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YouTube Instagram TikTok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網傳「丹娜絲颱風後,國軍因為漢光演習,不派兵救災,特別是台南」?

漢光演習期間,6千多名國軍投入台南、嘉義災後復原

  • 錯誤
  • 政治與政策

發佈:2025-07-22

更新:2025-07-23

報告編號:3735

查核記者:陳培煌

責任編輯:陳偉婷

  • 錯誤
  • 政治與政策

發佈:2025-07-22

報告編號:3735

記者:陳培煌、責任編輯:陳偉婷

內容
  • 背景
  • 查核
  • Share on Facebook
  • Share on Threads
  • Share on Pinterest
  • Share on LINE
  • Email this Page
  • Print this Page

丹娜絲颱風造成台南、嘉義嚴重損害,近期社群網路流傳訊息宣稱,國軍因漢光演習,不派兵救災。這是假訊息,漢光演習期間,有6千多名國軍投入受颱風嚴重影響的台南、嘉義的災後重建。

一、查核中心分別致電受颱風影響最嚴重的台南各區公所、嘉義市政、嘉義縣府,並綜合國防部統計數字,國軍自7月7日開始即投入災後清理,並一路支援到7月18日,支援人力約6千多名官兵。國軍協助範圍包含清除路障、路倒樹幹、下水道,並協助復原公園、校園以及其他公共設施。

麻豆區與新營區公所表示,與2024年凱米颱風以淹水為主相比,今年丹娜絲颱風因路徑與風力影響,損害更嚴重,國軍投入的人力也較去年更多。嘉義市環保局則指出,今年災情超過地方處理能力,因此向國軍請求支援。嘉義縣政府表示,國軍從7月7日開始就有支援救災人力,期間約派遣1千人力,協助救災。

二、今年漢光41號演習於7月9日至18日舉行。瀏覽《中央社》、《中時新聞網》、《中天新聞網》、《TVBS新聞網》等媒體報導,均有報導國軍在漢光演習期間,仍派兵協助救災。

《軍聞社》報導,丹娜絲颱風登陸前,軍方已整備兵力與裝備並派員進駐地方政府,協助山區居民預防性撤離;颱風過後,官兵投入清運落果、搬運倒木、清理道路與水溝及處理廢棄物,協助災後復原。

三、2024年「漢光40號演習」7月22日至26日舉行,後因凱米颱風來襲,國防部於7月25日中午提前結束演習並立即投入災害防救。今年漢光演習則是演習與救災並進。

軍方表示,去年颱風登陸時,漢光演習已在尾聲,因此提前中止;但今年情況不同,7月7日解除陸上颱風警報後,7月9日漢光演習才展開,國軍仍在演習期間投入災後救援。

專家指出,這次漢光演習與救災同時進行,正好檢視軍隊在面臨中共灰色地帶行動或戰爭災害時,透過人力調度、配合替代役及民間力量,在作戰優先的前提下,兼顧救災並提升社會防衛韌性。

丹娜絲颱風造成台灣部分區域嚴重受損,國軍在漢光演習開始後,仍同步派遣約6千多名兵力支援救災,時間持續兩週,並非傳言所稱沒有派官兵救災。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丹娜絲颱風重創雲嘉南地區,其中台南多個區域災情嚴重。總統賴清德7月11日前往台南市七股區視察災損情形及慰問災民時,現場有民眾詢問國軍是否可以協助進入民宅清運毀損傢俱時,賴回應救災是國軍任務之一,但法律規定國軍不能進入民房。賴清德的說法引起大量社群討論,「今年漢光演習為什麼不能像去年一樣,臨時轉換任務以救災為主」的說法浮現。

也有部分社群傳言宣稱「為什麼賴清德不願意派國軍幫忙救災?並且不救的還是台南本命區」、「國軍不支援救災」、「聽說剛好碰上漢光演習,所以這次都沒有國軍出來幫忙」。

網傳訊息擷圖
網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丹娜絲風災後,國軍有沒有派員支援救災?

漢光演習期間,6千多名國軍官兵同步投入受丹娜絲颱風重創的台南、嘉義災後清理

(一)這次受到颱風影響最嚴重的地區集中在台南與嘉義,記者致電台南多個區公所及嘉義市府、縣府後,得知國軍自7月7日開始投入災後清理,並一路支援到7月18日;同時期正值7月9日至18日國軍「漢光41號」演習的實兵演練。

台南各地區公所、嘉義市府指出,今年颱風風勢明顯比2024年颱風強,災情範圍也更廣,國軍投入的人力與時間因此大幅增加,協助清理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道路、公園、校園及其他公共設施。

台南麻豆區表示,國軍初期投入超過100人協助清理,後續依區公所需求調整為每日40至120人不等。當地因颱風風勢猛烈,路樹、招牌被吹倒,農田大量落果,國軍主要負責清運公共區域的路障,並協助搬運農民清理出的腐爛落果。

七股區指出,國軍累計投入救災超過500人次,協助移除道路障礙物,並清運民眾從家中搬出的受颱風損壞雜物,確保主要道路暢通。

新營區說,國軍每日出動約25至30人,協助清理倒塌的路樹、整理受颱風影響而凌亂的校園與公園,並與清潔隊配合清運。今年的風勢造成當地部分民房屋頂被掀、玻璃破裂,災情程度遠超過去年。

下營區表示,國軍主要負責清理人行道、公園和校園,處理風災後留下的雜物與障礙物。

嘉義縣政府表示,國軍從7月7日開始就有支援救災人力,期間約派遣1千人力,協助救災。

嘉義市政府環保局指出,國軍協助處理路樹倒塌、枝葉堆積以及街道清理,與清潔隊合作,加快災後環境恢復。

根據嘉義市長黃惠敏臉書7月10日發文感謝外界對於嘉義災後的協助救援,其中貼文照片顯示國軍協助把受颱風影響倒塌的樹木移除的畫面。此外,嘉義市政府建設處臉書也貼出多張國軍協助救災的照片。

嘉義市長黃惠敏臉書貼出國軍協助救災的照片/翻攝黃惠敏臉書
嘉義市長黃惠敏臉書貼出國軍協助救災的照片/翻攝黃惠敏臉書

此外,麻豆區公所、新營區公所表示,相較於去年差不多時間侵台的凱米颱風,當時以淹水為主,今年丹娜絲颱風因侵台路徑與風力等因素,造成的損害更為嚴重,包括房屋屋頂整片被掀開、吹走的情況,國軍投入的支援人力也比去年更多。

嘉義市府環保局則指出,去年雖有多個颱風來襲,嘉義市多能自行處理善後,但今年丹娜絲颱風造成的災情過大,因此向國軍請求協助救災。

(二)國防部7月22日回覆查核中心詢問時表示,針對丹娜絲颱風,國軍從7月7日至18日,投入兵力台南約4千多人次、嘉義將近2千人次,主要執行沙包堆置、物資搬運、市容整理、道路與路樹清理及抽水等項目;後續將依地方政府申請,持續投入兵力支援。

(三)檢視軍媒《軍聞社》於7月6日報導,從丹娜絲颱風登陸前,陸軍司令部已經配合中央、國防部,開設一級災害應變中心,整備災防應援兵力與裝備,派遣連絡官、情蒐官進駐地方政府,並協助山區居民預防性撤離。

颱風過後,針對災損嚴重的台南、嘉義,國軍官兵協助災民復原,包括第四戰區官兵協助清運麻豆區大量落果、搬運遭颱風吹落的樹幹、協助清理道路障礙、水溝,並協助廢棄物搬運。

第四作戰區官兵於台南新營區協助清運災後廢棄物/翻攝《軍聞社》
第四作戰區官兵於台南新營區協助清運災後廢棄物/翻攝《軍聞社》

另檢索包括《中央社》、《中時新聞網》、《中天新聞網》、《TVBS新聞網》等媒體報導,均有報導國軍派兵協助救災。其中,《中時》報導指出,「國軍第四作戰區在漢光41號演習實兵操演期間,持續調派兵力與裝備支援台南地區」。

第四作戰區官兵於漢光演習期間,協助台南地區清理倒塌樹木/翻攝《中時新聞網》
第四作戰區官兵於漢光演習期間,協助台南地區清理倒塌樹木/翻攝《中時新聞網》

查核點二:今年漢光41號演習沒有暫停的原因

漢光演習與救災並進:檢驗社會防衛韌性

2024年「漢光40號演習」訂於2024年7月22日至26日舉行,後因凱米颱風來襲,國防部於7月25日中午提前結束演習並立即投入災害防救。

國防部官員表示,去年漢光演習是在接近尾聲時遇到颱風登陸而中止;今年則完全不同,氣象署於7月7日上午解除台灣本島陸上颱風警報,7月9日才展開「漢光41號演習」,國軍雖在演習期間,仍派出人力協助各地災後救援。

國防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沈明室指出,漢光演習期間國軍仍投入災後清理,正好可以檢視軍隊與地方同時面臨中共灰色地帶行動或戰爭災害時能協同應對。畢竟,未來若同時遭遇軍事威脅與災害,軍隊雖以作戰為優先,仍可透過人力調度、配合替代役及民間合作調整人力協助救災,在演習與救援間取得平衡,提升社會防衛韌性。

首圖來源:勇媽阿惠 – 黃敏惠臉書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立案字號 新北教社字第1092527630號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 衛部救字第1141362484號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大事紀
  • — 歷年得獎紀錄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