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鳥類抖動羽毛影片「高蹺鴴之舞在宜蘭拍攝得杜拜國際攝影大賽首獎」?
【錯誤】網傳鳥類抖動羽毛影片「高蹺鴴之舞在宜蘭拍攝得杜拜國際攝影大賽首獎」?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25版】
社群平台在2023年4月間流傳一支長度為23秒的影片,搭配文字訊息宣稱為宜蘭拍攝的高蹺鴴,經過查證:
一、專家協助檢視影片指出,網傳影片中為烏林鴞,烏林鴞是分布於北溫帶的鳥類。
二、查核中心向影片拍攝者求證,網傳影片的拍攝地點為德國的野生動物園。
傳言將在德國拍攝的烏林鴞指稱為宜蘭拍攝的高蹺鴴,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軟體自2023年4月19日起流傳一支長度為23秒的影片,搭配文字訊息指稱:
「超美!
高蹺鴴(讀音:敲恆)之舞在宜蘭拍攝得杜拜國際攝影大賽首獎。?」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2: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中的鳥類為何?是否為「在宜蘭拍攝的高蹺鴴」?
(一)將網傳影片擷圖,以Google Lens搜尋,顯示結果為「烏林鴞」。
查核中心向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研究組組長林文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主任姚正得求證,兩位專家均表示,這是「烏林鴞(Great grey owl,學名為Strix nebulosa)」,不是台灣的鳥類。
姚正得指出,烏林鴞是分布於北溫帶的鳥類,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溫帶地區都有,但並不是台灣的鳥類。
林文隆說明,網傳影片中是抖動羽毛的動作被放慢處理,而抖動羽毛是鳥類常見的動作,準備飛行前、休息過程中,或是下雨天要抖掉雨水,都會抖動羽毛。
(二)查核中心在TikTok平台以關鍵字「owl shake」檢索,找到TikTok帳號EinsteinKauz在2021年3月14日上傳的影片,內容完全與網傳影片相同,但仔細比對,可發現這支TikTok影片的拍攝範圍比網傳影片更大,例如人物的手臂完整入鏡,畫面中人物的衣服與褲子也入鏡了,手套下方的流蘇也完整入鏡,可知,網傳影片是將此TikTok影片裁去浮水印。
檢視此TikTok帳號EinsteinKauz,以及其自介中附上的Instagram帳號einsteinkauz,其所發布的影像均以貓頭鷹為主。
查核中心以Instagram連絡EinsteinKauz,他表示,此影片確實是由他拍攝,拍攝地點為德國,影片中的鳥為16歲的雄性烏林鴞Elvis,居住於德國的野生動物園。在這支影片中,Elvis抖動牠的羽毛,這是一個舒適(well-being)的訊號。
綜合以上,網傳影片中的鳥為烏林鴞,牠正在抖動羽毛,拍攝地點為德國的野生動物園,並不是高蹺鴴,影片也不是在宜蘭拍攝。
爭議點二、傳言流傳情形為何?是否有其它版本?
將網傳影片擷圖,以Google圖片、Yandex圖片等搜尋引擎反搜,可發現網傳影片以不同語言的形式在多國流傳,但所搭配的文字訊息只提到「貓頭鷹」,只有中文社群提到「高蹺鴴」。
查核中心分別以「高蹺鴴」在臉書檢索,發現傳言的文字訊息「高蹺鴴之舞在宜蘭拍攝得杜拜國際攝影大賽首獎」有搭配不同版本的影片,在4月18日之前,傳言所搭配的影片為另一支群鳥起飛的影片,與網傳影片完全不同,而針對群鳥起飛版本的影片,查核中心已發布編號2322報告。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25版】
社群平台在2023年4月間流傳一支長度為23秒的影片,搭配文字訊息宣稱為宜蘭拍攝的高蹺鴴,經過查證:
一、專家協助檢視影片指出,網傳影片中為烏林鴞,烏林鴞是分布於北溫帶的鳥類。
二、查核中心向影片拍攝者求證,網傳影片的拍攝地點為德國的野生動物園。
傳言將在德國拍攝的烏林鴞指稱為宜蘭拍攝的高蹺鴴,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