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做事實查核有辦法比人更客觀嗎?中正資工系助理教授王銘宏:拓展範圍,但信任感仍待建立
分身帳號的充斥讓網路環境的自由平等受到挑戰。而愈來愈多元、藏身在聊天室與梗圖中的假訊息、仇恨言論也形成諸多社會問題。該如何了分身帳號的運作?AI工具在事實查核領域中的機會與限制為何?中正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王銘宏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暢談其在分身帳號、假訊息等議題上的深入觀察,以及AI時代下的資訊查核挑戰。
圖:中正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王銘宏(右)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分享AI時代下的資訊查核挑戰。
假帳號氾濫,讓「聲量」未必是真相
王銘宏表示,在網路世界中應有透明接收資訊、自在表達意見的權利;但當此一權利因分身帳號、假訊息等威脅影響下,就可能變得不自由,甚至受到侵害,如網路霸凌、認知作戰等。其中,俗稱「網軍」的分身帳號,即特定個人或組織控制一系列帳號的行為,則是十餘年來社會中不斷討論的問題。
他指出,分身帳號的危機,便在於帳號創造出的聲量,未必是大眾的真實意見,而可能帶有推播特定立場,甚至引發國安問題的訊息。
但網路資訊繁雜,該如何管制?基於網路自由化的概念,王銘宏強調,「我們可以漏抓,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冤枉。」管制上必須從寬。不過隨著AI技術發展,利用相關工具協助偵測判定,可望讓調查範圍更廣。但如何定義何謂假訊息、認知操作?將是其中的困難之處。
社群聊天室、迷因梗圖……隱私對話、隱喻內容難偵測
除了分身帳號的問題,社群軟體中大量的假訊息傳播,也令人防不勝防。王銘宏觀察,假訊息的重要特質是會「在地化」,同樣的內容,會隨著國家、季節、時事不斷調整。雖然他也坦言,社群網站由於加密保護的聊天室,在收集資料上確實不容易,也會面臨查證與隱私權的平衡問題。
目前的假訊息不僅限於文字,更包含圖片影音,若只靠人工查證,恐怕是緩不濟急。若導入AI協助辨識,或許是初步篩選、整理資料的好幫手。
不過,網路上的迷因梗圖,也讓AI辨識遇到困難。「迷因圖相較於一般攻擊性的圖片又更困難的點是,它又夾雜了一些(內容是)你需要一些背景知識,可能還有一些反諷,或是有一些暗示性的(仇恨資訊)。」這些較沒有明確答案的質化隱喻,難以直接從字面上便看出與仇恨情緒的連結。
人機協作的年代,建立「AI信任感」是當務之急
將AI運用於生活之中,進而與查核做結合,都是未來趨勢,但這也提出一個新的反思:民眾之所以願意相信查核內容,是源自於組織的公信力與真人查核為主的過程,但若加入AI,信任感還會一樣嗎?
「面對AI,我覺得我們還有滿長一條路要走,社會要怎樣信賴一個很新很好的一個現代模型或技術?」王銘宏坦言,既然AI技術發展已不可逆,如何深化使用者與技術端之間的互相對話,將AI深入生活,讓民眾從不同層面了解其便利性,就是一大要務。同時,技術端也需要以保障人權隱私為前提發展技術。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主持。節目中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為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希望達成「群體免疫」,讓大家都和假訊息說掰掰!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尋「新聞真假掰」,或上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YouTube頻道則有訪談精華影片陸續上架。除了適合大眾收聽收看,也推薦各級學校老師在規劃媒體素養課程時可列入影音輔助教材。(撰文:劉騏瑋、張育騰)
【立即收聽】新聞真假掰 — 假訊息 Bye Bye|EP118|
「網軍」是限縮網路言論自由的元兇?迷因圖暗藏仇恨言論?AI做事實查核有辦法比人更客觀嗎?專訪王銘宏(中正資工系助理教授)
Apple:https://tfc.pse.is/5hkjkd
Firstory:https://tfc.pse.is/5hjv4t
Spotify:https://tfc.pse.is/5hkjkr
Google:https://tfc.pse.is/5hkjk5
KKbox:https://tfc.pse.is/5hkjjr
【非聽不可的相關訪談】
?全球AI指數台灣僅排26?機器人取代真人的世界還遠嗎?國際AI監管趨勢解析。
?AI美女圖假可亂真!教你如何簡單做出來!人工智慧生成工具的應用與想像。
?AI迎來真正「電腦」時代!未來80分才及格,教育要小心「大腦外包」?
【喜歡這集嗎?想對主持人或來賓提問嗎?】
?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p9wyd
【好節目需要鼓勵~請給我們五星好評】
?訂閱、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lblzz