加劇極化現象
大量AI虛構影片出現在台灣民眾常用的YouTube、臉書、LINE等平台,傳播力驚人。資安院研究員戴毓辰分析,這類AI虛構影片可能對台灣資訊環境帶來三大影響:
一、媒體生態重構:傳統媒體的守門人角色正在被削弱。過去由專業記者、編輯把關的資訊篩選機制,如今被演算法推薦與個人選擇所取代。
二、認知負荷加重:閱聽人面臨資訊真偽判斷的認知負擔大幅增加。每則資訊都需要個人進行初步的可信度評估,這對一般民眾而言是相當重大的挑戰,特別是對數位素養較低的族群。
三、極化現象加劇:AI生成內容可以輕易迎合特定立場或偏見,透過演算法的同溫層效應,可能加劇社會對立,對台灣本就複雜的政治與社會議題討論環境造成進一步挑戰。
李怡志表示,大量虛構內容可能會讓閱聽人建構一個不存在的台灣美好形象,一旦再接觸到其他對台灣描述不那麼正向的內容時,可能產生認知失調,並因此感到挫敗、失望,有一些人會選擇相信自己藉由虛假訊息建構的形象,躲入一個更緊密的過濾泡泡(Filter Bubble)當中,難以與現實溝通。但也有部份的人會因此對真實更加失望,而產生更大的被剝奪感,從而對公共事務冷漠。
李怡志指出,這些影片粗糙、大量AI生成、低品質的配音,但仍有閱聽人觀看,並相信內容為真;只要這些對資訊品質要求較低的閱聽人存在,自然會有流量創作者發現這一群人愛看的內容。他建議,知道這些內容為虛假,並且還被觸及到的人,可以檢舉該內容或頻道,有助降低這些內容的擴散能力。
戴毓辰則建議閱聽人,可以觀察影片中人物的眼神、牙齒、手部細節是否出現異常,或是出現文字錯誤、字體扭曲、無法辨識的符號。AI生成的影像中,常出現品牌標誌錯誤,物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例如麥克風的網狀部分變形扭曲、按鈕位置不對。此外,也可以觀察影片的聲音特徵,像是否有呼吸聲、口水聲等真人說話的自然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