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量產預算初審過關仍待協商 專家:分階段編列確保造艦需求
記者/陳培煌;責任編輯/邱家宜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艦」去年9月正式下水,但進度與性能狀況持續成為外界關注焦點,由於尚未完成海測,且傳出泊港測試存在多項技術缺失亟待改善,國防部後續提出的潛艦量產計畫面臨諸多挑戰。
該計畫總預算近3000億元,執行期長達14年。在野黨立委質疑,在原型艦尚未通過海測前,潛艦量產缺乏明確成效保障,因此有立委提案將明年度20億預算全數刪除,另有立委提案刪減大部分預算至剩下2億左右。
朝野預算攻防也牽動網路論戰。臉書有貼文宣稱若預算遭刪,將削弱台灣國防自主,並導致台灣失去國際支持與潛艦人才。部分傳言以漫畫形式,指提案刪除預算的立委為中共在台協力者;有貼文指責刪除預算提案是將台灣送上「斷頭台」;更有傳言指,是中共下令台灣在野黨刪除預算。
目前潛艦量產計畫明年度預算已於12月19日通過立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初審,後續仍需進行黨團協商。查核中心整理審查過程出現的兩大主要爭議點:一是原型艦尚未完成海測,軍方就一次編列14年數千億元預算,是否恰當;二是立委提案要求刪除全部預算,是否合理。
根據專家意見,軍方確實不應一次編足預算,而是採分階段方式編列,先造完前兩艘,待技術更成熟,再規劃後續建艦計畫;分階段編列在財務上不僅更合理,也能讓計畫執行更為精確,確保軍事需求符合當時的最新狀況。
但在另一方面,相關學者也指出,立委提案刪除全部預算的做法,等於完全否定造艦計畫。建議未來即使預算遭刪除,軍方仍應編列籌備預算,以維持生產線正常運作。也有專家提醒,目前編列初期預算確有必要,因為若延後至原型艦完成海測後再編,可能會延誤進度、推高成本,影響整體計畫推進。
潛艦量產案 國防部編列14年7艘預算2,840億8,080萬元
明年度國防預算書提出「潛艦國造第3階段後續艦籌建(海鯤號潛艦後續艦)案」,規劃為期14年的造艦計畫,總預算2840億8080萬元,目標要建造7艘潛艦,建造順序以「2+3+2」模式執行,以因應日益嚴峻的敵情威脅,滿足平、戰時的作戰需求。
該計畫執行期自2025年至2038年,2025年度編列20億元,至2026年增加至170億元,並在2027年至2035年間每年編列超過200億元,預算高峰將出現在2031年的321億元。不過,潛艦量產計畫預算遭在野立委強烈質疑。
潛艦量產明年度預算初審過關 海鯤艦海測通過才能動支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12月18-19日審查預算,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與黃仁分別提案全數刪除明年度20億元預算,徐巧芯提案刪除17億9,600萬元;民眾黨立委林憶君提案凍結預算50%。
提案刪除全數預算的馬文君在臉書發文解釋,她反對貿然編列14年2,840億元建造7艘潛艦,除非原型艦通過岸測、海測及戰測,並證明符合作戰需求。若國造潛艦無法滿足海軍需求,根本不應投入巨額預算繼續建造。
潛艦量產計畫明年度20億預算最後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以6票贊成、5票反對通過初審,但附帶決議要求國防部須待海鯤艦完成海測並通過驗證後,方可動支相關經費。不過,因有立委持不同看法,全案仍待黨團協商。
網路輿論激化 潛艦預算刪減案引發「中共在地協力者」、叛國等說法
從國防部送交預算至立院,到預算進入委員會審查期間,網路上流傳批評提案刪減或凍結預算之立委的相關內容。有貼文聲稱潛艦量產預算20億若被刪除,台灣會失去國際友人信任,甚至導致潛艦研發人才流,直接削弱國防自主基石;還有貼文批評將會弱化台灣國防。
有傳言以漫畫形式傳播,畫面中幾位提案刪預算的立委坐在一艘浮於海面的潛艦上,並以「浮不起來沉不下去」的文字,諷刺其為「中共在台協力者們」;有傳言以國台辦記者會曾提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何來所謂『國防』預算」,藉此推論在野黨刪預算,是因中國已下令。
此外,更有傳言以激烈措辭,聲稱刪減潛艦預算的行為無異於將台灣「推上斷頭台」,任憑對岸擺佈,成為近期社群平台的討論焦點。
爭議一:原型艦海測未通過前,國防部就一次編列14年、7艘潛艦預算是否合理?
學者:建議先編列2艘的預算 確保造艦計畫未來的靈活性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舒孝煌表示,鑑於中共戰狼外交,加上烏俄戰爭影響,過去對台灣不聞不問的國家,現在開始產生興趣,甚至主動提出合作意願。海軍官員就曾透露,有關鍵國家對台灣的輸出許可大開綠燈,許多願意出售的裝備效能都高於目前海鯤號的配備,對外軍事採購成功機會高,因此國防部才會提出潛艦量產14年預算需求。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兼秘書長揭仲認為,海軍計劃以「2+3+2」階段建造潛艦,但隨著每階段需求和裝備的更新,艦體構型可能會大幅更動;因此,沒有必要一次編足所有潛艦預算,應該保留可以靈活、調整的空間。
揭仲指出,潛艦建造應該根據生產進度分階段下單,而非一次備齊所有物料。海軍不可能一次將7艘潛艦裝備全數購買並存放,因為長期存放可能會出現問題,屆時責任歸屬將難以釐清。而即使國防部與廠商簽約,未來出口仍需通過各國的管制物資審查與許可,這些許可通常有年限與期限,實際操作上仍會遇到困難。
針對國防部一口氣提出14年計畫,揭仲建議,可以先編列第一階段2艘,待後續技術更成熟後,再進行其他階段的建造規劃。這種分階段預算編列方式不僅合理,也能讓計劃更加精確,更符合最新需求。
舒孝煌認為,雖然海軍認為建造潛艦有急迫性,並且也擔心目前已經答應賣給我們的裝備,,未來可能會改變心意,但確實應等原型艦海鯤號完成海測並進行調整改良後,再建造後續艦。
顧立雄:原型艦海測通過前 不動用潛艦後續預算
針對外界質疑,國防部長顧立雄9月19日於立院受訪回應,潛艦建造的前期作業包括開標、決標等程序,加上要保留潛艦產能,並確保承包商能夠取得各國輸出許可,若等到海鯤交艦後才編列預算,恐對相關進度產生重大影響。
在12月18-9日委員會審查預算時,顧立雄受訪強調,先前已表達,在海鯤艦海測通過之前,不會動用海鯤艦潛艦後續艦的預算;預算通過後會先與台船簽約前2艘。對此,揭仲指出,顧立雄的承諾,可以證明分階段編列預算的方式確實是可行且務實的解決方案。
爭議二:立委提案全數刪除潛艦量產明年度預算是否合理?
專家:預算不應全刪 可編籌備預算確保生產線持續運作
揭仲建議,他不認為立法院應該完全刪除潛艦量產明年度預算,國防部可以先編列籌備預算,確保台船的團隊和生產線能持續運作。立法院在軍方編列首批2艘潛艦預算時,也可以給予更多彈性,讓軍方有除錯的空間。此外,立法院及國防部也要建立定期報告、監督等相關機制,隨時處理建造過程出現的各種問題。
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陳國樑表示,依照預算法規定,立委在審查預算時,可以透過減列或凍結的方式處理。以這次潛艦預算審查為例,有立委提案直接刪除全部預算,屬於減列方式,但此舉等於是完全否定這項計畫。相對而言,凍結預算則是附帶條件,等到政府達成要求後,預算才可使用,對計畫來說彈性更高。
針對這類長期計劃,即便在政黨輪替,新政府仍須遵循計劃原則執行,但計劃內容可根據時空背景變化進行調整。
專家:潛艦量產預算若延後編列 恐影響計劃推進與成本控制
曾於美國國防部、美國空軍與軍工巨擘雷神服務數十年的胡振東(Tony)表示,如果台灣立法院將預算的編列延後到海鯤號海試之後,這將使潛艦量產計劃延誤多年。許多零部件需要提前簽訂合約,以確保能夠配合製造流程的時間表。這些零部件並非隨時可從貨架上取得,而是需要訂製生產。在預算獲得核准並撥款之前,零部件的合約無法推進。
胡振東說,若進度延誤,通常會導致成本上漲,而這種情況會將整個計劃推向成本增加的惡性循環。每次價格上漲都會引發進一步的延誤,進而導致額外的成本上升。這樣的惡性循環可能最終終結整個計劃。若發生這樣的狀況,國際社會對台灣捍衛自身防衛能力決心的負面觀感,將聚焦於導致國防建設延誤的政黨,而非政府。
首圖:台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