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生誤解】網傳「高雄為二戰的日本軍國主義招魂」?
【易生誤解】網傳「高雄為二戰的日本軍國主義招魂」?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9/19版】
近期社群平台流傳一段影片,稱高雄有宮廟舉行儀式「為二戰的日本軍國主義招魂」、還扛著日本人的牌位遊行。這是真的嗎?
一、傳言影片是2019年紅毛港保安堂受邀參加當地宮廟的遶境活動。當地文化協會理事長指出,網傳影片並非招魂儀式,而是宮廟間的參贊助陣。
二、專家指出,保安堂奉祀日軍「海府大元帥」的起源,是當地民眾在海上撿拾到人頭骨,當時並不知道海府元帥是日本海軍,屬於台灣陰鬼祭祀的「有應公」信仰類型。
三、學者研究指出,海府大元帥會被認為是日軍艦長,是因為托夢、起乩神意而得,從傳說版本流變,可以看出其為「附會型」神明傳說。
四、保安堂主神除了「海府大元帥」,也供奉台灣「郭府千歲」及「宗府元帥」,也祭祀在巴士海峽被美軍擊沉的「145位日本驅逐艦蓬第38號哨戒艇兵官」。
從保安堂建築與裝潢圖片,也發現其建築與裝飾元素係糅雜日本與傳統道教元素,風格相當多元,也不是單純的日式信仰文化,無法用軍國主義概括。
保安堂特色多元,主神有日本二戰海軍,也有傳統道教神祉,傳言挪用2019年高雄保安堂參加當地遶境活動的影片,片面詮釋為「為軍國主義召魂」,忽視台灣民間信仰脈絡。因此,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本報告僅處理傳言影片原始脈絡,並說明相關宗教儀式之象徵意義,至於其他意見及評論涉及主觀判斷,不在本報告查核範圍。
背景
近期台灣社群平台流傳一段1分33秒的影片,宣稱高雄有宮廟「為二戰的日本軍國主義招魂」,還有人扛著日本人的牌位遊行。
影片中,廟前廣場兩側出現許多關東旗,上面寫有不同的日本名字。影片後段出現打赤膊、穿著丁字褲的年輕男性抬著日式神轎,轎上方寫有「紅毛港保安堂海府大元帥」字樣。
查核中心檢視網傳影片流傳路徑,發現網傳影片於7月31日起於中國社群平台微博流傳,隨後傳進Facebook、LINE等平台。
圖1-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傳言影片原始事件
2019年高雄紅毛港保安堂受邀出席遶境活動
查看微博版本影片,發現畫面右下角押有「阿佑電視台」字樣。進一步檢索YouTube頻道「阿佑電視台」,發現該頻道主要內容都是關於台灣各地宮廟慶典、神明遶境出巡活動的影片,並找到2019年11月5日一部4分59秒的影片與網傳影片內容大致相符。
檢視原始影片標題與簡介,可知該影片為2019年11月2日,高雄市鳳山區紅毛港姓李仔濟天宮舉辦的「五朝建醮平安遶境大典」,畫面出現展示關東旗的隊伍,為紅毛港保安堂陣頭。
另使用Google地圖檢索2020年8月街景歷史畫面,比對後方的競選廣告與機車行招牌,確認網傳影片的拍攝地點確實為「紅毛港姓李仔濟天宮」。
由此可知,網傳影片並非近期事件,而是2019年高雄保安堂的遶境影片,活動地點位於「紅毛港姓李仔濟天宮」。
圖3:網傳影片與街景比對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製圖
查核點二:網傳影片是在「為二戰日本軍國主義招魂」嗎?
影片的活動是遶境廟會儀式,不能以「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來概括
(一)高雄市紅毛港保安堂主委張吉雄證實,該影片拍攝的是2019年高雄紅毛港濟天宮的遶境活動,保安堂受邀參加。保安堂主要供奉日軍「海府大元帥」、台灣「郭府千歲」及「宗府元帥」,也祭祀在巴士海峽被美軍擊沉的「145位日本驅逐艦蓬第38號哨戒艇兵官」。
張吉雄說,影片中關東旗上印的名字,是日本驅逐艦中的145位軍官的頭銜跟名字,但旗子並非牌位,其象徵意義更類似於「轎子」。由於數量龐大,無法為每位兵官都製作轎子,因此使用關東旗代表。而影片後段出現的日式神轎,即是供主神「海府大元帥」使用。
對於保安堂陣頭元素中最受矚目、也是最容易與「日本軍國主義」產生聯想的「旭日旗」元素;張吉雄受訪時表示,保安堂用的是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旗幟(與二戰時日本軍旗的差別是太陽的位置略為偏左)。對於傳言將保安堂陣頭做政治解讀,張吉雄強調,「海府大元帥」近70年來保佑紅毛港漁民及養蝦戶漁產豐收、賺錢,為蓋鳳山新廟籌措上億資金,也都是地方信眾感念神恩、發願捐獻的,與政治議題無關。
對於保安堂信眾曾多次前往日本為信仰尋根一事,張吉雄也指出,台灣的媽祖、王爺廟也經常去中國大陸朝拜祖廟、「割香」,保安堂的「海府大元帥」原本就是日本人,信眾因此前往日本為信仰溯源,與其他宮廟並無不同。
(二)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表示,從網傳影片中所呈現的元素分析,活動為鳳山南城的「紅毛港保安堂」和相距210公尺的「紅毛港濟天宮」之間神明互訪的廟會活動,並非「招魂」儀式。
郭吉清說明,各種遶境活動是為了各個民間宮廟間彼此參贊助陣、增進情誼。畫面中的「關東旗」和「日本神轎」屬於保安堂的「陣頭」元素。此外,雖然旗幟上寫有「蓬第38號哨戒艇」遇難官兵的名字,但這些旗子並不是「牌位」。
專家:保安堂奉祀「海府大元帥」屬於台灣陰鬼祭祀的「有應公」信仰
(一)豐饒文化社總編輯、民俗亂彈執行編輯溫宗翰說,參贊遶境與招魂完全是不同儀式,不可因為紅毛港保安堂的主神生前是日本軍官便混為一談。
溫宗翰說,保安堂的「海府元帥」是小港紅毛港當地民眾原本在海上撿拾到的人頭骸骨,屬於台灣陰鬼祭祀轉化為人神崇拜的信仰。後來因台日交流,信徒前往神社尋找名錄,才確認海府元帥是日本海軍,這種信仰跟軍國主義不可混為一談。
(二)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文系副教授林茂賢指出,網傳影片完全沒有招魂的儀式。影片是宮廟贊境過程,向對方拜廟致意。
林茂賢說,保安堂當初是一間祭祀無主孤魂的陰廟,當時撿拾到骸骨時並不知道海府元帥就是日本海軍,所以與日本軍國主義並無直接關聯。
林茂賢補充,台灣間拜神不分國籍,像是「義愛公」生前為日本警察。另外,基隆的中元祭都會準備紅酒、蛋糕、法國麵包,祭拜因清法戰爭所犧牲的西班牙、荷蘭、法國人,也會準備味增湯、壽司,來拜日籍亡靈。
查核點三:保安堂信仰的歷史文化脈絡
學者研究:海府大元帥屬於「附會型」神明傳說
根據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謝國興研究指出,保安堂的信仰可歸入台灣民間「有應公」信仰類型。海府大元帥被認定為日本軍艦艦長,係經由托夢,及據說降神附身,讓一位不懂日語的乩童開口說日語,是「附會型」的神明傳說。
保安堂雜揉日本、傳統道教元素
查看Google Maps與網路圖片,紅毛港保安堂的建築外觀與室內裝潢。廟宇主體融合日式元素、賽錢箱、旭日旗;同時也呈現中華傳統道教元素,包括:龍柱、前殿戶外擺有香爐、神明前方有跪拜磕頭用的墊子。廟方將日式與傳統道教的文化進行一定程度的揉合,可以看出保安堂的文化多元性。
補充資料
保安堂的歷史故事
保安堂主委張吉雄表示,保安堂的由來可追溯至70多年前,1946年,紅毛港漁民在海上撈到一個頭蓋骨,帶回後依習俗入祀,稱海府大元帥。1953年,漁民經濟改善,將小祠改建為小廟保安堂,這一階段為止成為實質上的有應公廟(基於憐憫或害怕孤魂野鬼而建祠);1974年,新廟完成,增祀地藏王菩薩、福德正神、虎爺將軍,廟格有所提升,不再是一般認知的有應公廟。
而「海府大元帥」會被認定為日本軍艦艦長,是後來的發展。1967年,一位協助紅毛港建設的日籍工程師說,他收到身穿日本海軍軍服的軍官托夢,要求建寺。此外,當地原本不會日語的乩童突然用日語講述自己為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38號軍艦艦長,希望能將骨骸送回故鄉琉球沖繩。村民目睹此景半信半疑,後前往沖繩尋找,在護國神社「日本海軍紀念碑」上找到38號艦被擊沈的記錄,根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台灣民間信仰中的日本記憶-下〉資料顯示,該傳說後來又演變為「蓬38號哨戒艇」。
融合多元文化、主打台日友好
張吉雄接任主委後,經營上主打「台日友好」,成為該廟的特色。2022年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保安堂設靈堂供民眾前往追悼,甚至為安倍立銅像表示永遠紀念,此舉不但讓保安堂成為日本遊客來台旅遊時的觀光景點,也吸引日本政要前往致祭。但此舉也引發大眾討論。
(記者:邱劭安、陳偉婷;責任編輯:邱家宜)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