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9成公廁馬桶坐墊都有菜花病毒」?
【錯誤】網傳「9成公廁馬桶坐墊都有菜花病毒」?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9/25版】
近期社群平台和媒體報導熱傳「9成公廁馬桶坐墊有菜花病毒」,提醒大家上公廁小心。這是真的嗎?
一、近期網傳的說法出自一名醫師的短影片,但他並無提供資料來源。
查核記者以關鍵字查找到一篇發布於2013的類似研究,該研究檢測23個機場廁所的馬桶坐墊,結果顯示「89%的樣本檢測出人類DNA」,而在這些檢測到人類DNA的樣本裡,有22.8%檢測出HPV的DNA。
該研究特別強調,HPV DNA的存在並不一定意味著存在傳染性病毒,也不能證明會感染,因為這可能只是環境污染的結果。
二、泌尿科醫師表示,「測得到HPV」不代表「會被傳染」,傳言說法過於簡化。生殖器病毒疣(菜花)最常見的傳播管道仍是性行為或性行為中的親密肌膚接觸,因表面污染受感染的機率其實很低。
此外,HPV只是統稱,共有上百種分型,其中會造成菜花的主要為第6與第11分型,並非所有HPV都會導致菜花。
傳言沒有提供資訊來源,過度誇大菜花傳染途徑,易引人恐慌;因此,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有某泌尿科醫師在臉書發布短影音稱「你知道9成的公廁都有菜花病毒嗎」,隨後台灣多家媒體引述,新聞標題稱「公廁坐墊9成有菜花病毒」、「9成公廁藏菜花病毒 一碰就感染」等,並在通訊軟體和社群平台熱傳。
圖1-3:網路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使用公廁容易感染菜花嗎?
使用公廁馬桶感染菜花機率極低
(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周安琪表示,HPV只是統稱,共有上百種分型,其中會造成生殖器病毒疣(菜花)的主要為第6與第11分型,並非所有HPV都會導致菜花。
周安琪指出,「測得到」不代表「會被傳染」,傳言說法過於簡化。菜花最常見的傳播管道仍是性行為或性行為中的親密肌膚接觸,且要接觸到皮膚黏膜(如口腔、肛門、陰道黏膜等)才會感染。
周安琪說,HPV耐熱且可在物體表面存活約一週,因此該研究確實有可能在機場廁所馬桶坐墊上檢測到HPV,但這並不代表使用這些公廁就會感染HPV。
首先,在正常使用馬桶的情況下,只有大腿或臀部皮膚表皮會接觸到馬桶坐墊,並不會接觸到粘膜,病毒會被皮膚屏障;其次,一般人上完廁所都會洗手,不會不洗手就把手伸進嘴裡、有接觸粘膜的機會,因此就算碰到HPV也不代表會被傳染。如果真的很擔心公廁馬桶坐墊是否乾淨,使用前可以先擦拭,或是使用拋棄式馬桶坐墊紙。
周安琪表示,人一生中有高達8成機率會感染HPV,但並非每種HPV都是高風險(例如第16、第18型與癌症有關),也不是每個人感染HPV後都會出現症狀。有研究發現,大部分人感染HPV後,2年內病毒會自己消失,但也有人身上的病毒存在很久都不會消失,當哪天持續暴露於感染環境、自身免疫力低下時,就有可能會出現症狀。
她提醒,接種HPV疫苗、安全性行為(如雙方均單一性伴侶、使用保險套等),都可以有效預防感染菜花。
(二)新光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何肇晏表示,測得到病毒DNA、不代表人碰到就會被感染。有9成以上的菜花患者都是因性行為而感染,因表面污染受感染的機率其實很低。
何肇晏指出,HPV分很多種類,這類病毒通常可以在表面存活好幾天,但原始研究檢測地點是機場公廁,機場24小時都有旅客來往,廁所使用頻率高,因此在機場公廁檢測結果,可能也不太適合類推到一般公廁。
(三)美國醫藥媒體《WebMD》及《Verywell Health》均發表過相關文章,顯示透過馬桶坐墊被傳染菜花的機率微乎其微。整體而言,大多數HPV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身體接觸而傳播,被物體表面病毒感染的風險相對小,民眾不須擔心自己因使用馬桶坐墊而感染性病。
查核點二:傳言說,9成公廁有菜花病毒,是真的嗎?
傳言原始資料可能來自一瑞典研究 研究並未指出公廁9成有菜花病毒
查核中心以「公廁、馬桶、9成、菜花」等關鍵字在google搜尋,可查找到2023年國內就已有媒體引述過某眼科醫師的說法稱「研究指出,公共座墊上竟有高達8成9的菜花病毒」。
不管是近期的報導或2023年的媒體報導,內文均未提到引用自哪項研究。
查核中心進一步以「public toilet、89%、HPV」等英文關鍵字搜尋,查找到一篇刊登於線上新聞發布平台的文章。內文提到,2013年有一項瑞典研究檢測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義大利、約旦、荷蘭、俄羅斯等13個國家、共23個機場廁所的馬桶坐墊,發現89%的坐墊上都有HPV病毒。
查核中心實際檢視該篇論文,發現這份研究共採集113個樣本,其中有101個樣本(占89%)檢測出人類的DNA;而這101個含有人類DNA的樣本,有22.8%檢測出有人類乳突病毒(HPV)的DNA。
也就是說,「89%」是檢測到「人類DNA」的比率,而不是檢測到「HPV DNA」的比率。該研究也特別說明,HPV DNA的存在並不一定意味存在傳染性病毒,也不能證明會感染,因為這可能只是環境污染的結果。
(記者:曾慧雯;責任編輯:陳偉婷)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