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超人】感染科醫師齊嘉鈺
本篇闢謠超人主角 感染科醫師齊嘉鈺
疫情期間,查核中心總是收到很多感染、疫苗相關的傳言,在找受訪者時,總是第一個想到齊嘉鈺醫師。不管面對的是嚴謹、專業的醫療題,還是瞎到不行的偏方題,齊嘉鈺醫師總是耐心、細心的協助檢視大量文獻和研究資料,且能用白話、通俗的語言,讓艱澀的醫療專業知識滲透人心。
在新冠疫苗剛問世時,面對機轉各異的疫苗,齊嘉鈺醫師還接受查核中心「點餐」,借用網友的創意,以「金城五」為喻讓大家秒懂疫苗機制。感謝齊嘉鈺醫師,在研究和臨床的繁忙中,總是當查核記者的「小叮噹」,是查核中心的堅實後盾。
專家姓名:齊嘉鈺
職稱: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專業領域:臨床感染症,主要專長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小兒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一起來看看齊嘉鈺的闢謠真心話
呼叫器響起,幾分鐘內得趕到悶熱的發燒篩檢帳篷,懷著緊張不安的心情,依照反覆訓練的程序,一步一步穿戴髮帽、雙層手套、兔子裝…但是,即使隔著N95口罩,仍然對呼吸的每一口空氣中飄浮著的危機充滿恐懼
這一段當年SARS爆發時,巨大的身體和心理壓力的記憶,在COVID-19衝擊下,又再次湧現。只是,隨著物換星移,現在的我不再需要衝到第一線診斷、治療確診的病患。
所以,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我問我自己:「我還能幫忙做些什麼?」於是,當2020年底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記者聯絡我,請我協助釐清一些與疫情相關,卻又似是而非的網路謠言時,我非常開心地接下這個任務。
其實,在經過SARS無情的洗禮後,醫護人員都很努力地強化感控的工作,每年都要訓練如何正確又熟練穿脫及使用個人防護裝備、演練隔離病房和動線的規劃;無論是實驗室檢驗端,或是臨床醫療端,大家也都不斷地精進技術和知識,務使下一波疫情爆發時,我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就定位,準備迎戰。與此同時,在過去這17年還有一項巨大的變化,就是社群媒體在傳播生態系中快速壯大的力量。
許多來源不明的醫療訊息,或是被錯誤引用的科學證據,透過民眾日常最熟悉的平台不斷地轉傳、分享、擴散,進而深入人心造成傷害。因此,查核中心亟需要專家與民眾對話,傳遞正確的醫學知識。
我不敢自詡為專家,但是深知我的前輩老師、同期和學弟、妹們,正身陷在第一線的戰場上,幫助病患與疾病抗戰,已經無暇去處理閱聽大眾接收到真假訊息。
所以,就算得花上不少時間閱讀相關報導、科學期刊來幫忙澄清或是破解網路傳言,我仍願意在工作中空出手來,很努力地協助查核中心的記者們。心裡總認為盡了自己的力量,默默的支持著戰場上奮鬥的每一個人。
在幫忙處理一則則訊息的過程中,我偶爾也會感受到中心記者們的面對無窮無盡假消息的無力感,「我們努力查核的東西到底有沒有人看見?」,或是對漫天假流言可能對民眾帶來的傷害氣憤不平,「為什麼要散布如此荒謬的謠言?」。
但是,無論能觸及多少閱聽大眾,無論消息誇張與否,我發現中心的記者們一直都用最嚴謹的態度在查核每一則訊息。
希望用最中性、客觀,不煽情、聳動的文字,發揮傳遞科學真相的影響力。我自己也跟著這群記者們更貼地氣的理解民眾所流傳的「健康知識」,也學著更精準、洗鍊的用字遣詞,是這次疫情下意外的收穫。
「對話與溝通」其實是醫師與病患的日常,但是用科普的方式對看不見的大眾提供醫學知識,卻是從未有過的經驗。如果藉著疫情,我們都學會如何面對、判斷各式各樣的網路訊息,而且有可信賴的管道釐清、查證事實,相信整個社會最終都能發展變得更成熟、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