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路流傳一段影片,聲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語言與數位未來」國際論壇,期間名為李毅的中國文化推廣部官員在會中批評繁體字如同「裹腳布」,隨即遭到哈佛教授宇文所安反駁。實際上,這是由AI生成的虛構事件影片。
一、經查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國際通訊社及媒體報導,皆未發現有關「語言與數位未來」論壇或「中國官員在聯合國討論繁體字」的報導。
此外,傳言影片聲稱該論壇曾進行直播,實際查驗聯合國WebTV與官方YouTube頻道,亦未發現任何相關會議紀錄,顯示該會議為虛構。
二、經檢索,中國沒有文化推廣部。進一步查看負責對外文化推廣的「文化和旅遊部」官網,未發現影片所稱「李毅」的任職資料;雖然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確實有一位名為「宇文所安」,但未查得其曾參與上述虛構論壇的任何紀錄。
三、傳言影片為常見「虛構外交」敘事,透過AI合成的主播、畫面與配音,杜撰國際會議內容與與會人員,並以聳動語言吸引點擊與分享,藉此吸引點擊率。
傳言影片為AI虛構捏造的內容,為「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一段YouTube影片在臉書與推特等社群平台上被大量轉傳。影片聲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了一場名為「語言與數位未來」的國際論壇,期間中國文化推廣部官員「李毅」批評繁體字如同裹腳布,隨即遭到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宇文所安」當場反駁。

查核
查核點一:網傳影片內容是否真實?
聯合國並未舉辦傳言所宣稱「語言與數位未來」國際論壇
傳言影片聲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語言與數位未來」國際論壇,但影片並未具體交代會議日期、議程等資訊。查核記者實際檢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及歷年會議紀錄,近期並未舉辦相同或相似主題的內容。
此外,影片另稱論壇曾以直播方式對外公開,檢索聯合國Web TV網站與聯合國YouTube官方頻道,未發現有網傳聲稱的直播記錄或相關片段。
網傳影片杜撰中國政府單位與官員姓名
經檢索,中國政府沒有傳言所稱的「文化推廣部」。中國負責對外推廣文化的單位為文化和旅遊部。檢視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官網,並未找到其有官員名為李毅。
另使用關鍵字「宇文所安」檢索網路,可找到曾獲得唐獎、漢學家、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榮譽教授的宇文所安(Stephen Owen)。進一步使用「Stephen Owen UNESCO」作為關鍵字搜索網路,並未找到宇文所安曾參與過傳言所稱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
未見媒體報導網傳宣稱的聯合國會議及相關內容
檢視國際通訊社《美聯社》、《路透社》、《BBC》,及台灣主流媒體《中央社》、《TVBS》、《自由時報》等,均未發現聯合國舉辦「語言與數位未來」國際論壇相關訊息及有傳言說法「中國官員在聯合國會議批繁體字」的相關報導。
綜上所述,傳言所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語言與數位未來」國際論壇,為虛構事件,非真實會議。
查核點二:網傳影片畫面來源
網傳影片的帳號並非媒體,並未提供及引述任何消息來源,非可信的資訊管道
檢視傳言影片來源的社群帳號,並非政府單位或媒體機構,傳言影片也不是自行採訪所得。
傳言建立聯合國的虛假敘事,博取注意
查核中心過去曾多次針對類似這類「虛構外交事件」的影片進行查證,例如聲稱「中國在國際會議上主張台灣主權遭他國代表反駁」或「台美建交」等情節,均被證實為捏造。
這類影片的共通特徵,包括使用AI技術生成主持人影像與場景畫面,配音也為AI合成,加上內容虛構會議名稱、與會人員與對話情節,並包裝成國際組織的正式發言現場,以提高真實感與煽動性。藉由聳動情節引發情緒共鳴,進而吸引點擊與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